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54187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凝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关键词】 凝血酶 肿瘤 血管生成0 引言自从 1878 年 Billroth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在肿瘤转移和凝血机制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假说以来,人们对凝血系统和肿瘤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临床、实验室、组织病理学研究均证实,多数肿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凝激活现象而表现为所谓的“高凝状态”或“低级别的 DIC”。 例如,血液肿瘤患者循环体系中高水平的纤维蛋白肽,它能导致血管外快速的凝血和纤维化,另外,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表达穿膜蛋白组织因子,当这些因子暴露于血液中的因子时,能激活因子导致凝血酶的产生和纤维素形成,肿瘤细胞还通过与血小板、白细胞、内皮

2、细胞的相互作用, 直接或间接诱导促凝血活动。近来, zacharsky 等人也发现凝血酶存在于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这些发现解释了肿瘤患者的高凝现象,但并不能回答凝血酶与肿瘤发生、 发展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生血管栓塞的病人, 其后 6 个月肿瘤发生率增加了 36 倍, 一年后肿瘤发生率则增加了 67 倍,动物实验也证明凝血酶诱导的小鼠 Be16 黑色素肿瘤细胞肺转移的潜能明显增加。有证据表明1 ,凝血酶促进肿瘤生长转移主要是因为凝血酶有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这种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在鸡胚尿囊膜实验和体内的 matrigel 系统中均得到了证实,并发现此效应是通过特殊凝血酶受体

3、PAR1介导完成的 , 与纤维素的形成无关。凝血酶2及受体3在肿瘤的血管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要条件。凝血酶可促进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增强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增加体外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的黏附,加快细胞在体内的转移过程,诱导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是一种潜在的促血管生长因子,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就凝血酶及受体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1 凝血酶诱导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绝大部分凝血酶效应是通过激活的凝血酶受体 PAR1介导的。PAR1 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不同于其他细胞膜受体, 它不是以简单的受体配体复合物的形式激活,

4、而是受体作为配体溶解消3化的产物。凝血酶以蛋白裂解的方式特异性裂解细胞外 PAR1 N末端的 Arg41 和 Ser42 之间的残基, 使之暴露一个新的“被限制的配体”, 后者与受体本身第 2 个袢的细胞外区结合而使其不可逆的激活, 继而转录其他细胞信号。凝血酶受体 PAR1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表性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乳腺癌细胞系和组织标本,发现 PAR1过表达和肿瘤转移潜能有直接的关系,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组织或细胞,PAR1 表达非常高的水平,而正常或癌旁乳腺组织标本并不能检测到 PAR1的表达。凝血酶受体结合的多种 G蛋白决定了凝血酶的分子特性,涉及的信号转导机制包括磷酸酶 C、A2, 蛋白激酶

5、C、促有丝分裂蛋白酶、酪氨酸激酶、腺苷酸脱氨酶,通过这些机制发挥分子效应4 。2 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它的两个特异性受体(KDR, fit1)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VEGF 和受体 KDR、fit1 在几乎所有人体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均有过表达, 而在正常成熟的血管组织表达水平较低。VEGF 与内皮细胞上的相应受体 KDR、fit1 结合引起内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并形成管腔样结构,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并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4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 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凝血酶能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6、) 对 VEGF 有丝分裂作用的敏感性,对内皮增殖效应有协同作用2 。这种协同作用是剂量依赖和受体介导的,并且具有特异性的,其作用能被凝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所抑制。同时,凝血酶能提高内皮细胞 VEGF 受体 KDR、fit1 mRNA 的表达,凝血酶与内皮细胞共培养 12h 后,受体 KDR 的功能蛋白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200,这种上调作用是在转录水平完成的,这与凝血酶在(小于1.5IU )浓度范围内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观察结果相一致。结合凝血酶同时促使前列腺癌及神经胶质瘤细胞 VEGF 的分泌,提示凝血酶可能导致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形成。3 凝血酶与

7、血管生成素另一个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家族是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是一种 14.1kd 碱基多肽,有 Ang1和 Ang2两种,分别通过激活或阻碍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Tek调节血管形成。Ang1 和受体 Tie2结合,促进内皮细胞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使原始血管塑形、成熟,并维持和稳定其成熟性。Ang2 的功能与 Ang1相拮抗,可阻止 Ang1和5受体 Tie2结合,在 VEGF 缺乏时使血管失稳定,而当高水平VEGF 存在时,这种去稳定作用则有利于血管新生,同时缺氧和 VEGF 能够上调 Ang2的表达。Ang2 在肿瘤发生的转移中的作用已被 Yancopou

8、los 和同事的研究工作所证明。凝血酶上调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Ang2 mRNA 的表达及Ang2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5 ,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凝血酶处理 4h后, Ang2 mRNA 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 4 倍, 8 h 后Ang2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分别增加了 2.5 倍和 3.5 倍。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Ang2 mRNA 表达上调是因为提高了 Ang2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没有改变 Ang2 mRNA 的稳定性,这种作用也是受体依赖的。凝血酶并不能改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和表达,表明凝血酶在促进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中,主要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来实现调控机制的。4 凝血酶

9、与整合素整合素 3在血管重构和新生的过程中表达于血管细胞,并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被认为是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现象的标志物。整合素 3 的抗体或拮抗剂在细胞黏附分子系统和兔角膜6模型中能抑制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生成作用,研究发现整合素 3 拮抗剂是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凋亡而非成熟血管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Tsopanoglou 等6 报道,凝血酶显著提高脐静脉内皮细胞整合素 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整合素 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是否凝血酶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也涉及整合素介导的各种效应,如细胞粘附、迁移、 生存? 研究发现,整合素黏附于稳定的凝血酶,这个过程是剂量

10、饱和浓度依赖性的,凝血酶的结合位点并不涉及此过程,另外,凝血酶可能充当了内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稳定的凝血酶和 DIP凝血酶诱导内皮细胞的迁移,迁移作用能被 3 抗体( LM609 )完全阻止。当培养液中缺乏血清时,内皮细胞发生凋亡,但经凝血酶包被的培养皿,内皮细胞生存期延长,凋亡率下降,加入抗 3 抗体后内皮细胞凋亡率又明显上升,表明凝血酶提高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依赖于整合素 3 的作用,而这种生存能力是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从基底膜向远处迁移所必需的。研究同时发现,当内皮细胞与凝血酶共培养 812h 后,整合素 3 mRNA 表达明显增加的同时,内皮细胞向明胶及血浆蛋白运动和结合的能力也随之明

11、显提高,这种现象可以解释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的结果血栓内部的血管新生和重构现象,凝血酶在血浆中很快失活,但在血栓中被保护,从而激活血管生成。7近来实验发现凝血酶的 RGD 序列在依赖整合素 3 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合成的凝血酶 TP508 缺乏凝血酶的结合位点但包含了 RGD 序列,同样能诱导整合素 3 的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而改良的 TP508 包含 RAD 序列,但缺乏 RGD 序列)活性显著降低7 。5 凝血酶与基底膜肿瘤的血管生成还涉及血管外基质成分的改变、基底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芽生,大量的体外研究已证实凝血酶对这些过程起促进作用。PAR1 被发现不仅表达于恶性

12、肿瘤细胞,而且包括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各种细胞类型,诸如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壁细胞、正常的纤维母细胞8, 也提示凝血酶可能通过降解和重构基底膜促进细胞的转移。凝血酶抑制内皮细胞与基底膜胶原蛋白或层粘连蛋白的黏附性,增加其运动能力,同时激活的凝血酶还有化学趋化的作用,可诱导内皮细胞向高浓度丝氨酸激酶的肿瘤微环境迁移,而内皮细胞再通过整合素 3 介导与其他胞黏附,此外,凝血酶还能激活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 基底膜胶原蛋白型胶原9 ,不仅有利于内皮细胞穿过基底膜向远处转移,同时可以使基底膜外的促血管因子与血管内成分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凝血酶对金属基质蛋白酶 MMP2的激活8作用依赖整

13、合素 3 的存在, 3 和 MMP2共存在于微血管的表面,由此推断凝血酶激活 3和 MMP2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6 其他凝血酶和受体激活能提升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10 。凝血酶及受体通过动员各种黏附分子 11 ,诸如 2 b 3, P 选择素, CD40 在细胞表面表达,提高 ICAM mRNA 的合成,或者并不改变其表达水平,而影响整合素 5 在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布12 ,增加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 血小板、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凝血酶还能激发生长因子、化学激酶、细胞蛋白的释放,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些效应也

14、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此外13 ,凝血酶 受体 PAR1下调肿瘤转化因子(TGF)信号通路的重要介质 Sinad2, 而 TGF在血管生成的消退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凝血酶促肿瘤血管生成的又一机制。7 应用9以凝血酶及受体为靶向的肿瘤抗凝治疗旨在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促凝特性,肝素、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凝血酶抑制剂防治肿瘤的作用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证实。Sylvester 等研究证明,在黑色素细胞 B16BL6 致瘤的动物模型中,肝素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联合使用,会增加后两者的抗肿瘤效应,降低实体瘤的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加快活性凝血因子的失活,以及肝素可以明显降低注射

15、LS180 瘤细胞后的小鼠实验肺转移,最近,动物实验证实14凝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可通过抑制内源性的凝血酶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降低肺转移。同时有数据显示,在肿瘤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特别是肺癌患者,有系统的使用小剂量的华法林或小剂量肝素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综上所述,凝血酶及其受体在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凝血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其受体途径达到治疗或协同其他治疗手段抑制肿瘤,研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Caunt M, Huang YQ, Brooks PC, et al. Thrombin induces neoagiogenesis in the chick chorrioallantoic 10membraneJ. J Thromb Haemost, 2003,1(10):20782080.2 Maragoudakis ME, Tsopanoglou NE, Andriopoulou P. Mechanism of thrombininduced angiogenesisJ. Biochem Soc Trans, 2002,30(2):173177.3 YongJun Yin, Zaidoun Salan, Myriam Maoz, et al. On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