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46042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一)题号 1:错 题回 放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 4 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浅 析成 因这是一道除法与分数关系的一道辨析题,也是辨别实际长度和分率的混淆题。都是求“ 每段” ,学生一般无法理解概念的形成,很多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建议从问题本身上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长度和分率的区别,可以画线段图促进理解。实际长度可以用除法算式“总长度段数”来计算,分率跟总长度无关只跟分成的份数有关。题号 2:错 题回 放是的( ); 的是( );( )的是; 的( )是。浅 析成 因这是一道有关“ 是字句” 分数乘除法的辨析题。学生容易囿于题目的表面“差不多”

2、而迷惑不解,错误的原因还是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概念把握不清,应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用除法计算。题号 3:错 题回 放比 20 米多是( )米; 20 米比( )米少;比( )多是 20 米; 比 20 米多米的( )米。浅 析成 因这是一道稍复杂的“ 比字句 ”分数乘除法的辨析题,学生往往找不准单位“1”而混淆了计算方法。第 4 小题学生容易将“米”看成“”,还有,“比字句”和“是字句”的区别还需要加强区分。建议借用画批法强化找准单位“1”,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辨计算方法。题号 4:错 题回 放如果 a 是 b 的,那么 a 比 b

3、 少( )%。浅 析成 因学生的错误往往表现在找不准单位“1” 的量而发愁,且将 “是字句”转换为“比字句”,理解上也有难度。因此,建议借用假设法,把 a 就看成3,把 b 看成 5,这样计算的难度就下降了。题号 5:错 题回 放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 2 吨,1 小时可碾米( )吨,碾 1 吨米要( )小时。浅 析成 因学生往往缺乏分析数量关系的判断力,源于学生下意识地认为都是“大数除以小数” ,因此拿不准到底是谁除以谁。建议从“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的分析入手,也可以画线段图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题号 6:错 题回 放一种油菜籽的出油率为 35%,420 千克油菜籽可以榨出( )千克油

4、,要榨 420 千克油需( )千克油菜籽。浅 析成 因由于油菜籽和油的单位都是“千克” ,学生往往受此疑惑而不知该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建议从对等的方式入手理清思路,35%中的 35 份表示什么,100 份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路解决,=。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油菜籽总是比榨出的油要多的现实。题号 7:错 题回 放从 a 地到 b 地,甲车要 10 小时,乙车要 15 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浅 析成 因错误的原因往往是把“ 时间比 ”等同于“速度比”而轻率下结论,可以通过实践例子让学生时间比和速度比是一对相反的量(尽管反比例还没有教),也可以用假设法来验证,假设全程为 150 千米

5、,甲速和乙速的比就迎刃而解了。题号 8:错 题回 放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 32;大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大小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浅 析成 因长度比、面积比和体积比是属于空间图形里面一维二维三维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的原因往往是淡忘了正方体棱长与表面积以及体积之间的关系,模糊了计算公式。另外也可以用假设法代入计算。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二)【注:分数不能显示,请见谅!】题号 9:错 题回 放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1.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浅 析成 因学生往往能够忽视了“最简” 而仓促下笔,也有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无从下手。建议用假设代入法来分析,将乙数看成 1,

6、那么甲数就是 1.4,然而当比化成“1.4:1” 时,还需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题号 10:错 题回 放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浅 析成 因圆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还有面积比之间的关系,容易受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半径与周长之间等的负影响,思维停留在计算公式上。建议专题分析,假设半径为 2 厘米,直径周长和面积变化让学生明白半径比、直径比和周长比是一样的,而面积比则是前后项平方倍的比。再引导学生剖析形成的原因,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释。题号 11:错 题回 放a 的与 b 的相等( a 不等于 0),则 ab=( )。浅 析成 因此题属于第十二册“比例

7、的意义和性质” 里的内容。学生往往把a 直接看成了,而把 b 直接看成了,再者,学生容易忘记了化成最简比。建议将上题转化为算式“a=b” ,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做,也可以将等式两边都等于 1 来假设,那么 a和 b 都能直接求出得数。题号 12:错 题回 放因为甲=乙 ,所以甲乙=( )。浅 析成 因具体错误和分析的思路同 11 题一样。题号 13:错 题回 放用 120cm 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课本第 51页第 5 题)浅 析成 因这是解决“按比分配 ”的题目,学生囿于思维惯性常常出现将“120”进行直接分配的错误,原

8、因是忽视了 “长方体各有 4 条长、宽和高”的隐藏信息。建议从长方体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善于挖掘隐藏条件。题号 14:错 题回 放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4:5,乙数和丙数的比是 2:3.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浅 析成 因此题的思维含量高的原因是在于学生找不到固定的比较的亮。建议利用通分的知识将乙数通分为 10 份,随之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再调整甲和丙的份数,这样,将两两相比变成了三个数的比。题号 15:错 题回 放一幢楼有 15 层,共 42 米高,小萍家住在六楼。小萍家的地板到地面有多高?(课本第 35 页第 2 题)浅 析成 因此题里面隐藏着“植树问题” 的思想,学生往往忽略了六楼里面有几层的信息

9、。教学中,借助课本上的图展开,多种渠道帮助理解。题号 16:错 题回 放20 千克:0.2 吨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 )。浅 析成 因化简比和求比值是本册教学的一大难点。比值是一个数,化简比还是一个比,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带分数亦可),而化简比呈现的结果是带比号的或分数形式的比。这里,要指出,当比值是分数时,从外在形式看同化简比是一样的,但是读法不一样。题号 17:错 题回 放一只挂钟的分针长 20cm,经过 30 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 45 分钟呢?(课本第 65 页第 4 题)浅 析成 因生活的经验往往不能同书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经过 30 分钟”学

10、生往往想不到是圆周长的一半,因此,容易造成计算圆周长后再乘以 30 的错误。建议画草稿图加强理解。题号 18:错 题回 放将一个直径为 10cm 的圆,分成 32 等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浅 析成 因这是考查学生对圆面积推算过程的理解能力。学生容易受困于32 等份,对圆面积的推算过程不清楚。其实,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相当于已知圆直径求面积的题目。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收录与分析(三)注:分数不能显示请见谅题号 19:错 题回 放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 50 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 10 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在直

11、径 4 米的圆形花坛外,铺一条环形石子路,路面宽 2 米。这条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浅 析成 因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环形面积中干扰条件过多,如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还有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等,无法使学生排除干扰聚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提倡画草稿图,找大半径和小半径的分步做法。题号 20:错 题回 放=20( )=8:( )=0.8=( )%浅 析成 因这样的式子戏称为连等式,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各样式子都用分数形式表现出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提高正确率。题号 21:错 题回 放六(2)班上体育课时,缺席 2 人,到课 48 人

12、,出勤率是多少?如果有一次这个班体育课的出勤率是 94%,那么这节体育课有多少人缺席?浅 析成 因求特殊百分率中学生往往找不到总数就匆忙下笔。理解特殊百分率的意义,有助于解决问题。建议借助:部分量总量=百分率。第二个问题也可借鉴等式用方程来解决。题号 22:错 题回 放一条绳子长 8 米,第一次减去了,剩下的还有( )米,第二次再减去米,现在剩下( )米。浅 析成 因这是一道比较分率和数量的应用题。第一次减去“”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第二次的减去“米” ,学生往往摆脱不了上题的影响,将“米”和“”混为一谈。建议专题辨析练习,理解分率和数量的区别。题号 23:错 题回 放一种 mp3,现在的售价

13、是 330 元,比去年降低了 170 元,降低了百分之几?浅 析成 因学生往往用“170330” 来解答,错误的原因在于无法明白“降低的百分率”该怎样算。建议先找准“ 降低的百分率= 降低的价格原价”,明白 “降低”是跟“原价”做比较的。督促学生养成先分析问题再动笔做题的习惯。题号 24:错 题回 放水结成冰,体积增加,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 )%。浅 析成 因看似很容易的题目,学生往往是不知道单位“1”的量的变化而茫然。建议先理清单位“1”的量,水结成冰体积增加谁的,我们把水看成 11 份,那么冰就是 12 份,再引导发现“冰化成水”时,应该是跟冰做比较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用假

14、设代入法来做。题号 25:错 题回 放简算。87 99 6浅 析成 因简算错误的很大成因是因为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不够,还有对“拆分思想”和“提取意识”在乘法分配律里面的作用还没有明白。因此学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建议就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里的应用展开专项训练。题号 26:错 题回 放个人储蓄定期二年,年利率为 4.68%,到期时要缴纳 5%的利息税。李明将 1000 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二年。到期后李明缴纳多少元的利息税?浅 析成 因关于“利息税、税前利息、税后利息和本息” 的计算,学生往往混淆不清,应该从上述这些钱的归属来分析,如:利息税是上缴银行的,税前利息是没有去掉利息税前的利息,本息就

15、是税后利息加本金等等,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题号 27:错 题回 放一种电器,先降价 10%,后来又提价 10%,现价与原价比较( )。一种电器,先提价 10%,后来又降价 10%,现价与原价比较( )。a、现价高 b、原价高 c 、一样高 d、无法比较浅 析成 因一种商品,无论是“先提价后降价” 或“先降价再提价” ,现价总比原价低,学生往往出现片面错误的原因是以为单位“1”的量是始终不变的。建议用假设法来分析,假设电器价格为 100 元,计算现价和原价来区分比较。题号 28:错 题回 放一条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第二段长米。哪段长?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它的,第二条剪去米。哪条剪去的多?a、第一条 b、第二条 c 、一样长 d、无法比较浅 析成 因这种题型往往出现在选择题中,主要的区别是要分的绳子是一条绳子还是两条绳子。两条绳子的剪法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而一条绳子剪成两段时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中从分率上去比较。建议多多练习,洞悉题型的关键处。题号 29:错 题回 放李华骑自行车小时行驶千米。照这样计算,他骑自行车行驶12 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浅 析成 因学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谁除以谁,或者第二步到底是乘法呢还是除法。此题建议学生找出对等关系,统一用“倍比法”来做,使题目难度降低很多。第一步找“12 小时是小时的多少倍”,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