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45808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古代服饰: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文化杂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古代服饰 和服及其配饰配件杂谈和服的历史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 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十二单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 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

2、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 ,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 ”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

3、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 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 ”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 ,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

4、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和服源流*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

5、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 小信服黄、大 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

6、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黄色,奴仆为黑色。奈良时代(710-780 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平安时代(794-1192 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

7、。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 18-20 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

8、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镰仓幕府(1192-1333 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绳文人像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 800前500 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 300300 年) ,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

9、、领巾、于须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

10、须比蒙面。据古事记 、 日本书纪 、 植轮图集 、 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日本从奈良时代前期开始就从大唐不断输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资讯,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也受到唐代的

11、深远影响,而当时代由奈良时代踏入平安时代后,后将服装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谓的平安宫廷装束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平安装束的种类E男子装束 女子装束束带 细长衣冠 衵直衣 生绢狩衣 小桂水干 十二单(正式装束)和服的纹所纹所又称纹章,是和服上表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标志。有时这一纹所所标志的范围可扩大到一个神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家公司等,总之是一个团体的集体的标志。纹所的外形以圆形为多,也有多边形。圆纹中有太轮、中轮、细轮、丝轮、二重轮、胧轮、洲浜轮、窠轮、雪轮、竹轮、菊轮

12、、藤轮等;多边形也有多种,日本人称其为角纹,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纹章中纹样最多的是植物纹,也有器物纹、动物纹、建筑纹、自然纹、几何纹等。纹所的起源是平安时代,公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牛车上的标记,而武家之间的标记是两家对阵时的军旗。战国时代,根据武功下赐,少数人获得了一个家族的姓或荣誉,于是就出现了家族的纹所,这种纹所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继承。到后来,它成为公务、社交中的必要标志,人们可以一看纹章就明白对方的身份。纹所大多出现在礼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总体无花纹、只是裾模样的留袖上饰以纹所。无地裾模样纹所作为女性的礼服出现在江户时代享保前后,并逐渐成为现代女子的正式礼服。和服是原

13、来振袖的总模样,在江户幕府时代的接见令中,总模样只留下了裾模样或里模样,图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无纹,十分单调,此时在此处加上精致的纹所,则显得设计非常高雅,而且有意义。这裾模样加纹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纹所的留袖格调特别高雅,有一种历史的美。此后纹所大量的产生了。所有纹所中最为难忘的是镰仓时代的“菊花御纹章” ,当时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欢菊花,不仅在衣服、车舆上,而且还在太刀上装饰菊纹,名为“菊作的太刀 ”,后鸟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人物,写有不少诗歌。名刀“菊一文字则宗” 是上皇请当时的名刀工备前则宗所铸,刀上锻有菊纹,故名。上皇对菊的爱好被后世的天皇所沿袭,因此菊纹成为天皇家家纹。

14、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在日本,人们自古就非常喜欢野菊,据说这是一千年前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但真正的观赏菊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纹章之数大约为四百种左右,而经分化以后,则达七千至八千余种,如光是梅花的纹章就有九十多种,一个家族原先只有一个纹章,但当家族分支后,纹章就会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家族中被赐的纹章就可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纹章的数量就大大扩充了。江户时代是纹服的流行时期,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纹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织的,称为纹付羽织,羽服是从道服和胴服中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期女性是禁止穿纹付羽织的,女羽织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后,一

15、般是黑色地上织白色的羽织,男纹付羽织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称为拔染纹,一般又分成阴文和阳文。此外还有用刺绣和贴绣而成的缝纹和切付纹,以绞颉工艺完成的纹章成为鹿子纹。纹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是最正式的礼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前边两胸各一个,共五个,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和服上所用;三纹是背后一个,后袖两个,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最少,是最为简略的和服所用的。纹章的大小从明治到二战前一般男服为一寸一分,女服为七分到八分五厘,现在男服一般为九分到一寸(3.5 3.8 厘米) ,女服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 厘米)。 水干水干与狩衣同源,

16、最早是平民的日常着装。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 ,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水干的穿着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 V 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着方法也是这样。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着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着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后来,由于公家也开始穿着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