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04175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经办 3 000 多元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面 对经理提出的节约要求,他曾想:“费用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小小的打字员能有什么办法呢?”然而, 随着对节约认识的提高,他开始在工作中 尝试一些小改革,如复印纸双面使用等,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月的办 公耗材和邮寄费用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这位爱岗敬业的有心人深有感触地说:“想着我这个小小的岗位一年也能为公司省下这么多钱,节约的快乐油然而生。 ”节约的快乐来自哪里?在一定意义上, 节 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 ,而 是“为与不为” ,愿为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做创造

2、价 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 麻烦,把 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 乐,何乐而不为?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 58 年!这是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面对这些触目 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 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 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的理论!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 样是劳动成果。在

3、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须知,任何人都无 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 这种程度!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 说明浪 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 节约 付诸行动,更 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二十年后 30 亿人喝水难据新华社墨西哥城 3 月 20 日电,3 月 16 日至 22 日,第四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墨西哥召开。根据本

4、届水资源论坛公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水资源总 量约 14 亿立方米,而其中只有 2.5%是可饮用的淡水,这其中 70%又被用于农业灌溉。到 2025 年,预计 全球将有 30 亿人遭遇水危机。http:/ 800 年前,司马光就写下了训俭示康 ,告诫其子司马康要“ 以俭素为美” ,不要“ 以奢靡为荣”。无数事实证明, “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 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

5、。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2节俭可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当我们关掉一个与自己钱财无关的电灯,当我们拧紧一个与自己钱财无关的水龙头,当我们付出一种广义的节俭行为的时候,也许我们并未从中直接受益,然而我们的子子孙孙受益,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受益,我们广博的海洋、大地受益,我们的地球家园受益唯有思如是,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周围不解的目光和不屑的议论。所谓“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

6、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 清楚,资料充分。1积累占有丰富的素材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胸中有丘壑”,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那么,丰富的素材从哪里来呢?(1)拥自然入怀。观赏日月星辰,凝思山 川河流。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动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出一首首悦 耳动听的歌。(2)和社会握手。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泉源。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关注家长里短,放眼环球世界只要你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

7、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观照这个世界,即使是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也能为你所用,任你驱遣,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3)与课本交流。课本是编者的心血凝聚,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思家爱国、名人事例、典故诗词等方方面面。如能抓住课本,广采博记,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因时因地,巧妙化用,必能开掘这五彩缤纷的“花圃园地”,创就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美文。2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注意材料选择与使用的确凿、典型、新颖。 (1)材料要确凿。真情实感,材料确凿,是内容充实的根基。作文需要真实,但这个真实,不是仅仅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

8、应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考生写作时根据文章需要,在把握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编造故事,代人立言,编拟“格言警句”,来丰富文章内容。但反对考生反复运用陈旧素材,缺乏创意地胡编乱造。例如,不少考生曾一度沉迷神游太空、时间旅行、神鬼传奇、梦中奇遇等缺乏底蕴和真实体验、感受的题材,这不仅无益于文章内容充实,反映出的也只能是学生积淀的不足和生活感悟力的缺失。(2)材料要典型。材料典型,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最佳效果。写记叙文,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身份、职业等特征的材料。例如有同学写一位教师,为了突出其工作负责、富有生活情趣的特点,选

9、择他平时衣着总是一丝不苟,但有一次匆忙中忘记照镜子而使一绺头发高高翘起,惹得全班同学乐不可支的材料来写,同时还写了他批改作业认真负责,以至有调皮同学故意测试他,都逃脱不了他的“火眼金睛”。这样写就既真实又生动典型,突出了人物个性,丰富了文章的情趣。写议论文,要考虑论据材料能在证明观点的基础上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例如一考生在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一文中披沙拣金,精选了两则典型事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善用美好想象,让幸福永远相伴夭折的爱女,由此也让自己失女的不幸人生富有了快乐色彩;“中国最后 一位贵夫人” 康同璧在年老色衰尤其是种种人生打击面前,依然以平和之心来享受生命的http:/ “原点”无所不在。

10、“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名师点拨2011 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回到原点” ,考生看到题目,能够很快兴奋起来,什么是“原点” ,导语有提示:“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法获得虚指意义,导语提示让 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更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总的来说,写作内容能让考生有话说,有精彩的话说。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

11、较大的思维空间, “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能够写出思想深刻、感情真实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例如:在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 “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后再出发、再冲刺的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考生如何构思

12、立意,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人生观,体现的是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考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真正体现在考生对生活体验面的广狭,对社会人生问题思考的深浅和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等方面。佳作展台【例一】回到原点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 标,都是相 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 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 杂 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 “为人民服务” ,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以民为本。http:/ ”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 “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只 为政府“风水”者有之; 为 GDP 增长,暴力 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人身为 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 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