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39477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军理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 张宁煜1海洋战略对未来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影响2015级视觉 151班 xx号 张宁煜【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海洋政治格局中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准单极霸权结构,中国则长期被排斥在“多强”之外。冷战后全球政治危机相对消解,各国国家利益的重心由生存利益快速转向发展利益,海洋竞争加速。对全球海洋利益的争夺引发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连锁反应,促使作为海陆混合型大国的中国不得不通过重返海洋来克服长期以来的陆权局限。同时,走向海洋是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海洋经济体制、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和驱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大国复兴”的攻坚阶段和实

2、现海洋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在海上崛起,中国海洋文化价值体系开始得到重塑,并努力摆脱传统大陆意识禁锢,不再以陆地为本位看待海洋。中国已经正式确立了开放型的海洋观,全面启动了海洋方向的利益拓展工程,将海洋利益纳入国家经济规划、政治规划中,指明了海洋文化建设方向,积极推动新时期海洋战略的形成、发展与创新。【关键词】陆权局限 战略机遇期 海洋文化建设 利益海洋作为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依然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秘密;海洋国界的无形和海运方式的廉价与便捷也使海洋成为了人类交往的通途。海洋权益属于国家利益范畴,海洋战略则属于基于军事安全的国家发展规划范畴。海洋战略由海洋权益诉求驱动、由海洋权益框架塑造

3、,是对海洋利益的识别、确认、衡量排序、相对取舍和对获取模式的设计确定。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国家用于筹划和指导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捍卫的全局性战略;是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外交、海洋军事、海洋权益、海洋技术诸方面方针、政策的综合性战略;是正确处理大陆国土和海洋发展关系,迎接海洋新时代宏伟目标的指导性战略。海洋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是国家总揽海上方向健设与斗争全局的总方针,是处理国家海洋事务的总战略。在实现国家海洋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损害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相结合原则。海洋战略应当成为中央对外战略意图的具体落实和准确体现,因此必须立足于为我国的国内改革发展与进一

4、步对外开放争取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一前提下,其核心依然是基于“全面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政策方向,避免中国卷入任何战争或是重大军事冲突之中。在维权、维稳与发展之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清晰的政策平衡点,具体包括两个层次:首先,在相对微观的维权层次,中国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处理海上纠纷”,执法与外交手段平行。其次,在相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 张宁煜2对宏观的维稳与发展层次,中国将“在维护自身固有海洋权益的同时,愿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海洋伙伴关系”。二、是海权与陆权相配合原则。海权与陆权均衡发展是中国海洋战略的独特战略背景。中国的海洋战略在保持自身相对独立性的

5、同时,也应当为陆权的进一步崛起服务,而不是独立、游离于陆权需求。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根基与根本锚定点。“一带一路”是实现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的重要抓手,它本质上是一种兼顾陆海的陆海权复合型战略,对于协调中国西部和东部发展、实现陆地和海洋资源的“无缝链接”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陆海统筹”战略思想已向陆海高度互动发展,也决定中国海洋战略应当服从“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三、是国家利益与国际正义相结合原则。中国的海洋战略以维护本国的涉海国家利益为底线目标和基本范围,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中国并不寻求通过掌控海洋来主宰世界,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型海洋强国,而会成为开明型海洋强国。中国海洋战略的根本目标中

6、国海洋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海上崛起。其含义是,中国由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将权力和利益延伸至海洋空间,对海洋资源及其它海上事务的管控程度提升到海洋强国乃至超级海洋强国应有的高度。它不仅是强调一种技术性、空间性领域的崛起,而且是中国的整体崛起在海洋方向的一种表现,与陆上方向的崛起一起构成中国全球崛起的空间维度整体,是从海上方向对中国国家崛起的一种描述和界定。中国海洋战略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成为主要的国际海洋政治大国、世界海洋经济强国与全球海洋军事强国,通过优化和改善现行国际海洋制度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国和其它国家共同良性发展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海洋霸权,实现国际海洋

7、事务民主化、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能,造福人类整体。当前,中国正在形成独一无二的海洋战略优势,在陆权保护与支撑下拥有巨大的海权潜力。中国应当倾尽所能地实现这一潜力,控制理应属于我们的海洋空间以及尽可能地利用海洋各类资源,即中国的“政治海权”和“经济海权”都要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 张宁煜3得到满足,且利益的诉求和获得或应得到国际法上的稳定确认,或应得到国际社会较长时期的普遍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海洋战略核心任务正是中国的自身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两位一体”有机交融的战略。海洋战略对未来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有利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缓解土地的压力,缓解中国的能

8、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解决水荒问题并且能够提供生活空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营海洋,利用辽阔而宝贵的海洋国土,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使海洋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重大的新增长点,对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部、第三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产业将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源。海洋经济对于陆地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效率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断言,开发海洋区域具有科技、经济、社会的三重价值,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的内在要求,在社会进步中能够发挥自身高与新的技术优势,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得到改善,更加协调地

9、向前发展。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更高,而且要求经济腾飞与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之间更加协调,科学发展。为子孙后代营造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践行海洋政治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提高海军作战能力,将使中国更好的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岛礁归属、海域划界三大海洋挑战,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维护蓝色国土的安全和完整。中国海军在东海、黄海地区一定要争取拥有局部的优势,这对震慑日本、安顿朝鲜海域局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任何企图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将是

10、中国政府所不允许的,必将受到中国的严厉谴责。对于我国领海和经济专属区这些完全属于我们国家的海洋利益,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任何势力染指,要坚决动用一切手段加以保护。对于公海,特别是国际贸易海上通道和能源供应通道的安全与畅通,中国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维护安全、稳定。践行海洋政治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周边安全,为中国的崛起创造和平、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通过海洋科技战略的构建,可以使中国的海洋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海洋探测、监测、监视、预报,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导航、定位、情报、通信、安全、救助等技术体系以认识、开发、利用海洋,并准确预

11、测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二者并行将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经济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 张宁煜4通过海洋教育战略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国民族认同海洋、热爱海洋、 “以海兴邦”的民族意识,加强国人的海洋观念,重视海洋,改变过去的重陆轻海的理念,使海洋的价值得到认同,使中华民族由远海的民族变成亲海的民族。加强海洋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分别有利于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实现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复兴和发扬海洋文明,使海洋文明成为未来中华新文明有鲜明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使海洋文化的外延大大扩展、内涵进一步更新

12、。海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应该有一个着眼于更长期发展的海洋战略,这个战略的原则不仅要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而且还要以追求建立世界各个国家平等分享海洋权益为目标。总之,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意义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战略层面。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海洋战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使海洋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国际方面看,中国海洋战略有利于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创造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面参与国际海洋制度和海洋秩序的建设。中国虽然作为不寻求霸权扩张的地区大国,国防问题是无论如何不可忽略的。热爱和平并不代表放弃强大的军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