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49039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30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中国邮政贺卡宣传软文中国邮政广告公司编辑编者按:贺卡是文化产品,其中蕴涵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社交文化等内涵。文化需要的是传播和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需要的是气氛和环境,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贺卡/明信片的使用环境。2012 年邮政贺卡发行和营销工作再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为了宣传贺卡文化,支撑邮政贺卡营销工作,为贺卡的使用做好宣传工作,我公司新编辑了贺卡宣传软文 30 篇,欢迎各级邮政部门在贺卡业务宣传上在各地的媒体上广泛使用。1、古代的贺卡拜年古时农历元旦,拜年贺节是一项主要活动。这天清早,臣僚们要到朝廷向帝王贺节,同族的人要到祠堂举行团拜仪式。最为繁忙的,当然还是

2、亲朋好友之间的登门拜年。有的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便外出,派子女出门代贺。即便这样,一些清规戒律常常使人苦不堪言。于是,至宋代,为简化手续,方便使用,专门用于拜年的贺卡应运而生。贺卡最早称“刺”,又称名刺、名帖,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后汉书井丹传称井丹“性清高,未尝脩刺候人。 ”宗臣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 。前者说传主不送名帖之清高,后者则说送帖者见不着主人之尴尬。2起初, “削札为刺,止于达名姓” 。写上贺词,成为一种专门的“书面”拜年形式,是宋代及以后的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贺卡名堂多多。飞帖迎春。清甘熙白下琐言:“新岁以红柬书名,互相投递谓之

3、飞帖。 ”古人习俗,从正月初一至初五,都称拜年;初六到十五,称作拜晚年。尽管如此,但还是强调早:初一一早。是故,元代马臻有至节即事诗:“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似乎可以说,初一早晨,春城无处不“飞帖” 。名刺自投。相比于登门拜贺,自投名刺既表达了礼数,又省却了见面的繁文缛节,寒暄客套,双方都方便。但是,自投,数量不多还好说;太多,力所难及。同时,虽说是“亲自” ,以示郑重,但在世俗看来,不免有失体面。唐代诗人元 稹 重 酬 乐 天 诗 有 云 :“最 笑 近 来 黄 叔 度 , 自 投 名 刺 占 陂 湖 。 ”望门投刺。每逢新年,如果上司、同僚、亲朋太多,难以一一登门拜谒时,有钱

4、有势之家,会派仆人呈送一种二寸宽、三寸长的梅花笺纸,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及祝福语,代为拜年。明人陆蓉菽园杂记载:“拜年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亲笔手书。宋代,一些社会名流,喜欢用亲笔手书的名帖相互拜年。小小名帖,虽比不上巨幅大轴,却别具一格。于是,名家拜帖,历来被视为珍品,每多收藏。据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其家藏有北宋著名文人秦观的一份拜帖,上款为“观敬贺子允学士3尊兄正旦” ,下款是:“高邮秦观手状” 。敬贺正旦,即今日“恭贺新年”的意思。拜匣呈帖。明清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交换行为规矩很多,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据此,仆人不能用手呈送

5、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匣呈长方形,大小可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须恭恭敬敬,拉开匣盖,由主人将卡或帖取出。拜匣一般用紫檀、黄花梨、红木制作,相当考究。纸袋接福。投帖可派人,接帖让人代,则有失礼貌。这样,大户人家送往迎来,一天下来,也是个累活儿。于是,用红纸做一袋子,上书“接福”或“代僮”字样,贴于门首,用于接帖。如是,手续简化,主人“减负” 。复杂些的是在门口设簿箱,专供登记来投帖拜年者的姓氏,称为“门簿” ,以示尊重。移花接木。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载:一年春节,表舅吴四丈家中派不出仆人去投送贺帖,正发愁时,友人沈子公派人来投贺帖,遂灵机一动,将沈家仆人请进屋里喝酒,乘机将其未投完的帖子全

6、部换成吴家的年帖。该仆人喝过酒,并未发觉掉包,继续投递。后来,吴四丈见到沈子公,说起此事,都乐得前仰后合。红单泛滥。清人褚人获坚瓠集称:“拜年帖,国初(指清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仅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也及之。 ”红单上书写内容简化,是好事。但“素无往还” , “单也及之” ,盛则盛矣,却有如今日之滥发广告,讨嫌! 4黄花梨木的拜匣紫檀嵌螺钿香草龙纹拜匣2、总理的贺卡情缘近年来,体现书信文化的贺卡/明信片仍然得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欢迎,大家都愿意互相寄送贺卡/明信片来联络感情。两年前,意大利总统钱皮访华时正值总统 84 岁生日,胡锦涛主席特意在生日

7、贺卡为总统亲笔题写了祝福语,并委托上海市长韩正在钱皮总统访问上海时向其表达良好的祝愿。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韩正市长将胡主席赠送的生日贺卡当面送给了钱皮总统,让这位年事已高的总统夫妇手举着贺卡感动不已。52008 年 5 月 12 日,北川中学学生段志秀不幸身负重伤,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时,恰逢温家宝总理来华西医院看望地震伤员,16 岁的段志秀当时因气管切开无法说话,在纸上写下了“我想读书” 。温总理随即在纸上写下一段话:“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 ,送给她予以鼓励。脱离生命危险后,段志秀忘记不了给予她鼓励的总理,2009 年春节前她将自己制

8、作的贺卡寄给了温家宝总理。2009 年 4 月 9 日下午 2点,四川省委秘书长张为人等领导,亲自送来温家宝总理写给北川中学段志秀和北川中学全体师生的信。省委的领导对段志秀说,我们敬爱的总理在收到你亲手制作的贺卡后给你写的信,我们一定要亲自送到你的手里,希望她一定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段志秀表示:一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绝不辜负总理的期望。3、英国女王“不差卡”英国女王明信片美国的布什总统创造了一人邮寄贺卡最多的世界纪录,不过,6中国有句老话叫巾帼不让须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创造了一人收到贺卡最多的世界纪录。2006 年 4 月 21 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 80 周

9、岁生日,没想到女王收到了 2 万张生日贺卡,为此她不得不在白金汉宫的书房里提前开始一一翻阅这些贺卡,否则生日过完可能有的贺卡还没有打开。在看完部分贺卡之后,女王表示:“我要感谢这些来自海内外的民众给我寄来的生日贺卡,你们在贺卡上写的话让我十分感动,你们把我的 80 岁生日变成了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感谢。”此前,当女王参观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新建的电台大楼时,一位女主持人问女王她在生日当天最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女王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生日礼物,特别喜欢阅读贺卡的感觉!”确实,女王除了阅读生日中收到贺卡外,她还愿意给她的臣民们回寄贺卡。一些英国公民庆祝自己的

10、 100 岁生日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向他们寄出生日贺卡。英国王室向百岁老人送生日贺卡的传统可以追溯到 1917 年女王的祖父乔治五世的时代。4、 、中国邮政贺卡企业的贺卡7中国邮政贺卡作为企业展示形象、理念、品牌以及产品的新型广告媒体,因最具有受众的针对性,广泛的传播性,高度的可信性,形式的多样性,邮寄的方便性,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被企业称之为“企业的贺卡”。目前,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开发了不同种类的企业贺卡,客户涉及工业、交通、通信、商业、金融、保险、建筑、房地产和文化、体育、教育、出版、新闻等各行各业。一些公益事业也利用这一媒体进行自身宣传。新年就要临近了,贺卡又将成

11、为人们沟通的宠儿。贺卡有着现代通信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原本就是人类本能的需求和创造,因此,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需要贺卡,不同的人群又需要不同的贺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家已把贺卡当作自身赢利的“武器” 。如一些商场逢年过节用贺卡向客户发出邀请:“亲爱的顾客,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商场要在节日期间举办为期一周的酬宾活动,请持此卡来商场购物,享受九折的优惠,欢迎光临,顺祝节日快乐!”活动开展了,祝福话说了,客户来参加活动了。8贺卡是商家与客户联系的桥梁,通过邮寄贺卡,联系着天南海北的客户,邮寄贺卡用来维系关系,看似微不足道,却礼轻情义重,其实质是一种融入文化的超值服务。通过邮寄贺卡

12、,商家可以联络客户的感情,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作为传统的贺卡在企业产品销售中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小小的贺卡,其实也为商家开启了财富的大门,架起了客户与商家沟通的桥梁,是企业与客户传递感情的绝佳工具。5、明信片打造家庭装修背景墙装修界有一句话耐人寻味,“如果你要跟自己过不去,那就去装修房子吧!”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装修是家庭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家庭装修不要一味追求奢华,简约设计既可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室内环境安全。作为私人的空间,9在享受浮华过后的片刻宁静。而作为家庭装修的主题,背景墙的装饰就彰显出主人的品位和个性。深色的背景点缀着明信片,使安静的餐厅仿佛也有

13、了活力。明信片是浓缩的艺术宝库,把多年收集的明信片拿出来,仿佛小型的艺术展览,打造一个轻松自在的背景墙。不用刻意挂得整整齐齐,随意钉上的效果最好。注意,留出一些富余的地方,方便客人把新鲜的记忆留下。喜欢上一两件艺术品很容易,但要想让它们与居室布置和谐共处,可谓是对艺术鉴赏力的巨大挑战,希望用明信片来装饰能激发你无限的创意灵感。6、中国最早的广告明信片“广告”一词虽为舶来品,但广告的历史在中国却源远流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楚人把珠宝卖给郑国人时,包装极为讲究,那个椟(包装盒)竟然“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故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韩非子还有与

14、此完全相反的例子,即“虏自卖裘而不售” ,说的是北方地位低贱的牧民穿着破衣服去出售高贵的皮袍子,结果人赚其脏而卖不出去。看来, “楚人”与“虏”的商品经济意识有着天壤之别。10百年前的色拉油广告明信片利用明信片做广告是德国人第一个想出了新花样:他们开始将小幅的风景画印刷在一些价格较高的明信片上,大旅社的老板则把自家旅社的照片和当地的名胜印刷在明信片上招揽顾客,由此明信片开始和广告业挂钩。中国早期广告作品刊登在明信片上的不多,利用明信片作广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实际上以明信片为媒介的色拉油广告100 多年前就有了,色拉油俗称凉拌油,是将毛油经过精炼加工而成的精制食用油,可用于生吃,因特别适

15、合用于西餐“色拉”凉拌菜而得名。从人物的装束看,其所处时期应该在清末广告里的男人穿着中国传统的长衫、戴着具有特色的皮帽,但是可以看见男人的头发明显已经剪断了辫子。该广告的广告语也十分独特“中国人吃饭” 。简明扼要,很具有现代广告的气息,明信片里男子的表情、动作也十分到位,通过此幅广告,真是让人对清末时期中国的广告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7、大冯用明信片抢救天津老街11冯骥才是一位天津的著名作家,他才华横溢,涉猎广博,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他愿意人家称他为“大冯”,据说那是当年他在天津男子篮球队时队友的称呼。冯骥才对民间民族文化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在天津人眼中,他不仅是一位饶有

16、成就的作家、画家,还是一位热爱历史、热心保护文物的专家学者。他为天津小洋楼、估衣街等旧址的修缮保护,为杨柳青画的继承与发展而奔走呼号的义举,着实令人感佩。十几年前,天津有一条有 600 年历史的老街要拆了,这条要被拆掉的街叫估衣街,比北京的大栅栏还早,当年北京的大栅栏都是学的天津的估衣街。动迁令已经发布,搬迁就要开始,中间只有 4天。估衣街在天津城市历史和未来有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名店林立,有谦祥益、瑞蚨祥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街本身亦是文物保护单位,铜牌就挂在估衣街西口的墙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的支柱性的文物街区,此事兹事体大,怎么说拆就拆呢?大冯为抢救老街特意做的估衣街珍存明信片在保护估衣街最关键的时刻,大冯想到了邮政局,通过邮政局发行明信片。天津市有 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