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311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级高二下周末练习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3 级高二下周末练习 01(必修二专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按照明 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 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古

2、代中国都城经 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交通运输比较便捷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逐渐东移近海 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 B C D4.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 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5.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

3、因应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6.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是的手工业- 2 -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 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7.右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来源:Zxxk.C

4、om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 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8.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A B C D 9.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 ,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

5、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来源:学科网 ZXXK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10.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1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 )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市

6、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 B C D- 3 -12.“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1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

7、群,商品琳琅满目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14.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 16 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15.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

8、宋代 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 B C D1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 时而受值者日短工 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 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17.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 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9、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4 -18.盐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表明作者主张( )A合理利用资源 B以农为本 C农工商共同发展 D重农抑商19.雍正二年九月,两广总督奏请广东开矿,世宗批谕:“悯念穷黎起见,渝尔酌量令其开采,盖为一二真实无产之民,许于深山穷符觅微利以糊口资生耳。若招商开厂,设官征税,传闻远近,以至聚众藏奸,则断不可行。”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严格限制民间开矿 B保证官方开矿垄断权C体恤社会下层百姓 D防止地方出现变乱来源:学&科& 网20.明朝曾有官员

10、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二、 非选择题(21 题 13 分,22 题 13 分,23 题 14 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来源 :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ZXXK朝代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来源:Z xxk.Com总面积 北方 南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来源:学科网 ZXXK春秋战国 91(全国)

11、614.8 2.3 94%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1 167.7 3.85 1.925 1.925 90%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1 450.92 6.42 3.21 3.21 90%材料二 植茶 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 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

12、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5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8 分)(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6 分)(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 )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 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6 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6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

13、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辅席买卖。摘自 南宋梦粱录材料二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力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

14、、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摘自(日)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材料三 内藤的唐宋变革论是从西方文明史观的角度,从政治、 经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唐宋之间的变革。- 6 -摘自(日) 葭森健介唐宋变革论成立的背景(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2)材料二中,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空间变革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 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屠宰耕牛的严厉惩罚,主要因为牛是农业生产动力。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到明朝仍对牛重视,说明 D 正确。2.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判断能力。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 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选 A。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从图上交通运输的路线分析正确;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为北方,宋代后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以南地区;从图上分析,唐以后的都城转向了北京、南京,正确;明成祖时定都北京,但是经济重心在长江以南地区,而当时受到北方蒙古族的威胁,因此符合史实。4.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产品基本不投放市场,故选 B。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