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740266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英才网教创业第一步(分享)(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业宣言当历史翻过新的一页,一个新的创业时代正悄悄临近。尽管对这一时代的来临,许多人都有过不同的解释。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 20 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在不经意间击碎了不少人的青春激扬。其实在世纪临近的时候,曾经的天之骄子 们已经体味了或明或暗的就业尴尬,之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每况愈下,于是当时有人预测:大学生就业即将遭遇寒冬。如果说当时这个预测还多少有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当时间滑过 2003 年,就业寒冬还是说到就到了。这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 212.2 万人,比 2002 年增加 67 万人

2、,增幅达 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后来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像原先预料的一样惨不忍睹,但个中滋味,经历过的天之骄子 们想必都深有体会。从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摆在了社会面前,虽然之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被媒体过分放大的嫌疑,但一些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2004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 280 余万人,比 2003 年增加 68 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338 万人,比 2004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达 20.71。这是中国自1999 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 。2006 年,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 丝毫没有回暖迹

3、象,这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比 2005 年增长 20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 11 月 16 日的科学与人文网 上透露,是年高校毕业生总量 413 万,比 2005年增加 75 万人,按照 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 124 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07 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在前不久举行的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 2007 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 495 万,比 2006 年增加 82 万,同比增幅达 19.9。同时张小建表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

4、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2008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增加了当年无法当期就业的人数,据有关报道,2006 年 124 万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的数字也将在这年被刷新为 148 万。于是有人开始感叹:时代不同了!于是有人开始怀念: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多么舒服!随便一个大学生出去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就业多么艰难!是啊,可毕竟时代不同了,不是吗?但是,不是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吗?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双脚,当无业可就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能创业!创业当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

5、,但我们所经历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这个时代明显区别于 20 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这个时代是属于年轻的,属于梦想的,属于坚定执著而又激情澎湃的。当然这个时代也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历史的,属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2000 年 1 月 1 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生效。它取消了注册资本金的限制,规定 1元钱就可以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当然也许很少有人仅用 1 元钱去注册一家公司,但 1 元钱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这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政府为民间投资创业大开方便之门,象征着一个新的创业时代的到来。这当然不是催生新的创业时代的唯一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整个社会对创业活动的认可

6、与支持,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和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不约而同地在首届跨国企业网上提出了 中国处于创业时代 的观点。而在刚闭幕的第七届北京科博会的一次演讲中,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单祥双也提出,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投资时代和新创业时代 。有人将中国的创业高潮划分为三个时代,每个时代都催生了属于本时代的创业英雄。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那些从街边摆小摊开始的个体户;第二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 90 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 的儒商、官商。但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

7、微利时代,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叹:如今的钱不好赚了!那些玩空手道 的儒商们也遭遇折戟沉沙!靠 脑体倒挂和 皮包公司而暴富的暴发户神话更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破灭得无影无踪,于是人们开始发现:一个旧的创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历史总是要穿过一个时代,而每个时代都呼唤自己的英雄人物,于是有人将正在到来的创业时代称为草根创业时代,将在这个时代涌现的创业英雄称为新时代的 知本家 ,因为新的创业时代英雄不问出处。如果说这还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虚幻,那么让我们来认识几个年轻的名字:康盛世纪 CEO 戴志康(26 岁)、PCPOP 公司 CEO 李想(2

8、6 岁) 、MySee 公司 CEO 邓迪(26 岁) 、技术主管张鹤翔(24 岁);163888翻唱网 CEO 郑立(25 岁)、MaJoy 总裁茅侃侃(24 岁) 、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4 岁)、创智赢家 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5 岁)而当李想落落大方地站在创业新锐人物评选活动 奖台上的时候;当戴志康带着他的团队在这个康盛世纪演绎着他的康盛世纪 神话的时候;当高燃把他的海川传媒经营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我们突然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几乎与我们同龄的年轻人的时候,许多人开始相信:新创业时代其实已经早早降临,而创富神话似乎又与我们近在咫尺。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你?我?还是他?新创业时代,一

9、切皆有可能。是的,我们可能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但李嘉诚创业前也曾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杉杉西服的郑永刚当年乃一介退伍军人;福布斯富豪梁亮胜发迹前也不过是一个打工仔。是的,我们也许二十多岁一事无成,但同样的年龄,柳传志还在科研所里对着雷达模型苦思冥想,马云还在校园里手捧单词课本日夜背诵,陈天桥也不过在国营单位的秘书岗位上聊以营生。财富路上,多少人能够生来富贵、坐享其成?本书即将成稿的时候,恰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其中折射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可圈可点,而如果历数本次盛会的关键词,和谐 、民生、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等主题赫然在列。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10、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企业者。当就业之路日益逼仄,而政策驱动逐渐增强,创业无疑已成为就业难题突围的一种可能途径。这时我们也许会想起陆游那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啊,也许创业终究会让我们期待那个小村 ,期待小村之后的 柳暗花明。第一节 创业嘉年华- 时代的呼唤生活就像戴着脚镣跳舞。当尴尬的就业寒流一阵阵席卷而来,这种无奈的生活解读不幸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一语成谶。当历史进入泛精英时代 ,理想主义光环褪尽,昔日的 天之骄子风光不再, 人才过剩导致大部分大学生遭遇岗位瓶颈

11、 。尽管教育部一再声称,大学生就业难与扩招无必然联系;尽管专家多次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自 20 世纪末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数年来一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持续增强的就业寒流 来不及丝毫回暖,就被每年新增的数百万毕业生稀释得更加冰冷。媒体的报道随之扑面而来、触目惊心-低薪时代 来临,本科生八百元起薪?;人事部调查数据: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失业的沉重感令人窒息;漂浮 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抱吉他轻轻弹唱;我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这样的新闻标题尽管有时难副其实,但也绝非危言耸听。毕竟,每年的统计数字都值得玩味,每个统计数字都年年刷新,就业寒流 语境下, 就

12、业形势严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表达 -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212.2 万人,比 2002 年增加 67 万人,增幅达 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 280 余万人,比 2003 年增加 68 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338 万人,比 2004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达 20.71。自 1999 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 413 万,比 2005 年增加 75 万人,增幅 20左右。按照 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 124 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13、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果说 2005 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2007 年的就业形势也未必乐观: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95 万人,比 2006 年增加 82 万人,同比增幅 19.9,加上 2006 年 120 多万人无法当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07 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 600 万人以上。另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 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 22。社会有效需求不能满足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现实问题更加突显,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较之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一些事实更加真切地刺激了大学生们敏感的神经-2006 年,广州市市容

14、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 13 名环卫工,286 名本科生、研究生踊跃报名。其中一个终日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居然引来 19 名本科生和 7 名研究生激烈角逐。最终,应聘者中的 1 名博士、4 名硕士和 6 名本科生获得录用。2007 年,南京市六城区拟招聘 460 多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 500 余人报名参加竞争,其中研究生 1000余名,大部分竞聘中小学教师岗位。按照报名人数来计算,录取比例将达到 110。2007 年 3 月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打着大学生创业园旗号的足疗健康公司向大学生伸出了橄榄枝,吸引许多学生驻足,该公司开具的工资单上,普通员工如文

15、秘、收银等月薪 1300 元起,足疗、刮痧等技师、学徒月薪 2 000 元起,招聘当天公司就收到了不同专业大学生投递的简历 300 余份。2007 年 4 月,北京权金城集团旗下 13 家企业面向北京在校大学生招聘百余工种、千余个跨行业岗位,招聘搓澡工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招聘信息发出不久便收到 5000 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即 2 000 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抛开大学生竞聘搓澡工是理所应当,还是大学精神衰落 以及工作有无高低贵贱之分之类的 口水之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是如此突兀地让很多人遭遇尴尬处境,原本平坦的就业之路一发变得泥泞曲折、险象环生。但生活总会有多种可能,无业可就的时候

16、创业也会成为另一种接近梦想的途径。不是说勇者创造机会,智者把握机会,愚者才放弃机会 吗?20 世纪 80 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可很多人不敢;90 年代初,涉足房地产就能成为千万富翁,可很多人不信;20 世纪末,开家网站就能成为亿万富翁,可很多人不试。于是在一个个创业的黄金时代,他们一次次与财富擦肩,带着沉重的脚镣 营营役役,注定平庸。当然也有例外。上虞崧厦金鼎伞业 的创始人吕信苗, 20 世纪 80 年代从睡马路、当街修雨伞起家,投入最早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了 90 年代,金鼎 已经率先建造了崧厦伞业的第一家标准厂房,家庭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生产成功转型。如今,一种完善的伞业块状经济初步形成,先行者金鼎伞业 海内外知名。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冯仑在业界一直享有地产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