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75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公社】!764723079伤仲永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 分)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 分)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 1 分,说出理由 1 分,共 2 分)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

2、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 1 分,二者关系2 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 l 一 2 分) 孙权劝学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2、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3、吕蒙在短时间内

3、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 分)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4、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1 分)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5、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6、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 分) 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7、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4、3 分)(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记承天寺夜游1、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2、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

5、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 分)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 1 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 2 分)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

6、怎样的心境?(4 分)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陋室铭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 、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 分)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 2 分,语言 1 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 2 分。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

7、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多与“善人” 、“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爱莲说1、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语文公社】!764723079相同:_不同: _ _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 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 分)周敦颐强调人格

8、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 分)2、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 分) 的高尚品德。3、 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4、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围绕“不同流合污” “不慕名利” “特立独行” “洁身自好” “庄重” “质朴” “正直”等作答,写出一点给 2 分,写出两点即可给满分。示例:作者心日中

9、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5、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6、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 、 “牡丹之爱”呢?(2 分)以“菊之爱” 、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7、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或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的遭遇 ,表达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周教颐借“莲”表达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10、(意思租近即可)。三峡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 分)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 分) 、高耸峻拔(1 分)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 分) 、水流湍急(1 分) 。 (意思对即可)2、扼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 分)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2 分,答出山和水即给分)3、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 分)寂静凄清。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 分)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

11、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湖心亭看雪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 分)(3 分,每点 1 分,语意相近即可)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 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 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 分)。(语意相近即可)3、写景

12、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 分)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 1 分,语句连贯通顺 1 分,共 2 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 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 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共 2 分)。1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13、)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答案要点:(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 1 点即可给 2 分) 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 分) 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

14、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五柳先生传 1、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分) 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的 1 分。意思对即可)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语文公社】!764723079(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3、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 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

15、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4、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 分)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5、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 分)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 2 分,意近即可) 6、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 分) 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 3 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马说1、 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