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845400 上传时间:2018-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一、初出茅庐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

2、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

3、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

4、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一、初出茅庐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

5、,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

6、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

7、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

8、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

9、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

10、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

11、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12、二、良师益友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 名人谈充电 ,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

13、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

14、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2017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

15、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回答:是2017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 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 ,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2017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

16、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 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 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2017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 ,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 ,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采访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