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585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8/2017,高考一轮复习之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习任务:1、理解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2、概述三任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并理解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3、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吸取经验教训。,8/18/2017,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 初期探索:列宁,二、体制确立:斯大林,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特点、评价)2、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内容、特点、评价),1、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确立标志、表现、形成原因、评价),1、背景:,2、过程,3、结果:,(1)赫鲁晓夫的改革 (改革措施、评

2、价)(2)勃烈日涅夫的改革(改革措施、评价)(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革措施、评价),苏联解体(时间、标志、原因,影响),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斯大林的逝世,必要性:可能性:,8/18/2017,【合作探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二战后斯大林 体制的弊端,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 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1)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相当落后,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2)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失去活力,斯大林体

3、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有11年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8/18/2017,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第7集苏共的领导集团,赫鲁晓夫(19531964),8/18/2017,【合作探究二】 有人说:“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如何

4、理解?,掘墓人: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 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守墓人: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史实:1、选择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了以往牺牲农业的做法。可惜在冒进思想下失败,未能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2、在工业体制上,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是企业仍未能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3、对个人崇拜进行批判,打击高度集中的权利体制。但是没有找到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后又深陷个人崇拜的泥潭。,8/18/2017,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赫鲁晓夫的头像置于黑白框架之中。,8/18/2017,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

5、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勃烈日涅夫(19641982),8/18/2017,【综合探究三】你如何理解俄罗斯专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的评价?(详书P143年),改革趋向保守。( “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史实:1、改革重心放在了工业,并仍优先发展重工业。2、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仍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管理。,8/18/2017,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8/18/2017,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

6、和且令人敬畏。,戈尔巴乔夫(198519901991),8/18/2017,【综合探究四】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年轻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 (书P145 自我测评),1、经济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体制 在所有制结构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式。 在管理体制上:以经济管理的方式替代行政命令干预经济2、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在理论上: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在执政党上:实行多党制。,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8/18/2017,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西方

7、社会民主党的那一套旧理论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时说,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其实质是说,要考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局限性”。,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1991年12月25日,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下降,继而俄罗斯国旗冉冉升起。苏联,这个曾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克里姆林宫,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199

8、1年“八一九”事件二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综合探究五】关于苏联的解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还会存在下去。”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它看到了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没有看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没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也会解体。,【合作探究五】以小组为单位,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为基点,进行知识的联系。,1、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2、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点3、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4、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苏联三

9、次改革的异同点,都主张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都没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重点都曾放在 领域,经济,都不同程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最终均未成功,前两次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三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农业,重工业,经济,政治,成效甚微,,前期有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导致苏联解体,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之比较,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没有合理处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多党制,一党制,比较激进 方向错误,逐步推进,比较稳妥,失败、苏联解体,成就辉煌

10、,认识: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社会主义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小试牛刀,1(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小试牛刀,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小试牛刀,3(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小试牛刀,4(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