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016172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教职成201111 号)精神,结合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5 年) 中确定的未来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重点任务,为促进北京高等职业学校更好服务首都高端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乡协调发展和“两城两带、六高四新”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设,全面提升高职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特制定本建设规划。一、建设基础“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发展高端化格局初步形成,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75%,首都经济特征进一步显现,服务经济规模

2、和贡献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四大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 49%,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和医药、都市型工业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北京市在开展市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地区、行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显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38 个;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中,一产占 0.2%,二产占 27.5%,三产占 72.3%,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规模、布局、结构、人才培养与北京市服务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基本符合。但各学校专业

3、的“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专业布局与首都现代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中产教互动、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入,重点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高端、优质和特色发展之路,显著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服务首都高端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两城两带、六高四新” 建设的支撑能力,使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三个北京”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二)建设原则坚持学校主体、政府

4、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的合力;坚持做优现代农业类、做强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类、做大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类专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北京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坚持内涵、特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一)建设目标以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

5、体制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整体提升北京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和首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二)建设内容以共建专业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文化相融、管理互通”的长效合作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根据首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系统培养技能人才,注重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

6、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和实习实训管理,强化实践育人;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态与教学方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聘制度,加强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探索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四、建设专业及服务面向为服务

7、首都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满足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和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本市高职专业建设和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做强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类专业,做大服务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类专业,做优都市型现代农业类专业,做精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提升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北京创造” 、 “北京服务”的能力。(一)做强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类专业服务北京市做强二产,提升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高端现代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8、、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着力培养服务“北京创造”所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二)做大生产服务业类专业服务北京市做大二产,促进经济结构由服务业主导向生产服务业主导升级,面向北京市生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兴生活服务业、服务外包和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重点支持金融与证券、会计、经济管理、国际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公共事务管理、司法信息安全等生产服务类专业的建设,加大对老年服务与管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新兴生活服务类专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数字展示、电脑艺术设计、

9、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等文化创意类专业,着力为“北京服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三)做优都市型现代农业类专业服务北京市做优一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需要,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畜牧兽医、园艺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程技术、农村经济管理、休闲农业等涉农类专业,着力为本市都市型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四)做精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服务北京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持续升级和竞争力提升,面向本市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需要,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10、、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专业的开发与建设,为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储备。五、项目管理与政策支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教委和市财政局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规划的审核上报、立项管理、建设实施、监督检查和协调管理等工作。成立由行(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项目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建设规划论证、咨询、指导、监督、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各项目学校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实施项

11、目目标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方案落实到位。(二)加强监督考核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项目建设计划;建立健全项目目标责任与监督制度,加强过程监控,对项目建设实行年初计划、中期检查、年度绩效考核,及时解决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总结推广重点专业建设经验,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加强资金管理制定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专项建设经费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对外投资、偿还债务、捐赠赞助以及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四)加强政策支持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将重点专业的建设纳入本市开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范围统筹考虑,加强对重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等的指导,并在本市每年的财政专项经费安排时予以优先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