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404613 上传时间:2018-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新自然说 意象 意境2目 录前言 .3一、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4(一) 、穷途多厄 .4(二) 、内道外儒的思想 .5二、陶渊明的诗情与诗境 .7(一)平心静气 .7(二)有我

2、之境 .7三、田园诗的形式与技巧 .9(一)融合性结构 .9(二)描写技巧传神会意 .9(三)描写景色清新自然 .10(四)语言清水芙蓉 .11结束语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3前言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 12 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义熙元年八月辞去彭泽令后,他一直隐居农村,因而他的绝大部分时

3、间都在农村与农民为伍。逐渐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不得伸,又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他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入世思想。陶渊明的家世衰微和人生多厄,再加上志性自然的个人气质,

4、促使他亲近道家思想,表现出内道外儒、先儒后道的人格类型。陶渊明内道外儒的人格类型,促使他最后平心静心地接受了田园和田园生活,并且带有几分淡泊与悠然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不仅如此,他还把田园风光作为官场和社会的对立物而热情讴歌。他把自我融入田园中,田园成了诗歌的终极本体。陶渊明在自我的对象化中完成了对田园的描绘,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生经历和情感结构,深深地影响了他诗歌的形式表现。陶渊明把自己融于田园中,把他的理想情感都投注在描写之中,因而所有的田园和田园生活都带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情感,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从而抒情说理与记叙描写浑然一体,其诗歌结构是融合浑成的。

5、本文试图从陶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状况,揭示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而又浑融一体的特色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一、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一)、穷途多厄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认为名潜,字渊明 1。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其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 2。陶渊明的享年历来众说不一,今人逯钦立先生多方考证,认为六十三岁的说法是可靠的,本人认同逯说 3。陶氏一族因陶侃军功显著而跻身官宦之家,但并不是门阀世族。温峤甚至骂侃为溪狗,而且到陶渊明时,家庭已经衰落,加上他 12 岁丧父 4 以至“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5,贫困与陶渊明一同降

6、临到这个世界上。东晋孝武帝十六年辛卯,诗人二十岁时,结发妻子去世,生活刚刚开始,就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陶渊明生性喜爱自然,在自况的五柳先生传中说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正由于这种性格, “初辞州府三命” ,又正因为这种境况,我们的诗人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为养家糊口,趋俗同流,因而于东晋孝武帝十八年癸巳,出为州祭酒 6,但又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州召主簿,不就” ,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时逼迫着诗人,对于一个“郗谷冬陈,瓶无储粟”的破落家庭,失去了生存的依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尽管陶渊明并非出自豪奢之家,但诗人又缺少一种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存

7、手段和技能,因而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扭曲自己踏上仕途。晋安帝隆安二年,出仕为镇军参军 7,晋安帝五年,陶渊明从军幕乞假归家,本年冬,丧母。晋元兴三年起服为建威参军,任此职前,曾来往于江陵、柴桑两地。晋义熙元年八月补为彭泽令,但又“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曰“解印绶去职” 8,从此以后,屡征不就,如“义熙未,征著作郎不就” ,他那渴望自然的怀抱终于得以实现,少壮时所有的雄心壮志到此时都快平息了。诗人把全幅的生命与热情都倾注在浔阳江畔的那片热土上,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正当诗人把农村田园作为自己的理想归宿时,一连串的打击又不期而至。 怨诗

8、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写道: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俯仰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心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如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诗人的晚景困窘,由此可见一斑。与诗人仕途上的挫折相联系,陶渊明的家庭情况每况愈下,5他自称“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郗谷冬陈” ,他从最初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的富裕农民到“夏日长抱饥,冬寒无被眠”的贫困农民,以致最后沦落为一个“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乞食 )的乞丐。在这一常人难以理解的人生历程中

9、,陶渊明深切地体验了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阶级的艰辛,并且以他那自传式的诗篇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据古直先生陶靖节年谱 ,晋元兴二年,28 岁时,诗人开始自耕,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为证,其后的移居二首又道出了自身躬耕的情况。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此役。弊庐何足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此时陶渊明已把田园看成理想的归宿,纵情享受农村那种朴素闲适的生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农村生活和劳动锻炼, “渊明的思想感受,也受到了一定的陶钅容和洗炼” 9 四十六岁所作的庚戌岁九月中获早稻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

10、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此时劳动成了诗人生活的一部分,诗人也成了田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诗人最后十年,因各种天灾人祸的打击,贫病交加,死时, “家贫无役,家苦荼毒” (宋书本传) 。由以上约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一、陶渊明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隐居,出仕的时间很短,所得的官职也不高。二、陶渊明始终与穷困为伍,生活上并不充裕。三、他去过的地方除家乡柴桑外,不曾远游,因而柴桑农村是他主要的生活氛围。四、他长期接触相处的是他附近的农民,与达官贵人、法师道士的交往很少,交情也不很深。(二) 、内道外

11、儒的思想当陶渊明平心气和接受了朴素的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时,所有的人世仕进,荣利功名都已沉入心底,道家的那种崇尚自然、回归自我的精神成为他的心境和心态。尽管陶渊明的大多数田园诗都可以作为黑暗官场和现实社会的对立物,但我们无法否认,陶诗里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首先是作者闲适心得的体现。因此,要考察陶渊明成为田园诗人的代表,不能不注意其内道外儒的人格类型和思想背景对其诗作的影响。陶渊明尽管“少有高趣” “志性自然” ,但也并非没有匡时济世之心。 “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行游” (拟古第八) ,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蹇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由此不难发现他也有自己的怀抱,很

12、希望建功立业。 “少年好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洒十六) ,6可见他接受了传统儒家教育。陶渊明出身并非世家大族,但陶侃以军功封长沙郡公后,陶氏一门在东晋也算名门。陶氏家风一向严谨,自曾祖陶侃开始就尚道义,重名节,陶渊明本人对于家族传统也很重视,由此推论,他年少时受过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但在出仕过一个较短的时期以后,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违己交病” ,于是潜伏在心中已久的爱丘山本性逐一显露、丰富以至最后成为他精神的主导,道家思想终于主宰了他的整个世界。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小就养成了一种热爱自然的理想,形成了一种比较鲜明的性格。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指大自然,更主要的是指一种自由自在,顺人本性的精神状态,他在一些作品中屡次提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性趣自然,非矫历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序 )又闻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 (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