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服装材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0019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最早的服装材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最早的服装材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最早的服装材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最早的服装材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早的服装材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最早的服装材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冕冠:其板为延,延作前后方形,带是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延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黄 纩”也称充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延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4 蔽膝: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来逐渐成为礼服的组成部分,再以后则为保持贵者的尊严用在冕服中一般为芾,祭祀中曰黼或黻,用在其他服装上为韦毕,多为上宽一尺,下展两尺,长三尺,天子用纯朱色,诸侯黄朱,大夫赤色5 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具体形制为续任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

2、至背后以丝带系孔,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一时男女,文武,贵贱皆可穿6 胡服的主要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7 袍服: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紧,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阴”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的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8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为“襜褕”初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裤:为袍服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类似今日套裤,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为

3、裈,合裆短裤称为“犊鼻裈”9 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禅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10 普通男子服装:大襟短衣,长裤,主要为劳动人民的服饰,其形制多为短衣,窄袖,裤脚卷起或扎裹腿11 长冠:宦官,侍者用,因汉高祖曾以竹皮做成长冠,故也称高祖冠或刘氏冠12 帻:包发巾的一种,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文官的进贤冠配介帻,武官的弁大冠,要佩平帻,卑贱执事只能戴帻,不能戴冠。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卑着之,其形似便帽,平底的称平帻,屋顶状的成为介帻。13 包发巾:葛巾:用葛巾制成,单夹多用本色绢,后有两垂下为士庶男子用。缣巾:因

4、用整幅细绢做成,又称“幅巾” ,西汉初多为劳动人民服用,东汉时不分贵贱14 履:舄:官员祭祀时穿用 履:官员朝时用服 屦:居家燕服 屐:出门行路用15 佩绶:材料和形状都不同的成为杂佩,在朝会祭祀重要场合配带称为下佩,上部为弯形曲璜,下连小壁再有方形上刻齿道德琚瑀,旁边有龙形冲牙,并以五彩丝绳盘串,珍珠点缀其间,下施彩穗16 秦汉女子深衣: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代以深衣为尚,但有新变化,衣襟绕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17 袿衣:女子常服,服饰似深衣,但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18 襦裙服: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

5、,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19 军服的两种基本类型 1官员所服:护甲由整体皮草等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四周留阔边 2低级将领和普通士兵: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再用带或钩扣住,里面衬战袍,西汉东汉时开始出现铁质铠甲20 魏晋男子的衫:魏晋男子的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色,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21 首服:1纶巾:也称诸葛巾 2幅巾:更加普遍的流行于士庶之间 3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4高冠:继小冠流行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5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烦人一种首

6、服,在魏晋时期最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22 汉族女子魏晋女性常服: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也称腰采,外束丝带23 魏晋时期的深衣形制:魏晋时期男子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形似旌旗而名为“髾”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者数条飘带名为“襳”24 帔:是指始于晋代,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钱,自然垂下25 北方少数民族 裤褶:原为北方民族的服饰,是一种上衣下裤的形式,谓之裤褶

7、服,褶的形状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这种服饰很快被汉族军队采用,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男女均服,可日常服用,质料用布,缣,上施彩绘或绣,也可锦缎织成或用野兽毛皮等26 缚裤:魏晋时期凡穿裤褶者,多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既符合汉族“广袖朱衣大口裤”特点,同时又便于行动的急装27 裲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形制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襟扣之,男女均可穿着,多为夹服以丝绸为之或纳入棉絮,后来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于衬袍之外,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

8、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28 圆领袍衫:也叫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服式,为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 袖及襟处有缘边,文官衣略长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化,也有加襕 者29 唐代对官员的服装: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浅绯,金带十銙。六品深绿,银带九銙。七品浅绿,银带九銙。八品深青,鍮石带九銙。九品浅青,鍮石带九銙。庶人服黄,铜铁带七銙。30 墣头:唐代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初期以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另加巾子,以桐木,丝革,藤草,皮革等制成,中唐以后逐渐形成定型帽子,贞观时顶上低平称平头小样,高宗和武则

9、天时加高顶部,分成两瓣,称武家诸王样,玄宗时顶部圆大,俯向前额称开元内样,皆用柔软纱罗,临时缠裹31 襦裙服:上衣为短襦,下身佩长裙,唐代女子襦很短,成为一大特色,领型有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祖领32 裙:面料多为丝织品,用料以多幅为佳裙长较长,群色多变,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33 半臂是裙服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衫,袖子长度在袖裆与衣衫之间,称半臂披帛:应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成,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子34 妆靥:面夹两旁,以丹青朱砂点出圆形,月形,钱样,小鸟等。两个唇角外酒窝处也可以用红色点上圆点,这些统称为妆靥35 胡服:1,浑脱帽,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

10、成,最初为游牧之家杀小牛,目背上开口。去其骨肉而以皮充气又称皮馄饨 2,幂篱:形制来自北方民族,用布连面带一体一并披上,并留一缝,可开可合 3,帷帽:名为高顶宽檐,笠帽,帽檐下一圈透明纱罗帽褶36 唐代军事服装:唐代铠甲以铁为原料的最多,其中铠甲以“明光铠”最具特色,唐代军服的整体特色,左右对称,方圆对比,大小配合,十分协调的突出了军服的整体感37 襕衫: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襕衫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在唐代已被采用,至宋最为兴盛,一般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襕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轻便舒适39 朝服:宋代官员朝服基本

11、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这种方心曲领上圆下方,形似璎珞锁片,源于唐盛于宋延至明40 百工百衣:宋代劳动人民服式多样,大都是短衣,紧腿,缚鞋,褐布以便劳作,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饰,素称百衣百工41 宋代女子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攀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另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因素也有不开侧衩者,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一种服饰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服饰1背心:无袖即裲裆与半臂背子等都为通对襟,区别为半臂加袖长可成背子,半臂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襟有所不同。2抹胸与裹肚:主要为女子内衣,

12、抹胸略短,似今日胸罩,裹肚略长,似农村儿童肚兜。3裙:时兴干褶,百迭裙,裙式修长,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用料以纱罗为主。4盖头巾:方五尺左右,以皇罗制成,为女子出门遮面用,后以红色纱罗蒙面成为成婚当日新娘必着首服。5花冠与佩饰:花冠初见于唐,采用绢花,把桃杏荷菊梅合插一冠,谓之一年景 6应景花纹:服饰图案与时令节日相符42 辽契丹族服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裤放靴筒之内,袍料大多为兽皮43 蒙古族:男子女子均已长袍为主,男子燕居时喜穿窄袖袍,圆领宽大下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围腰或钉成排纽扣,下摆部折成密裥,俗称辫线袄子,腰线袄子44 顾姑冠:以木为骨,长二尺至五尺,外包毡,上面做装饰

13、45 一品 七梁 玉带 象牙 二品 六梁 犀带 象牙 三品 五梁 金带 象牙 四品 四梁 金带 象牙 五品三梁银带象牙 六七品二梁银带槐木 八九品一梁乌角槐木46 忠靖冠:明代冠帽,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竖立两翅,谓之忠靖冠47 民服:明代各阶层男子便服主要为袍,裙,短衣,罩甲等,大凡举人等士者穿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48 文官:一品仙鹤,二锦鸡,三孔雀,四云雁,五白鹇,六鹭鸶,七鸂鶒,八黄鹂,九鹌鹑,杂职练雀,法官獬豸 武官:一二狮子,三虎,四豹,五熊,六七彪,八犀牛,九海马49 首服:有四方平定巾为职官儒士便帽,有网巾用以束发,称为“一统山河”另有包巾,飘飘巾,东坡巾等二十余种巾式,

14、帽子除了乌纱帽外,还有六合一统帽,俗称瓜皮帽50 女子冠服 1.礼服: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冠服,一般为真红色大袖衫,深青色背子,加彩绣帔子,珠玉金凤冠,金绣花纹履 2.帔子: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至明代已成为礼服,规格为长士尺五寸,宽三寸三分,上绣彩云,红日,海水51 便服:命妇燕居与平民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袄,帔子,背子,比甲,裙子等,普通妇女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用金秀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等间色,不许用大红,鸦青与正黄色,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52 比甲:本为蒙古族服饰,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绣罩在衫袄之外,后传至中原,汉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叶穿比甲成风,样式主要似背子无袖,

15、也称对襟比后代马甲长,一般齐裙 水田衣:明代女装里的典型服装,用各色杂布拼接而成53 影响明代服装风格的两个主要因素 1明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和吉祥祝福之风,将吉祥祝福施之于图案之上,以其形象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2明代中叶以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使明代经济开始摆脱两千年以来的封建社会,出现产业的苗头,对服饰,质料,色彩,图案的特点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时形成北方效仿南方,改变了原来四方服饰仿京都的局面54 清代男子以袍,袄,褂,衫,裤为主,全部为窄袖筒身,衣襟用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

16、用的绸带55 袍,袄:因游牧民族习惯骑马,因此袍袄多开衩,后规定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56 箭衣:清朝的一种开衩大袍,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其形源于北方恶劣天气中避寒用,不影响狩猎射箭,不太冷时还可卷上,方便行动,进关后,袖口放下是行礼前必须动作,行礼后在卷起58 行装:清代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也称为行装,不乘骑时将那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纽扣扣上59 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官:一品仙鹤,二锦鸡,三孔雀,四品云雁,五白鹇,六鹭鸶,七鸂鶒,八鹌鹑,九练雀武官:一麒麟,二狮,三豹,四虎,五熊,六彪,七犀牛,八犀牛,九海马60 行褂:清朝时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称马褂,在治国或军事中建有功勋的,缀黄色钮襟也叫“武功褂子”马褂用料,夏用绸缎,冬为皮毛61 领衣: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加一硬领为领衣,因其形似牛舌,而俗称牛舌头,下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纽扣系上,夏用纱冬用毛皮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62 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