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4031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第八届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大赛初中70篇文言文译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鲁人徙越:鲁人自己善于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有一天他们想要搬到越国去。有人就对他们说:“你去那里必定会穷的!”鲁人问:“为什么?”那个人就说:“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都是光着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的。凭你们的长处,可是去到一个用不着这种长处的国家,想用用不上,怎么不会穷呢?”2、农夫殴宦: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一个官吏声称王宫中要这些(木柴) ,就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 (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 , (并且)说:“你必须让驴把柴送到

2、宫中。 ”农夫说:“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的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于是就殴打了官吏。3、教学相长:虽然有美味的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极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4、樊重树木: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

3、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做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5、颜回好学;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喜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 (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颜回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6、王充博览: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王充)家里贫穷买

4、不起书,就常常到京城洛阳的店铺游览,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时间长了,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7、不记人过: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犯下的错。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下朝以后,那个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8、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为饿了,一口气吃了七枚煎饼。吃到六枚半的时候

5、,便觉得饱了。这人懊恼后悔起来,抬手打著自己,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知道吃了这半个饼就能饱了,应先吃它才是。 ”9、反裘负刍:魏文侯出去游玩,看到一个路人反穿着皮衣背着柴。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着柴?”回答说:“我爱惜皮衣上的绒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10、管庄子刺虎: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起来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猛暴戾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这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就能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了。

6、不用费杀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就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11、齐人有好猎者: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很长时间都捕不到猎物,回家就觉得愧对妻子孩儿,出门就觉得对不住知己朋友,于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以为是猎狗能力差,想要买好狗。有人说:“你应该努力耕作。 ”猎人问:“为什么呢?” ,那人不回答。猎人暗暗思忖,莫非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就有钱买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就开始努力耕地,很快,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了就能够买到好狗,于是他所捕到的猎物,也比其他人家更多。并不仅捕猎是这样的,所有的事都是这样的。12、何梅谷之妻: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老伴却特别信佛,每天从早到晚要念上一千遍:“大慈

7、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何梅谷不让她念,她不听。何梅谷担心这会在文人中成为笑柄。有一天,他叫“夫人” ,老伴答应了;他又叫,老伴又答应了;他还叫,老伴开始生气了,不再理他;何梅谷更来劲了,连着又叫了几声,老伴大怒道:“跟叫魂似的,没完没了,真烦人。 ”何梅谷说:“我才叫这几遍,你就显得不耐烦了,观音菩萨一天之内被你呼喊百遍,怎能不怨怒你呢?”老伴顿时省悟,从此再也不每天念观世音了。13、邴原泣学: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 (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8、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这么可怜,那就去读书吧!”邴原说:“没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学习,学习异常努力。才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4、晋人好利:有个贪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抢,说这个东西可以吃,这个可以穿,这个我可以(收藏?) ,这个我可以用” ,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头脑发热,好象全世界的东西本来就都是我的,不知道是他的东西了。不如你给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再还你钱。管市场的官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

9、西夺回来走了。一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的人比我还要贪财的,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不是比他们强多了么?有什么好笑的?”15、范仲淹罢宴: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看见数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人.16.一知半解:宋国有个求学的人, (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10、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 (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 (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尧、舜是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天地是名字。如今母亲你贤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所以就呼母亲的名字。 ” 他的母亲说:“你所学的,准备全部按照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你所学的,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列为其首选。 ”17.非所言勿言: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

11、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18武王问治国之道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19、君子之言:君

12、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受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20.刘备纳贤: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 )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

13、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21.绝妙好辞:魏武帝曹操曾经途径曹娥碑下,杨修跟从着(曹操) 。石碑的背面显现出“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魏武帝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魏武帝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地的时候,魏武帝才说:

14、“我终于知道了。 ”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说:“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 ;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 ;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 ;齑臼,是受到艰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辞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魏武帝也写下了自己知道的,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不如你,相差很多。 ”22、牧童捉小狼: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张皇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

15、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23、林逋论学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

16、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24、一轴鼠画: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发现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25、勉谕儿辈:由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 就) 不敢轻易的浪费使用( 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 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贪图吃好穿好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26、柳庆问饮:后周柳庆,起初在后魏做官,充任雍州别驾。有个商人携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