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77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全六册分课要点总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 !647230791中考现代文 要点复习七年级(上)繁星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2、由实到虚,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社戏1、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

2、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田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这篇小说的语言生动、简练、幽默。写可以去看社戏时,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生动地写出了“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小说的许多语言幽默风趣,如“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把“高等动物了”活用为动词,既贬斥了牛,又写出了“我”的窘态。3、课文叙事有详有略,详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去看社戏的全过程中,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也不多,作者用

3、了不少笔墨写农村小朋友的活动和景物。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因为“我”怀念的并不是看社戏本身,而是在看戏过程中与农家小朋友结下的诚挚友谊和农家的自由生活, “社戏”只是一条线索,在课文中起到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略写部分,开头三段,为对社戏的盼望作了铺垫,展现了去看社戏的环境;最后写看社戏后的余波,突出了对社戏的怀念,使得文章回味无穷。春1、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发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2、语言质朴、简洁。 作者善于用叠词、叠句,如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偷偷的”等,

4、写出春草的特点。除此之外,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写春花繁茂、艳丽,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方法定春雨绵长、细密的特点,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济南的冬天1、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语文公社】 !647230792深深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2、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 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

5、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3、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说明没有风声;济南全景用“晒” “睡” “醒”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天上的街市1主题: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 。诗人按自己的意愿,改造了民间故事的说法,这是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写照。诗人用“定然” “定”来表示坚信不疑。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

6、著追求。2语言特色:(1) 、语言朴素,富有表现力。如写街灯用“明”和“点” ,写明星用“闪”和“现”(2)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每节四行,每句三个节拍,每句句尾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来和谐优美,琅琅上口。1)借助联想和想象。 (2)选取民间故事为题材并把它进行了改造。 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七年级(下)我的老师1、本文通过具体的记叙和描写,着重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本文的写作的特点(1)合理的选材。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2)质朴的语言。 (3

7、)传神、细腻的描写。 如“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一句中“ 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凡尔赛宫1、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语文公社】 !647230793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2、本文写作特点:(1)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8、进行说明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起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2)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文章的第 5 段插入了凡尔赛宫修建的一段轶事。其有四个作用:为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及嫉妒心理;在结构上起着过度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度性。(3)说明准确而富有文学性。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确凿的数字,说明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是政治中心时,有列举了确凿的事实,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例如第 4 段, “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

9、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富有诗情画意,而且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沁园春 雪1、 主题:这首词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表达了伟大的抱负。2、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如“冰封”是静态, “雪飘”是动态; “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它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形象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红装素裹”指雪后天晴,阳光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3、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河山。与上文“红装

10、素裹,分外妖娆”照应。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竞”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概括了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 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 写作特点:(1)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兼抒情(2)运用了比喻、借代、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5、语言特色:形象、精警、优美。如动词“封” “飘” “舞” “驰” ,形容词“莽莽” “滔滔”极富形象。 “惜”很有情味。卜算子 咏梅1、 主题:这首咏物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2、

11、上阕梅花凌寒开放。“已是悬崖百丈冰” ,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语文公社】 !647230794“俏”字用得极好,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山花烂漫”是衬托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3写作和语言特点:衬托、拟人手法的运用,词语明丽生动。八年级(上)七律 长征1、 主题:本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

12、斗力。“五岭泥丸”写山。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腾”突出奔腾的气势。 “走”突出疾驰状貌。 “金沙铁索寒”写水。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描写出渡江时险恶神奇的情景。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的铁索寒意阵阵。 “暖”写出 5 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景象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和“暖”相对照,状写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红军可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更喜”承上启下,表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2、 写作特点:(1) 、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13、。仅用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2) 、夸张手法的巧用。极度的缩小反衬红军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苏州园林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文章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 (例: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作比较等等)文章紧扣中心遣词造句,从而充分突出中心,即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一幅完美的图画”

14、 。 本文用词准确、周密、前后呼应。都市精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愈来愈重视的一个问题。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文章联想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强。运用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人与其他生灵共处的景象,揭示其中深义。【语文公社】 !647230795幽径悲剧本文写北大燕圆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圆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本文描绘

15、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课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极言其美,并把美毁灭给人看。加强了悲剧的表达效果。八年级(下)白杨礼赞本文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不平凡”三个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全文的感情线索。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抓住白杨树外形上的特点“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然后联系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揭示它“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气质,这就远远突破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而是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从而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文章手法上,运用象征,托物抒情。文章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紫藤萝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