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5059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但我们也要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特别在基层,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办, 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创新思路和方法。今天刊登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在长期实践中对办好职业学校的思考和尝试,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背景资料华康清简历华康清出生于 1961 年 11 月。1998 年 8 月至今,在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任校长、书记。现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分会副会长、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2005年 8 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

2、杰出校长;2005 年 11 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 9 月被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永康职校简介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 1983 年,学校占地 260 余亩,建筑面积 6 万多平方米,在校生 4000 余人,教职工 300 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 120 余人。开设机电、电子电器、数控、汽修、会计、计算机、美术、市场营销、商贸英语等专业,其中机电、电子电器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数控、会计、汽修专业为金华市重点专业。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永康五金机电发达的产业特点,对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突出职教特色,走校企

3、合作之路,促使学校快速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连二年级的学生也被企业提前预订。近九年来,学校办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它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进行改革?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沉重话题,也是办好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话题,还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彰显职业教育魅力的快乐话题。1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九年的校长生涯里,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

4、点。新疆有些地方是养马的,而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职业学校与当地企2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浙江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今社会发展了,变为以工业为主了。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据 2006 年 2 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 18.3 万名企业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57.7%,无技术证书的占 96.77%。企业老总已经发出呐喊:“我们需要技术工人!”永康市的一些私企已经有能力生产 1 台或者 2 台达到

5、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但是很难生产出几十万台、几百万台这样的机器。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企业有钱,他们可以聘请到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们有钱却请不到成千上万的优秀技术工人。例如,永康市有个企业以 50 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出 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是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连叫“OK”,立即签订了 10 万台的订单。这位老板怀着发财的美梦、唱着歌坐飞机回到永康。可是在第一批 1 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没有 1 台是合格的。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 500 多万元。在原因分

6、析会上得出的结论是:那 1 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那 1 万台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记得在 2002 年,杭州顿力公司选中我校作为培训基地,准备把他们的职工分多批送到我校培训。然而他们送来了第一批的 30 人后,就没有送第二批。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方法不符合学员的特点。由此我也想到,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而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教,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感兴趣,这怎么行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逼着我们去思考,去改革。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螺丝往左转还是往右转都不知道,那么职业教育就没有完成自己担

7、负的使命,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许,领导不会追究我们的责任,老百姓也不会来兴师问罪,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按照老思路办职业教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我们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将被边缘化,将被企业遗忘。不是吗?我们既不能用升学率与普高相抗衡,又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职业教育如何在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不是人家要我们改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革,通过改革办出特色,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教学改革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使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里的“技术工人”不一定就是开车床的人,还包括能够进

8、行产品设计、车间管理,甚至创业当老板的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 100 个缝纫工人与之相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相配套,如果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将培养什么人?有人说:“要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工资是不可能的,改革也是 800 元,不改革也是 800元。”我对自己提出的目标也曾经怀疑过,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坚定了信念。2005 年,我校培养出 50 多位数控高级技工,他们在企业的平均月工资达到 2000 元以上,其中有一个叫吴超的同学,成为数控技师,一个人能够开两台数控车床,有两家企业以 5000 元的月薪争着聘用

9、他。这个事例充分证明,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在企业里拿到高工资。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要让他们得到较高的工资,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否则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教学改革是由学校的生源决定的。”3我当校长的第一天就问自己:“我这所职业学校应该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答案是招收成绩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个生源定位是明智的,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点普高占尽“天时”,把优秀的学生吸引到自己旗下,一般普高占尽“地利”,把成绩稍好的学生囊括其中。然而一大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普高的培养,我们职业教育正好占这个“人和”,帮助这些被“应试教育”遗弃的弱势群体打出一片新天地。“你不希望自己的

10、学生分数高一点?”坦率地讲,我何尝不希望生源好一些,希望招生的分数高一些。但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农民工的子女,到底由谁来培养?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与理念,我坚定地把生源定位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该知道,10 年前与 10 年后,职业学校的生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0 年前,尽管我们学校也是最后一批录取,招进来的学生也是当时最差的,但是当时永康市的高中普及率只有 30%,我校招进来的学生相当于现在普高的可以考取本科的学生。而现在浙江已经普及高中教育了,去年我们永康市高中入学率是 96

11、.5%,剩下的 3.5%的学生并不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而是那些因贫困上不了学的学生。由此可见,那些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那些英语、数学只考了十几分的学生,那些连 26 个英文字母都不会默写的学生进入了职校。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没有变。这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我们不应该主观设置一种教育模式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2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我说的“睡觉”并不是

12、只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有一位普高的数学名师在我校上了一堂示范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 80%的学生没有听懂。其实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里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记住,叫他们如何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睡觉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学生流失问题在中职学校里非常严峻。我考察过的许多职校,年流生率一般

13、都要达到10%以上。有的职校 100 个人进来,毕业时只有六七十个人了。家长是不会原谅职校存在这么严重的学生流失问题的,家长会问:“普高 100 个人进去 100 个人毕业,你们职校怎么有那么多学生流走了呢?”我曾经挽留过一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他说:“不是学校不好,我知道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天天都有人来参观取经;不是你这位校长不好,我知道你是全国杰出的校长;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可是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你还是让我走吧!”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应该留住这些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吗?“教学改革

14、需要解决教师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4目前一些优秀教师的首选并不是职业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收入。我们通过努力,让我校的教师收入超过当地的重点普高。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教师想走。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教师的教学兴趣问题,有一个成就感问题。有一位想调走的教师对我说:“论校长,你有魄力也有人情味;论学校,发展很快前景很好。可是我一走进课堂就头疼,确实感到呆不下去。”是啊,在普高里,学生很想学习,上课时学生都认真听课,教师上课感到很有味道。而职高呢,学生对老师教的东西不喜欢,上课不认真,作业也做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就害怕呆在职校里。不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职业教

15、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应该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让他们愉快地留在职业学校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前几年,社会很关注就业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比大学生还要高,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不能让学生与农民工一样一个月只拿 800 元的工资。而要提高就业质量,就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能说会写善干”的人,这要求我们的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能说”,是指学生要具有表达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前不久,有位企业老总对我

16、说:“华校长,现在好了,你们学校实训设备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可是有一次我们召集你们学校毕业的职工开个会,没有一个会发言的。要求每一个职工写一份调研报告,许多人不会写,即使写了也不成样子,还有许多错别字。”这席话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两个实习的学生在企业的食堂里打架,有人说是品德问题,而我却认为不完全对,还有表达交流能力的问题。因为甲踩了乙一脚,乙说了句“你干吗”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全是“你想干吗”这类话,不打起来才怪。假如“说”的能力好一点是绝对不会打架的。数学英语差一点不一定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没有交流能力却不行,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能力。可是至今我们的教育,包括大学都还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校有位女教师,在聘任中没有一个学部肯要她。原因是什么?不是她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她人品不好。而是她不会与人交流,并且说话的声音太低,上课时学生听不见。“会写”,就是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企业需要的应用文,比如调研报告等。假如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又能够把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告诉老板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用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那么第二天就可能被老板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