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40447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考诗歌鉴赏汇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 诗歌01.全国卷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释: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

2、: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02、全国卷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

3、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释: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03、北京卷 试题: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10 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

4、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注释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 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

5、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 分)答: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答案:(2 分)D(3 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5 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04、天津卷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 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 )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6、答:_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05 上海卷注释: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释:觉,醒。14.白居易,字乐天,号_。 (1 分)15.对

7、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3 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 ”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 心空” ,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 分)答案:14.香山居士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B16.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 ,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 1 分,语言 1 分)06、重庆卷试题: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 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

8、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 、 “笙箫”

9、 、 “灯船” 、 “酒旗” ,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 , “重九无聊” 。 “端阳” 、 “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 “不闹” 、 “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 “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

10、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答:(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答:答案:(1)借代,反问(2)通过“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07、安徽

11、卷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 “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答案:8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

12、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9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 ,且简析合理也可)08、福建卷试题: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江行 宋 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释: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 分答: ()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分) 答: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 、月“新” 、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09、广东卷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释: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 分)答: 从“万里” 、 “时时” 、 “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