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0232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毕业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2 页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 目 论儒家管理思想对 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 姓 名 所学专业 教育管理(本科)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 页 共 10 页第 2 页 共 22 页日 期 2013 年 09 月 第 3 页 共 22 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教育管理学 生姓 名专 业班 级学号(论文)题目 论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 页 共 10 页第 4 页 共 22 页论文设计评语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

2、业论文第 1 页 共 10 页第 5 页 共 22 页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6 页 共 22 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答辩评判意见教育管理学 生姓 名潘轻轻 专 业班 级学号(论文)题目 论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 页 共 10 页第 7 页 共 22 页论文答辩评语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 页 共 10 页第 8 页 共 22 页评定成绩: 答辩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9 页 共 22 页论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

3、育管理的启示自考 2011 级教育管理本科 潘轻轻 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从儒家思想的起源 发展 成熟以及系统化来讲诉。自教育行业伊始到当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至始至终维系教育领域的要属管理方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在于管理。管理方式的好坏,决定了教育事业的兴衰。而真正的管理方式的来源,还得从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谈起。关键词:儒家思想; 起源;发展;成熟;系统化;学校教育管理Abstract:In this paper, from the origin of the Confucianism development and systematic to

4、tell. Since the education industry to todays education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constantly enrich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ducation mode, throughout to maintain to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one hundred, the education for this; Education, lies in the manag

5、ement. The stand or fall of management style, determin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ducation career. But the real sources of management style, also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management thinking about.Keywords:Confucianism; Origin; Development; Mature; Systematic; The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一

6、、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中国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人类部落形成之初至儒家学术萌芽之际,这种管理思想历经了起源、发展、成熟和系统化四个阶段。这是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源泉;因此,要想清楚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历程,就必须从原始的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0 页 共 22 页管理思想说起。1.1 起源从人类出现在社会之中开始,无论是当初的穴居和之后的部落,都离不开群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最原始的生活交往。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使自身能够适应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建立起一个适宜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而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形成过程之中,就已经

7、涉及到了最原始的管理模式。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1 页 共 22 页1.1.1.概念在原始社会中,为了种族繁衍和生存而使人们团结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抵御野兽的入侵和狩猎时相互之间的配合而构成的一个集体。1.1.2 特征(1)生存是其目的。在当时,无论是何种管理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生存。比如: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和以母系为主体的群居结构,其最终的动力就是生存。(2)群体是其对象。这种管理是针对每一个部落而言的,不同的部落有其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也就是由于这种管理上的差异性,才使得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不断以及图腾上的矛盾。为此,尽管这样的管理方式不能够有效

8、地制止冲突的产生,但至少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和愿景。也就是说,管理的对象是群体;但反过来,群体也会对管理产生反作用力。(3)总体上的脆弱性。由于目的上的单纯性和管理上的原始化,决定了这种最初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就具有脆弱性。一旦种族或部落灭亡,管理也就不复存在。因此,要想种族壮大,部落振兴,就必须使管理方式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1.1.3 影响(1 )开创了古代管理模式的先河,初具雏形的原始型管理形式开始形成,并逐步走向系统化和体制化。(2 )利用管理的方式使人们的生活交流和共通性得到了加强,培养了人类最初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3 )如同语言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一

9、样,这种管理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共同发展,息息相关。1.2 发展在原始社会当中,当各个部落和群体的势力不断壮大时,管理的作用力在这种人们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在日渐增强。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段时期内,早期的管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2.1.演进过程实际上,真正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因除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外,还有就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纷争使得这种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无论是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和部落内部的团结,都需要依靠这种管理的手段来协调,从而使自己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因此,早期的管理思想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0、 12 页 共 22 页1.2.2 表现形式(1)军队管理。前面已经提到,解决部落之间的纷争就必须调配好军队内部各个要素的关系,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从而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从长远来看,暂时性的战争有利于长久地安定与和谐。这也是管理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2)社会管理。这个部分包括了经济 .文化. 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济上的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文化上,例如: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遗留下来的壁画.彩绘和制陶等手工生产技术。而真正能够对当代学校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几乎可以忽略。1.2.3 历史渊源首先,明确一点:在历史上的长河中始终流淌的东西,是最具生

11、命力的。而管理即使如此。虽然,此时的体制都处于落后阶段。但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它能留下的痕迹就更深,走出的道路也会更宽。那么,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在其发展阶段的历史渊源有哪些呢?(1)是对起源时期管理形式的细化和扩展,也就是继承和发展。在早期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的鲜活元素(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东西) ,并随着社会的变迁的人类部落的不断扩大而产生新的因素(成熟阶段的产物) 。(2)有继承和发展,就必然会有批判性的摒弃某些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管理方式,这是人们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中不自觉的理性反应。自古至今,一贯如此。因此,摒弃那些管理方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任何事物的发展总

12、是承上启下的,既然这些是对起源时期的继承,那么也就是成熟阶段的开端,并为传统的管理思想走向成熟与系统化提供可持续性的条件。1.3 成熟当人类社会真正发展到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阶段时,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步入了成熟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并起,战争不断,烽烟四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儒家的治世之道就显得格格不入,并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积极关注和强烈反响。而要真正了解儒家的管理之道,就必须理解儒家对于如何管理人、塑造人的基本思想。1.3.1 内容原始的儒家思想来源于儒家的经典之作:“四书” , “五经” 。(1 ) 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这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 周易系辞传说:

13、南昌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2011 级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第 13 页 共 22 页“天地之大德曰生” , “生生之谓易” 。意思是说,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 ”也就是说,我们人要有一种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人效法天地、德配天地、宏大天性,就是要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全面发挥人的禀赋与潜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这是一种“尊生” 、 “生动”的传统,肯定人的创造可以与天地的创造相配合,相媲美。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礼记

14、中庸 )这就是说,一旦人能充分地护持住自己的道德理性,人就能全面发挥其本性,并且尊重每个人及每一物的生存,使之“各遂其性” ;这样就能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鼎足而三,理性地适应并进而辅助天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生活意义,由此而确立。原始儒家的“天道” 、 “地道” 、“人道”思想, “天” 、 “地” 、 “人”三才的思想,都是讲创造的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人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完成自己生命的理想;并以平等精神体察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最终通过“正德、利用、厚生” , “立德、立功、立言” ,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2 ) 其次

15、,就是各位儒家先圣对于如何教育人、管理人、塑造人的思想。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 。 “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故曰:“仁者,人也” (礼记中庸 ) 。其实, “仁”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 (论语颜渊 ) ;“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 。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 “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 ,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恻隐之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自尊,又尊人。 “仁”就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从忠的方面说,就是推己及人,尽己为人;从恕的方面说,就是自己所不喜欢的,决不强加给别人。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