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881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1.结合我国现实,说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答:第一,人口数量指一定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可能规模,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社会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开办学校提供受教育机会。因而,社会中人口的数量越多,教育的规模应该越大,以适应社会成员的受教育要求。同时,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教育的规模越大,所需的资源越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

2、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历史上对人口缺乏合理控制,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应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有限的国内资源,尚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过大的人口数量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发展步伐缓慢。过高的教育人口数量使我国的学生平均教育经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也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第二,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一般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一个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一定社会的教育需要根据社会总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和招生人数。如果人口原有素质较低,教育就会承受更大的发展压力,

3、就需要提高发展速度和扩大发展规模。人口的质量还制约着教育的质量。一定社会的人口质量决定看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决定着师资的来源和构成。我国的人口质量与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相比是较低的,文育和半文盲在总人口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对于教育目的的要求越高。答: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是由政治和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的。但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必然地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因而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可避免地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历史的发

4、展汪明,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素养要求越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统治者,当时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高度的科学知识素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生产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至于接受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成为进入劳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学校教育,学校开始将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等人员列为其培养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被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5、的劳动者,同样反映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3.举例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答:第一,传播和继承人类已有的生产经验是教育活动最初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知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识经验的积累比较贫乏。因而,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很少,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人文学科以及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也权为贫乏。近现

6、代,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既为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创造了可能,同时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因此,学校中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加,学校的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古代社会,落后的生产力以及由此决定的简单的经济组织形式,决定了学校教育只能采取个别施教,师生之间口耳相传单相授受,学生呆读死记的方式。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变,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相应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出

7、现并不断强化着科学化、现代化的走向,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历史证明,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手段,才会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4.举例说明,文化发展对于学校课程发展的影响作用。答:第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课程内容的丰富。古代文化的发展比较缓慢,相应地,古代教育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始终以“四书”、 “五经”为主,其原因就在于封建文化的封闭保守和凝固不化。近代以后,文化的发展对课程的日益丰富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突飞猛进使学校教育内容产生巨大变化,自然学科的知识逐渐增多,并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现代社

8、会,人类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要求,世界各国纷纷删除或压缩原有中小学课程中陈旧过时的内容,增设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内容。第二,文化的发展促进着课程结构的变化。随着人类文化不断的飞跃性变迁,普通教育的课程结构经历了多次大的改变:最早是以军事体育、音乐为主,着重于身体和行为训练的原始结构;然后是以语言文学、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古典结构;最后是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近现代结构。随着社会文化的继续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5.根据下面三段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

9、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第二,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深浅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 80%进人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占 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 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 10.2%;上层阶级占总人口的 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 57%。答:由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看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受到社会

10、政治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换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具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体决定的。在古代的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这符合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决定总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自己的统治需要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必须把教育的领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来说:(1)统治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颁布政策法令,实现对教育的控制或管理。(2)可以利用经济力量,通过发放教育经费等形式,实现对教育的领导。(3)可以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材料二中记录的正是国家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的一个典型。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了受教育机会的分配。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直接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近现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则更突出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上。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富裕家庭的子女相比,相对贫穷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机会要少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