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010185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发展观要阐明的就是两个命题: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两个命题看似简单,但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趋向科学,并不是从经院式的研究中得出的,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甚至是充满失败、痛苦、灾难的历史过程,在总结教训中得到启示并深化的。所以,要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这一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一、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一)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发展战略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实现工业化当作发展的主要内容,采取了一种片面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把注

2、意力集中在投资上,认为资本不足导致投资不足,进而造成增长不足;并且认为随着增长而带来的社会收益会逐步惠及一般民众,普通民众会因经济增长得到工作和其他经济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分配,即形成所谓“渗透效应”。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沿用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其特点是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以及对环境的高污染。发达国家只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长期以来消耗着世界70%以上的资源和能源。随着经济增长,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日益暴露。与传统生产模式密切联系的是浪费性的消费模式,以鼓励浪费性消费来刺激生产,大量的产品经过短

3、暂消费后很快转变为生活垃圾,加快了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的退化进程。这种发展战略的缺陷在于:一是关注发展的手段而忽视了发展的目的,无视普通民众的需要;二是把环境当作可无限获取的资源,而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延续下去所必须的外部条件,以及其作为生产资料的有限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战略的确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主要有:资源耗竭、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贫富悬殊等。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基本上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曾经走过的道路。(二)联合国体系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传统发展战略的缺陷日益暴露,迫使人们反思自

4、身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历史性转折,即由单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公平分配的、在环境上和社会上可持续的发展。联合国体系在全球范围倡导和促成可持续发展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针对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缺陷,人作为发展的核心逐步得到承认,发展的首要目标不再是物的增长而是人本身的发展,发展的目的就是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鉴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但却没有使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得到普遍的提高,在很多情况下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联合国体系对发展作出新的阐释。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第一个人文报告,认为

5、“发展的基本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使人长期地享受健康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1993年的人文报告中,开发计划署进一步明确阐明发展的含义:发展是“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由人去从事的发展”。发展战屡的第二个缺陷,则更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68年,西方一些知识分子成立了罗马俱乐部,促使人们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和危险。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传统方式的增长已经达到极限,提出保持人口和经济零增长的主张。进入70年代,联合国体系逐步将环境因素引进了发展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密切关系

6、,指出为了人民的利益,各国政府有责任将发展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协调起来。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这一提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一个普遍可接受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思想和要求逐渐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国家所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作为发展的核心,是关于人类社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现在的行动,使发展不仅在今天是现实的、合理的,同时又能使明天的发展获得可能的空间和条件。因此,

7、可持续发展也是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发展。在联合国体系中,可持续发展并不单纯是关于或侧重资源与环境的理论与战略,它是一套全球性的、综合的、长期的关于人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思想与发展战略,反映了人类社会为了维护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解决全球性危机所作出的空前努力。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贯穿于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以及自然的生态环境体系1 2 下一页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第2页,是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及其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去探寻和实现人类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1994年,中国政府在世界上率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庄严承诺。二

8、、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1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中国21世纪议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庄严承诺。二、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1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的重要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这是国内目前对发展观最权

9、威的定义。同时,温总理指出我国在发展思想和战略上存在的偏差: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负效应实际上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越来越成为国际问题。一个国家

10、的资源有限,当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必然要寻求全球范围的资源渠道,国际争端、战争等等通常由此引发。而且世界资源同样有限,据专家测算,如按美国的主要资源人均消费水平,全球能源和石油储量只够我国消费66年和30年。近年来,我国资源进口和对外资源性投资的增加,引起世界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成为某些国际势力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口实。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受到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温总理所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11、看到并提出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而直接的原因应当是2017年爆发的全国性非典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以及党中央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17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1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四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

13、、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说的是四个方面的含义,实际上还是两个命题: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与联合国体系所阐释的发展理念在实质上是一致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明确几个观点: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以人为本”,把整个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框架由过去注重物的增长转向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说就是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

14、关系总体性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是普遍的个人。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这是强国之本,立国之基。发展经济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不发展经济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和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没有全面、协调的问题,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对发展的要求。全面、协调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指的是发展不能片面或畸重畸轻,主要指的是“面”上的含义。全面、协调发展要通过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实现,通过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制度来解决各种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不平衡是绝对的,

15、平衡是相对的,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来理解,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协调是第二位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使发展难以为继,主要指的是“线”上的含义。可持续性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习惯于靠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透支资源来扩大经济总量,这是造成经济效益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根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统一。第四,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普适性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16、和各个领域,大到国家,小到每个部门、单位,都有自己的发展问题,都要有自身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当然,具体的部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与经济社会的不完全一样。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任务。当前,农发行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有助于我们研究和选择正确的改革模式和发展战略,实现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三、对农发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农发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仍然是两个问题,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一)几个基本认识。1、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从农发行角度谈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宏观层面,农发行的办行方向和经营活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个目标相一致,从农发行的业务特点看,更直接的是保护和满足广大农民的利益需求。二是微观层面,农发行的运作和管理应当使全体员工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使员工得以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对核心问题的认识。落实科学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