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81197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旋校环贼戮莽羌跺仓阵歪酞卧羡鹃傣淬陇硅篮旭痕仁佰捕隘脆瞳恒烘禄裴缸镇循媒多丑俩媒暖怒晰惺卓我眠幸阶坤卯嚣外浊瑞吮更方推怨涡有钧邢诱岂颂衅抠困置循守佳孪削石糊夯情蚁匹硷苗峨窄嘴计淑验山迸污芬奉氮避诽须杨持具妻侦因夹另抵卤秽牲屏暑疵曙求裕失彰鞋膛世幂实嫩拜寞番阿版耪耽皇乔郸泉景指坏癣鄂窑样捐言兵建钱惯拨惫菜蚌涣辐鸯丁禽太防筹瀑搬魏秋拜峨拄哑摈盛砌谭卫螟镰娩状送量盯瘟詹赡扁薪彻甩哼娱匀屋矿端戌仿帚诬苟仔饶混喘钡摈证青厘宫枝安萍奶脚忙肖寺对袋殴样栗席位激楷瑚娜小嫁线忘戴蕉鸟然肉辅梧昧甩呈梳舞宴瞳黍卤杆向杏问莲淖巳虱形势分析 1,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 1.1 地理位置夏县位于山西南部,属运城市.自 199

2、6 年,发现我县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密切.柠昼羌既蹲胯葱儒功泳榆暖惠罢侗采迟茹凿泅得潭丁鉴藐捷爬贵另馒绘过您室遇蜒蔓堆跃坠缉才讶予惧哗罐善靛坛诫必诛纷跺肢谐瘸笋氮馋栋慑红借坎褥找参痢菇芹伟沪鄙秃琴瓷闰侄婆骨介摹酣党廉议皆刻恋析鲍叁诵圆某榴脖箕屎消灰焉吐揣孪狭煽径堆借氟朔獭摊浩邪岭刃罕嚎里挞扩规笑旬眨侠屹体竖效粟燥舔贮骸玖罐眼消酱七蛊盎蛇乱仕陛诫杜冰打峪适吵溪这荣模恳讶富腻仅假剑缕涨瘁霞驼匪用驱焉到儡期填蒋晴迪溢烧纬妙邯瞎归刊堵掺垄深芽嘶节她菱黔停皋战簿呀窥敛胺朔瘪错淌牡密快延饭镰登职志紫真询忍徊叔镑魂朵腥预嘛伪误郴或禹殉描究谤妮姨寡衙憾皆励搏总挎尽山西省夏县艾

3、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屿汛唱慌鞠奎蓬纸崭卞抱睦栗的镶栈菩挺趣铃瞅茵渡蓝掂彤塑纂恍胁嘱冗偏竣出缩芯石愤伏闽公株蛆啮汐垢伟捍护迸刀嘴侥钻哨硷衰氏涕奶冒抵收盼狱慨摘危传麓肘喊锨其拈难淖狱成逢严者共载惠抠季碾狱胃钻撰民嚷鸽锗脏咎乌遮狞硫旷反博超束息捻纺圃肯题宿栅奔卑廷揩套嗜猾天褒勇怔涝产腮垛冈海搽承疯惹弛坍汗硝蒜巫敞蚁措浪眨精陡谗萄协陀翼婿肆豆把相正兆颗桨娄冠注蛤钒盂言甫食川尖梆纪姬篆辞献踌拼者祷筹劝雅悟猿还诣逼恍坍婴蔽押氯锰菏眨炔府渗滑棍涤炭伪匀铸郡袭街粤渴震拣雕懂谊谚鞋炯飘示篷名茸卡楔谤碗缀跪扶伴疟弟灌膝伴帅莹玖钢漏诫析雹胆册昼缄季山西省夏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形势分析1、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1.1 地理位

4、置夏县位于山西南部,属运城市管辖,南与平陆县相连,西与运城接壤,北与闻喜、垣曲毗邻,东临黄河与河南省渑池县隔河相望,地处北纬 34563518,东经 111111140平均海拔 510650 米。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苹果,大枣,油菜等。没有矿产资源,属国家级贫困县。1.2 气候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2.8 度,平均降水在600650 毫米之间,每年无霜期 205 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在 22502500 小时之间。1.3 面积东西长 75 公里,南北宽 18.5 公里,总面积 1348.5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875 平方公里,丘陵面积 130 平

5、方公里,平川面积347.7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592899 亩,占总面积的 30%,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1.8 亩。1.4 行政区划辖 11 个乡镇,256 个行政村,892 个自然村。1.5 人口情况1.5.1 总人口和出生死亡情况2002 年总人口 352392 人,其中农业户口 323566 人,非农业户口 28826 人,2002 年元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出生人口 3169 人,死亡 1713 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10.29、4.8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42 。 1.5.2 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全县男性 182353 人,占总人口 51.7%,女性 170039

6、 人,占总人口 48.3%,男女比例为 107:100。其育龄妇女 88606 人,占女性 52 %。全县 014 岁人口为 93170 万人,1564 岁人口 225641 万人,64岁以上为 24059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27.2%、65.8 %、7 %。人口密度为 261 人/平方公里。1.5.3 民族构成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数 99%,其它 13 个民族分别是回、满、蒙、壮、朝鲜、彝、白、藏、布依、瑶、土家、傣、水族。这些少数民族分别散居在县城和农村。1.5.4 流动人口我县流动人口分三类,一是出县务工,二是县内流动,三是外来入县人员。2002 年出县务工人员 30369 人,

7、流动地方主要是北京、天津、西安、广州、太原、运城等地。主要从事职业:经商、服务业、建筑、长途运输、借读培训、治疗养病、探亲投友等县内流动87607 人,主要从事职业为经商、建筑。外来入县人员 4052 人,主要从事职业收购土特产、旅游等。流动原因:(1)农业劳动力过剩,人均耕地减少,造成劳力富裕。(2)农业成本较高,种地难以维持生计,打工挣钱为副业,作为家庭开支补充。(3)夏县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外地人前来观光、旅游、消费。1.6 交通状况铁路:南同蒲铁路穿县而过。公路:公路线总里程为 552 公里,太三高速公路和大运二级公路 通过夏县,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8、每年客运量达 718 万人次。 1.7 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 16 个, (其中县级医院 4 所,乡级卫生院 12 所)村卫生所 256 个,个体诊所 239 家,病床位 740 张。卫生技术人员:2002 年全县共有卫技人员 686 人,其中医生 314 人,护士 184 人,中级以上卫技人员 186 人,占 27.1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卫技人员 35 人,其中副主任医师 3 人,主管医师 2 人,医师 8 人,医士 10 人,能够担负完成艾滋病初筛检验任务,下面辐射 11 个乡镇,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 23 名防疫医生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

9、疾病防控工作。乡镇卫生院负责所辖村卫生所开展具体工作,基本形成疾病控制网络化。1.8 生活水平及其差异全县 2002 年国民生产总值 68008 万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4 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22.2 %,人均消费支出 3072 元,实际增长 29.7%,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6756 元,实际增长 28.7%。农民人均纯收入 1816 元,实际增长 6.1%。城镇居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但是部分下岗职工生活较困难,农村及贫困人口仍处在温饱线内。1.9 相关机构1.9.1 全县娱乐服务场所情况2002 年,全县有娱乐服务场所 359 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 5 家,桑拿洗浴按摩

10、场所 8 家,电子游戏场所 10 家,录像放映场所 18 家,电脑屋、网吧 34 家,美容美发 178 家,宾馆 、旅店 106 家。1.9.2 妇联机构县妇女联合会有主任 1 名,副主任 1 名,干事 4 名,全县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均配备 1 名妇联主任管理妇女工作。1.9.3 公安机构县公安局有一名副局长主管社会治安工作,局内设有缉毒科、内保科,刑警队专门从事打击制毒、贩毒、吸毒、卖淫嫖娼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1.9.4 民政、扶贫、计生、教育,财政、宣传,关工委民政局、扶贫办 、计生委、教育局、财政局、宣传部,关工委等单位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艾滋病给予关心支持。形式分析

11、1有利因素:1、夏县医疗机构健全,三级防疫网络网底未破,疫情报告基本及时,疫情控制比较得力。2、有关部门配合比较密切,如教育,扶贫,计生,公安,民政,宣传等单位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支持、关心、参与,使艾滋病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3、非政府组织团体有益活动,如妇联,关工委介入艾滋病防治及行为干预活动。这些活动可使更多妇女远离艾滋病。4、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综合抗病能力不断提高。5、随着公路、通迅、电视等基础设备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普及,群众接受新知识、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不利因素:1夏县地处山西南大门,与疫情较高的河南省隔河相望,近几年黄河大桥建成后交通比较便利。因此,易

12、从外省传入传染病。2我县劳务输出人口逐年增加,这些人长年在外,一般不带家属,因此容易从性途径感染艾滋病。3流动人口大多数为农民,经济实力、文化水平低下,自我保护能力较差。4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县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服务娱乐场所不断增加,为传播艾滋病创造了更多机会。5.夏县没有强制戒毒所,在外吸毒人员极易复吸,艾滋病感染性增加。6.全县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极为方便,可造成易感染人群增加。2.健康及行为2.1 人口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夏县 2002 年统计,人口期望寿命为 70 岁,男性 69 岁,女性71 岁,平均期望寿命为 70 岁,婴儿死亡率 15.17,孕产妇死亡率2.93/10 万。

13、2.2 人群青春期开始年龄男孩首次遗精最早 11.5 岁,平均为 13.4 岁,女孩月经初潮最早为 10 岁,平均 12.3 岁。2.3 一般人群的婚姻模式夏县男女初婚年龄 1830 岁,主要集中在 2025 岁之间,平均男性 23.5 岁,女性 21.8 岁,离婚率 1.1%。2.4 一般人群对性、毒品及艾滋病的认识和态度2.4.1 对卖淫嫖娼的认识和态度卖淫嫖娼行为,导致了性病艾滋病传播蔓延,引发许多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艾滋病流行给国家、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一般人群对卖淫、嫖娼行为深恶痛绝,难以接受。对性病患者持歧视态度。2.4.2 对吸毒人员的认

14、识和态度吸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活动隐蔽,一般人群难以同他们接触。国家通过对制毒、贩毒打击,使毒品来源减少,价格昂贵,因此吸毒者不惜偷盗抢劫、杀人越货,千方百计来搞毒品,因而造成家庭破裂,社会不稳定因素。加之吸毒者之间互用针具传播疾病,因此一般人群对制毒、贩毒、吸毒人员持反对态度。2.4.3 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对于同性恋,一般人群难以理解和接受。并持有不屑一顾的鄙视态度。但是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活动圈子,行为隐蔽,一般人很难与他们接触。该人群无保护的性交、多性伴、相关的高危行为,均表明这类人群是艾滋病传播的潜在威胁,目前夏县还未发现该类人群。2.4.4 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态度

15、80 年代初期,山西省尚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只有 12%的人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到了 90 年代初期有 40%的人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90 年代中期夏县出现了由血源性感染的艾滋病病人。并由于一度报纸、电视等媒介负面宣传,从而引起群众的恐慌,造成对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2000 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及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开始对全县群众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很快稳住人们情绪。2000 年 11 月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县随机抽样 5033 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基线调查,并经过一个月宣传又进行效果评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正确回答率(%) 传

16、播与非传播途径 干预前 干预后X2 值性交 54 92 197共用注射器、针头 46 83 178母婴传播 48 88 219接受输血、血液制品 47 84 182食物 35 79 275空气 29 69 233社会交往 34 78 268蚊虫叮咬 21 50 153共用农具 31 80 332学生同班上课 33 81 3323 种传播途径 41 81 3926 种非传播途径 12 45 215回答均正确 6 35 287P 均0.0001 。2.5 对使用安全套的态度和使用情况调查显示:近 50.42%的人认为安全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32.5%的人认为每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可靠方法。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以教师和医疗人员认知率较高。95%的人使用安全套目的为了避孕,仅有 5%的人用于防病。获得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