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255099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复习重点考试小抄一金融风险的概念P31.定义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2.几点说明:(1)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金融风险是专门针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而言的,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金融风险不应包括收益的机会。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直接的损失;而是相对损失;三是潜在的损失。(2)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只要存在金融活动,就必然存在金融风险。(3)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的伴生物,是一种客观存在。(4)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在金融活动中

2、面临的风险都属于金融风险。二金融风险的种类P91按形态划分(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2)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3)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4)汇率风险。是指汇率的变化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的不利影响。(5)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6)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其他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因法律方面的问题而引致的风险。(7)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通货膨胀可能使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率下降,或使其筹资成本提高。(8)环境风险。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面

3、临的自然的、政治的、社会的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风险。(9)政策风险。是指因国家政策变化而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10)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2按主体划分(1)金融机构风险 (2)企业金融风险 (3)居民金融风险 (4)国家金融风险3按性质划分(1)系统性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4按层次划分(1)微观金融风险 (2)宏观金融风险5按地域划分(1)国内金融风险 (2)国外金融风险三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别P11按金融风险的性质或严重程度划分,金融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发生波及地区

4、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的金融风险,它通常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个别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甚至倒闭的情形。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属于个别经济主体的单个事件,没有引起连锁反应,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策略来规避,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四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重点:不稳定性理论内容和定义、不对称信息理论。理解:长周期理论)P211.不稳定性理论的定义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经营状况的崩溃随后会传导到

5、经济中的各个方面,从而带来全面的经济衰退。2.不对称信息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乔治阿克尔洛夫和 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

6、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五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P481.金融风险内部管理的组织形式(1)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2)总部的高级管理层(3)隔分支机构的中级管理层 (4)审计部门 (5)基层管理者2.金融风险外部管理的组织形式(1)行业自律 (2)政府监管六金融风险的度量(重点:var 法、缺口模型)P511.定义金融风险的度量是对金融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衡量各种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大小,及损

7、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2.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1)均值-方差模型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频繁的连续性波动。这种波动固然不是可实现预知的律动,但是也具有一定统计特性。衡量波动性的基本数理统计方法是均值-方差模型。假定一种资产的收益服从某种概率分布,那么这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就是所有可能取得的收益值的加权平均数,即均值,也就是该资产收益的数学期望。资产收益率的实际值,预期均值的偏离程度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方差或标准差反映了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情况。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越大,该资产风险也越高。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测度单一资产的风险,还可以度量资产组合的风险。资产组合的均值(预期收

8、益率)等于组合中每种资产的均值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其各自的投资比重。(2) 系数法(3)缺口模型经济主体承受的市场风险大小,不仅取决于市场风险要素(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取决于经济主体对市场风险的暴露。当暴露很小时,即使市场变动幅度很大,也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小。反之,暴露很大时,即使市场变量稍有波动,也可能造成较大损失。暴露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期限,二是头寸。头寸越大,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期限越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风险也越大。若单纯考虑某一种金融产品的暴露,并不能全面衡量经济主体承担风险的大小,还需要与经济主体资产和负债的的总体搭配相结合。在度量金融风险时

9、,最基本的方法是考察经济主体的净暴露,即其每种金融资产买入头寸和卖出头寸的差额,即缺口。缺口越大,则经济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大。这一方法就是“简单缺口模型” ,其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缺点是因为考虑金融产品的期限,也就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主体实际承担的风险,只能粗略估计。(4)VaR(受险价值)法 VaR 法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给定的置信水平和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某项资产或某一资产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VaR 法能够用于全面衡量市场风险。受险价值模型就是为了度量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置信度下(如 95%,99%,97.5%等),其价值最大的损失额。计算可交易金融资产受险价值

10、的关键输入变量是该项金融资产的市值 P 和它的市值变动率或标准差 ;在给定的风险时段和所要求的置信水平下,一项金融资产的受险价值 VaR 便可以直接计算出来。VaR 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受险价值的计量,因为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这类资产的市值和它们的标准差。七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P65(1)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八金融风险监管的原则(重点:独立性)P65(1)独立原则金融监管机构或部门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拥有制定监管条例和日常操作上的自主权,以避免受到某些利益集团或地方政府的影响或干预。(2)适度原则 (3)法制原则 (4)公

11、正、公平、公开原则 (5)效率原则 (6)动态原则九存款保险制度P711.定义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2.存款保险的组织形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1)官办型 (2)官方与银行业合办型 (3)银行同业合办型十银行危机处理与退出管理P731.银行危机处理即使在最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下,也无法消除银行陷入困境的可能

12、。为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众信心,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监管当局建立了一系列银行危机处理制度,以便将银行可能破产倒闭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是事前的预防性措施,而危及处理就是事后的挽救性措施。银行危机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紧急救助(2)接管(3)并购2.银行市场退出管理如果监管当局对濒临破产的银行采取挽救措施后成效不大或是没有挽救希望,银行已没有继续经营的价值,那么法院将依法宣告该银行破产。破产并不是银行退出市场唯一形式,银行也可能由于合并、分立或是由于银行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而自行解散。十一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P79(1)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 (2)外

13、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3)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 (4)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性监管提出挑战十二信用风险的概念P225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十三信用风险的度量“专家制度” (重点:运行、特点、5C)P2311.定义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2.5C(1)Character品德与声望(2)Capacity资格与能力(3)Capital资金实力(4)Col

14、lateral担保(5)Cycle and condition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3.特点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官所掌握,并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4.缺陷与不足(1)要维持这样的专家制度需要相当数量的专门信用分析人员,随着银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其所需要的相应信用分析人员就会越来越多。(2)专家制度实施的效果很不稳定(3)专家制度与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方式紧密相联,大大降低了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4)专家制度加剧了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5)专家制度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信用评估

15、的主观性、随意性、不一致性。十四Z 评分模型和 ZETA 评分模型P2381.Z 评分模型的定义著名财务专家奥特曼 Edward I Allman 于 1968 年建模设计的一种破产预测模型。 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程度地区分货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2.Z 评分模型是依据以下步骤建立起来的(1)选取一组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本付息能力的财务比率;(2)从银行过去的贷款资料中分类收集样本。一类是能正常还本付息的案例,另一类是

16、呆滞、呆账案例;(3)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确定每一比率的权重;(4)将每一比率乘以相应权重,然后相加,便可得到一个 Z;(5)对一系列所选样本 Z 进行分析,可得一个衡量贷款风险度的 Z 值或值域。3.Z 评分模型含义信用分析人员运用该模型时,计算出 Z 得分,若该得分高于某已预先确定的 Z 值或值域,就可以判定这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或其风险水平被银行接受;反之,意味该公司可能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Z 值越大,资信就越好;Z 值越小,风险就越大。3.Z 评分模型的分辨函数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或: Z=1.2(X1)+1.4(X2)+3.3(X3)+0.6(X4)+0.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