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9925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1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叶澜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 所以第一点是

2、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

3、实的课.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

4、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2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

5、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转载)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一堂好课必须注意从掌握、学习、应用与创造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基于新课改背景,一堂好课应从学生发展度这一总标准与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需要、兴趣、应用、氛围与满意等分标准方面加以判断。历史是一位吝啬的老人,每当一种新的事物产生的时候必然伴随着新的矛盾的产生。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的事物也不可能违背这一历史规律。缘起于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 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6、革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在轰轰烈烈的背后也必然存在新的矛盾。新课改推行 6 年来,人们并没有就什么是一堂好课达成共识,就是一个新的矛盾。这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改推行的一大瓶颈。本文拟就此加以申论。一、师本抑或生本:一堂好课研究的两个基点(一)师本及其变种: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批判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是一种以评价教师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概括起来,以师本及其变种作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非常强调评价教师的教,希望通过修正教师的教,以促进教师发展来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其重点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过分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言行的修正,期冀通过这种评价促进教师扬长补短,得到发展,并最终以教师

7、发展来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3促成学生发展。其学理依据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为教学的客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件事,而不是一件事。教师走进教室是履行教的任务来了,只要教师教的任务完成了,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只要教师的教得以改进或提高,学生的学就自然而然地改进或提高了。这一基点重视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节奏、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有的评价还进一步将教学手段细分为:言语清晰准确、板书美观合理、教态落落大方、教具运用恰当、电教手段熟练等。师本的变种则较纯正的师本些许顾

8、及了生本。它强调以人为本,在评价一堂好课时,既考虑师本又顾及生本,试图借助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这一变种虽然较师本多少顾及一些生本问题,但是它顾及的生本只是为辅的生本,而不是为主的生本。可见,这一变种只是对师本的部分修正与补充,师本才是其本质。师本变种在纯正师本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往往加卜了下列指标: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独立学习、学习自由等内容。关于将师本及其变种作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批判。这一研究基点虽然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矫正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而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其弊端在于:一是极易导致人们为评价而评价,将评价的关注点过度集中到教师的一举一

9、动,一言一行上。这种评价往往会使教师将教学关注点从学生身上移植到自己身上,因而在上课中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过度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极易促成舍本逐末之风。目前,教育界盛行的弄虚作假式的“做课” 、先排练后演出的“表演课” 、倾全校甚或全区县教育精英之力设计而择人展示的“公开课”与“观摩课”等舍本逐末的怪现象,就与这种研究基点密切相关。三是往往导致有些课无法用现行标准加以评价。例如,练习课、自习课、命题作文课、学生自己上的课等。四是极易忽略甚至忘记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基于这一研究基点,教师追求的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教学手段花样翻新、教学语言华

10、而不实等,而对教学效率与教学结果,尤其是学生发展度漠不关心。(二)生本: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阐释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4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以评价学生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学生评价主要指学生发展评价。在一堂课上,学生发展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堂课之好坏的总标尺。所谓学生发展度,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的程度。其中,学生变化程度就是某个教育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的达成度,即教育终极目的的实现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在 1972 年出版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曾经指出:“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目

11、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 ”(183)这里论及的普遍的最终的目的就是终极目的。我国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好课必须指向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为促进学生正向发展而发挥应有的效能。可见,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始终以学生的正向发展为旨趣,其重点在评价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其学理依据是,教与学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师生走进课堂是合作完成学生学的任务来了。只要学的任务完成了,教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完成了。否则,假如学生学的任

12、务没有完成,即使教得天花乱坠,也不是一堂好课。概括起来,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强调的学生发展,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的正向变化的过程。在这里正向变化是指直接指向教育终极目的的变化。具体分析,学生发展包括:一是独立发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自进行学习的过程。众所周知,任何的教育都是为了达到独立发展,即养成学生自己独自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任何的教育都是为了达到不教,即培养最终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说,从学前教育至博土教育,就是学生逐渐摆脱教师指导走向独立发展的过程。二是主动发展。是由学生自己发起,又以自己为对象的变化过程。这种由自我发起

13、的发展最理想的境界是内在发展,就是通过内力促动的变化过程,俗称“我要学” 。从心理学上看,主动发展的动力是内在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越强烈,学生学习的内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5在动机就越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越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越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才会实现。正如杜威所言:“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它包含着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体的同化作用。 ”三是差异发展。就是在一定的范畴内学生依据自身的发展潜能而进行的选择性学习。过去受完人教育论的影响,教育的理想旨在养成全面发展的完人。这只是应然的教育理想而不是实然

14、的教育现实。事实上,教育只能在学生个体潜能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接受适合自身潜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目前,国内正在实验的走班制、分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等,都是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四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指让每位学生都发展成为完人,而是基于每位学生潜能基础上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发展。用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话说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85)从教育终极目的上看,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在品德、责任心、合作、信仰、常识、自教、自信心、求知欲、动机、主

15、动、专注、毅力、创造力、习惯、科学精神与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五是创造发展。就是学生能够在支持的环境下发展自己赋予事物独特新颖意义的变化过程。创造发展应该说是一堂好课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一。因为只有在创造中,学生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个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全面地和持续地发展,也只有在创造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也才能与时俱进,始终作社会发展的促进者与弄潮儿。六是持续发展。所谓持续发展,是指学生在其一生中永不停息的变化过程。“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

16、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196)可见,学生的持续发展包括:学生潜能的适度挖掘;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之养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也承认一堂好课除了学生发展度较高之外,同时还能连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拾级而上,走向国家级课题民工子女城市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研究学习材料6成功。二、层面以及标准:一堂好课研究的双重视角(一)层面:一堂好课研究视角的新域所谓层面,具体指某一层次的范畴。它既考虑了层次问题,又顾及了每一层次面或范围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审视,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同。一堂课作为评价客体是极其复杂的,因而判断一堂课的优劣不能单纯从一个层面去进行,而应该从以下四个层面去综合思考:一是掌握层面。这是最低层面的一堂课,属于授受教育的范畴。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掌握层面,主要判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判断这一层面课的标准是掌握得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判断一堂好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