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1403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_“教不完”,怎么办? 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源: 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不完” ,怎么办?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不完”现象及其对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一个困惑的问题:在课堂上,深入的科学探究往往会受到有限课堂时间的制约。我们都知道,虽然 40 分钟之外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实践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引领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主要依靠的还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在 40 分钟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引领、做好启迪。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多次强调把握课堂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的把握就是对效率的追求。可是在目前科学课堂中,时不时出现各种原因的“教不完”现象, “拖堂”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试图去寻找究竟是什么原

2、因导致了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如何找到突破口,最大限度地解决“教不完现象” 。先从下面三个案例谈起。镜头一:预设不能完成的时候这是一堂优质课评比课。选手执教的内容是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因为教师提供给学生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材料过多(没有精心选择) ,离下课还剩下 4 分钟了,探究实验才匆匆结束。于是教师急急忙忙地播放了一段潜水艇的录像,让学生解释潜水艇沉浮的秘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该课一开始的导入设计:为什么乒乓球沉,牙膏皮浮?等到该课正式上完,时间已经超过了 6 分钟。事后问起他,你知道超了 6 分钟吗?他说:“知道的呀。 ”然后说是一句:“准备好的总要上完的吧?”笔者不禁一愣,如果按课

3、的时间分配比例来考虑的话,离课结束只有 4 分钟的时候应该是考虑如何及时调整预案的问题。况且还剩 4 分钟才想起“调控”也是下策。可是这位教师思考的是:我各个环节的预设觉得都不错,怎么能少呢。镜头二:学生实验时间失去控制的时候这是一堂交流观摩课,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哪杯水温度高 。当学生测量同体积来源: 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2 个组出现了测试出来的混合水温度明显高于平均值。教师引导他们寻找原因,再换温度计、换烧杯,然后重新做这个实验。又加上是近 60 位学生的大班额班级。临近下课,学生还是没有完成不同体积冷水与热水的混合实验。 “教不完”也就在所难免。不能否认当学生数据

4、出现问题时,教师介入是必要的。也不能否认学生探究需要充足的时间、广阔的空间。教师如果心有全局,这样的时间失控问题还是能够避免的。镜头三:教材处理不当的时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一堂让学生体会深刻的科学课,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的科学探究历程,教材安排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密度是比较大的。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时,由于前面两个活动节奏放得过慢,第三个活动“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大小有没有关系?” ,学生只能研究完成一组“大小一样、轻重不一样” 的物体,离下课只有 4 分钟时间了,她来不及引导学生去开展另一组“轻重一样、大小不一样”物体的研究,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拖堂”成了必然。可见,科学课

5、堂探究活动如果不经过教师精心的课前预设、合理的材料选取、缜密的思维引导,就会出现“教不完”现象。上述三堂课都出现了“教不完”现象,教师该如何面对?为此,笔者开展了一项关于 “教不完”现象的小调查。笔者根据自己一些能想到的问题,设计了关于调查该现象的一些问题。通过联系小学科学教师群里的老师,做了一次小调查。以下表格是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 50 位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调查后的汇总。调查时间:2007 年 1 月2 月调查一 教师准备 教师调控 大班额科学探究需要时间学生能力教材与学情有距离 其他原因你认为“教 7 14 6 9 7 3 4来源: 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象最主要来

6、源于调查二 无法接受 1 分钟以内 2 分钟以内 3 分钟以内 4 分钟以内 5 分钟以内 5 分钟以上你认为超出多少时间是可以接受的4 13 16 11 6 0 0调查三常常教不完教不完的较多偶然会教不完能大部分教完每堂课都能基本教完你的科学课时间掌握情况如何7 14 17 10 2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教不完”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都谈到 40 分钟的课堂上无法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或者教学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完全展开。这里的原因很多,有来自于教师的问题,有来自于学生的问题,也有来自于大班额下的指导问题,还有来自于教材与学情间的隔阂,甚至是来自于深入探究与课堂时间有限矛盾等种种情况。排在原因第一位的

7、发现是教师的调控,其次是深入科学探究和课堂 40 分钟存在的矛盾。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科学教师对因为“教不完”而拖课持反对态度。还发现一般认为 1钟左右的延迟是能够被接受的。更多的超时则是被大家一致否定。另外,教师反映在自己的课堂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教不完”现象。那么该如何直面课堂“教不完”现象,在现实无法改变大班额问题的前提下该如何调整策略,最大限度地去解决“教不完”现象,这需要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来调整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思索和探索,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一走出误区,合理分配现实情况和调查都清晰地显示小学科学课课堂存在有“教不完”现象,并且主要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如何保证高效

8、的四十分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教师的调控作用。目前,不少教师都觉得困惑于时间的调控问题,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可来源: 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减教材内容,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还有部分教师则是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赶 40 分钟,一个活动学生还没有体验就进入下一个活动。这些都是陷入了误区,都是不可取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科学教师要有科学分配时间的观念。教师的调控失败往往是产生“教不完”现象主要的原因之一。科学课应该是最讲究科学的,科学教师则更要讲究科学地分配时间。把握 40 分钟从平时抓课堂效率做起,把自己教学设计安排的时间分解到以分为时间单位。其实 40 分

9、钟内提高效率,完全能把探究活动做细做实的。其次,科学教师要有一个整体考虑的预案。例如采用课前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课中及时了解时间进程并作合理调整。在各个探究活动环节中多加入出现意外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我们在上各类小学科学的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的时候,对时间的把握问题上往往导向着上课的方向,影响着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孩子。所以,当铃声响起前的几分钟,笔者认为教师心中要早就生成了一个合理地方案,在剩下的时间内该如何合理地处理剩下的环节。如果一堂课不能做到按时结束,就会影响学生们下课的休息和活动,影响下一节上课。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应该把对时间的把握当作是对学生学习生命的负责。最后,科学教师要

10、有锤炼课堂语言的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思维的外壳,反映着教师的思索和行动。在一些科学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语言拖沓重复。笔者曾在某位教师执教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听到了该教师说了 12 遍以上的“大家明白了吗?”这类的话,耗费了不少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平时就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简练、扼要应该成为我们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二把握教材,善于学习把握好如何“用教材教”。从调查中发现“教不完”现象与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教材是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的“源泉” 。上好科学课,首先应该从研究教材入手,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重难点,找准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来源: 客

11、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教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确定 “怎样教”的问题。有些科学教师如果研读教材不够深入,特别是当教材中活动较多,有些教师就把握不了探究的重点,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或者机械地割裂教材,上到哪儿算哪儿。把一课时的课任意地安排成两个课时,包括有些展示课、评比课。试想一个学期能有几节机动课的时间让你把剩下的另一课时补上?同样, “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缺陷的、失败的。另一方面, “用教材教”笔者觉得有“四忌” , “一忌”不去读懂教材;“二忌”设计面面俱到;“三忌”教学放弃教材;“四忌”脱离学生实际。重在把握住透过教材表面的一些活动看到隐含在里面的科

12、学本质内容,重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突破并力求“一英寸宽,一英里深” ,这样的“用教材教”才能成功,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真正目的。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换一个角度也许能更清晰地发现问题的所在。例如,从听别人的课做起就是锤炼自己把握时间能力的一种方法。科学教师可以从记录其他教师上课做起,把时间标记在听课笔记里。笔者曾看过一些特级教师的听课笔记,他们的笔记本全部做上了时间标记。我们利用这样的标记不仅有利于分析每个活动的时间分配,还能让我们反思该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与否。如果别人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设计过松或者过紧,如果是自己来教该怎么样来设计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前车之

13、鉴”。多听、多想、多实践,就会渐渐提高自己把握时间的能力。三有的放矢、充分准备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能有效地保证上课效率。课前在脑海里预设每个环节的开展过程,这是避免“教不完”现象另一种有效方法。“教不完”的课不少是教师准备不够充分而造成的。我们科学教师不仅是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写好预案,还要多思考、勤动手,为学生考虑,并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要充分预见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可能会做些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结论?总之要做到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来源: 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Q 顾客代写网 业代写专家 而节约课堂上的时间,实

14、现提高效率的目的。许多学生的实验动手教师先要自己做做,把握实验时间。笔者曾听过一个教师叙述她准备的情况。每个学生实验她课前都会反复着做两次以上,并且好计算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实验失败后,就能知道重新开始大概又需要多少时间。四讲究策略,落实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一堂课的重心,如果从把握教学双边的角度去分析,我们科学教师手中的时间是一半,另外一半左右的时候是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所以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讲究策略。时间从哪里省出来?一是实验材料的控制,教师采用一些策略,把最关键的实验材料控制住,可以指定合作小组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培养一些小助手来分发,甚至是建立材料中心,把“钥匙”材料控制好。二是

15、组织好汇报和交流的环节。在大班额条件下,每个组都进行汇报有困难的,可以选取几个合作小组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补充的方式。如果设计要每个组都参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成果在实验过程中直接贴(写、画)在黑板上,达到节约时间目的。此外,要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拖沓。三是在某些环节舍得花时间和控制课堂时间并不矛盾。 “舍得花”和“省着花”是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省着花时间的地方多了,才有更多的时间能用在舍得花时间的地方。比如用在动手前思考、设计方案等环节。如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在摆一课中让学生花 20 分钟的时间做一个 15 次/10 秒的摆,这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思维有浅入深的过程,有必要舍得花时间。我们科学教师还要重视把 40 分钟以外的课外指导进行扎实。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