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877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2014 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简答题1.简述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表现。答:人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生理属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生理遗传,而且取决于社会遗传。其次,从现实的角度看,人具有相互依存性、交往性和道德性。2.简述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之间的区别。

2、答: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的自然属性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劳动和自我意识上。人能劳动,但动物不会劳动,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有意识,但动物没有意识,也没有思维,它不能将自己和自己的活动分开。动物具有一定的心理活动,但动物不可能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3.简述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答: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前提,社会性是自然性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4.简述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教育学意义。答: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

3、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使教育脱离社会,进行封闭式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因为人的自然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忽略人的自然素质,就失去了教育的自然根据。如果片面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形成遗传决定论的教育思想,过分夸大人的自然素质的作用,否定或削弱社会关系和后天教育的决定性意义,从而使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践。如果单纯强调人的社会性,就会导致环境决定论,过分重视教育和社会关系的联系,忽略人的自然素质在教育中的意义,从而在教育实践上犯主观主义错误,忽视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最终限制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充分、和谐发展。5.简述人的受动性

4、与能动性的表现。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答:人的受动性表现在,一方面受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人的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主体活动的创造性。6.简述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答:人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能动性,是二者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7.为什么说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答:人具有受动性,因而对人的本性的。改变和塑造才成为可能。人性具有可塑性,人的发展具

5、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人还具有能动性,因此,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把教育同人的自觉积极性结合起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视为教育作用的客体,又要把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处理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发挥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如果单纯强调受动性,就会导致片面强调教师的教,把学生视为消极的教学客体。如果单纯强调能动性,就会出现贬低或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况,对学生放任自流。8.简述人的共性与人的个性的内涵。答:人

6、的共性是指存在于人类一般之中,存在于人类一切历史阶段之上,使人根本有别于动物的特性。人的个性是单个的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9.简述人的共性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答:人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人的个性包合总共性,人的共性则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任何共性都是个性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任何个性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共性之中。人的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个性并不排斥共性。因此说,共性与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脱离了共性的个性和脱离了个性的共性都是不存在的。10.简述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教育学意义。答: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过程中

7、,一方面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发挥个人特长。只有既面向全体、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又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是科学教育观的体现。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如果片面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就会导致只注重发展少数学生的特长,放弃多数学生,放弃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片面强调面向全体、统一要求,采取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要求学生,则会压抑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11.简述人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

8、关系。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身体发展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发展指精神世界的发展,包括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身心发展是人的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1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第

9、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第二、个体不同方面的

10、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三、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1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答: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的发展存在看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第一、不同儿童

11、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不同。有些儿童身心某些方面的发展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有些儿童则表现得较晚。第二、同一个体的不同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同一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在发展水平上是不一致的,有些方面发展水平较高,有些方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存在着个别差异。同年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1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表现。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在:第一、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第二、个体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性。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个体战胜各种困难,使身心得到发展。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