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038927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东平县水利局2014年 9月 17日2目 录1.试点背景 .31.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3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1.1.2社会经济状况 .3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状况 .51.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51.2.2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51.2.3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61.3试点任务及拟通过试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71.3.1试点任务 .71.3.2解决的主要问题 .71.4开展改革试点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82. 试点思路 .92.1指导思想 .92.2基本

2、原则 .102.3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103.试点内容及对策措施 .113.1改革项目实施方式 .113.2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 .133.3创新运行管护模式 .154.预期成果 .165.保障措施 .176.进度安排 .1831.试点背景1.1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泰安县最西端,黄河右岸,地处东经 1162451163944,北纬 354640361016之间。东临肥城,南接汶上,西和梁山县搭界,北与平阴县接壤。县境南北最大距离 45km,东西最大距离 56km,总面积1343km2。105、220 国道,济(南)菏(泽)高速,255、

3、250、331省道等公路干线贯穿全县,交通便利。城区在县境东部,直线距离至首都北京 500km,北距省会济南 120km,东距泰安县区 75km。东平县辖东平街道办事处、州城街道办事处、彭集街道办事处、沙河站镇、老湖镇、新湖镇、戴庙镇、银山镇、斑鸠店镇、大羊镇、梯门镇、接山镇、商老庄乡、旧县乡等 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共 716个行政村,总人口 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66万人。1.1.2社会经济状况“十二五”期间,东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形成了以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制药、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矿产为支柱,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体系。农业加大

4、了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了产业化发展进程,4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提高。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105、220 国道,济(南)菏(泽)高速,255、250、331 省道等公路干线贯穿全县,程控和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光缆传输、网络服务快捷方便,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取得新的发展。2013年东平经济发展健康平稳,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3 年全县完成生产

5、总值 270.3亿元,同比增长 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 6.1%;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4亿元,增长 10.8%;第三产业增加值 80.6亿元,增长 16.2%;三次产业比例由13.9:51.3:34.8调整为 13.5:50.8:35.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1628元。地方财政收入 7.6亿元,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 8304元,是 2007年的 1.7倍,年均增长 14.7%。经济总量由 2007年全省 95位上升到 2010年的 71位,三年上升了 24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由 87位、98 位、87 位上升到 66位、66

6、位、66 位,分别上升了 21、32、21 个位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保持全县领先,部分指标增量、总量连年实现位次前移,实现了持续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5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状况1.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东平县现有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无盐灌区等中型灌区 16处,有效灌溉面积 35.5万亩,其中重点中型灌区 6处,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现有塘坝 100座,蓄水 300万 m3;机井 8872眼,配套8581眼,小型机电灌溉泵站 41座,排涝泵站 61座,小型雨水集蓄工程 1200处。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程度在 80%以上。这些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保障当地农业增产、农

7、民增收、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东平县共有小型水库 50座,集水总面积 164km2,总库容 1200万 m3,灌溉面积 1.56万亩。其中小(一)型水库 3座,分别为西沟流水库、东柿子园水库、石龙口水库,总库容 415万 m3、兴利库容 219万 m3;其中小(二)型 47座、总库容 780万 m3、兴利库容356.7万 m3。涉及东平镇、接山、大羊、老湖、梯门、旧县六个乡镇。全县共有机电井 8872眼,其中已配套 8581眼,装机容量 9.62万 kW。现有纯井灌区灌溉面积 53万亩,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

8、积比例为 75%。61.2.2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近年来,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资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并加强管理,对全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改制,管理形式由过去的大多数集体统管为主,变为用水户协会管理、承包租赁管理为主,村组集体管理为副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体制。1.2.3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2011年中央及省县一号文件出台后,东平县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快水利改

9、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度、高标准推进工作实施。2012 年,又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难得机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东平县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工县长任副组长,水利、编办、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调度和协调指导。目前,东平县共成立水利站 14个,实行县水利局和乡镇(街道)双重管理、以县水利局管理为主的模式,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每个行政村设立 1名村水利员,按照“每人每月 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待遇补助,其中县级财政承担725%,镇村承担 75%。组

10、建了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 14支,由水利站统一管理,实行公益服务与县场化运营相结合。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着力构建规范、高效、完善的用水合作组织,共注册成立了 14个镇级用水合作组织,716 个行政村组建了村级用水合作组织。1.3 试点任务及拟通过试点解决的主要问题1.3.1 试点任务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制度、探索完善项目建设方式、改进项目管理方式、产权确权和移交、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1.3.2 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的问题。通过改革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制度及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可以解

11、决过去那种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大包大揽,建设工程内容、标准与实际脱节,群众对所建设工程不认可,不理解的矛盾。2、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探索完善项目建设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做好监管工作,完善项目建设方式,保证项目8建好管好用好。3、解决产权单一,运行机制不活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理顺不清,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这些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另一方面运行机制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公益性工程缺乏财政支持,经营性部分又难以实现

12、良性发展,造成工程维修资金难落实,工程管理基础薄弱,效益难以正常发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形成了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尴尬境况。通过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可以解决上述问题。1.4 开展改革试点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1、东平县经过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农业基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顺利完成山东省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02012 年)建设及新增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3 年度)项目,各年度完成的农田水利项目管理规范、到位,其中 2010-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历年的省级考评验收中均为优秀等次,取得了较好工程效益,为下一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

13、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扎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县政府批准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级“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9田建设规划和相关规划,工作扎实认真,前期工作充分。通过近几年农水利项目建设,我县增强了各级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力量,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日趋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得到增强,精心设计,规范施工已成惯例。3、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和经验。东平县于 2010年进行了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 “协会、用水组”由受益的农户代表组成,代表所有用水农户的利益,协会、用水组所有发生的费用和开支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协会每年制定维修改造计划和经费计划,经用水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给各用水组分配维修改造任务,由用水组负责实施并接受协会和广大用水户监督。实施田间工程用水户自主管理,将维修管护任务逐年划分到用水者协会,管理和维修按用水户受益面积大小划分到用水组、到用水户,设立明确标志,明确管理责任和措施办法。4、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102. 试点思路2.1 指导思想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以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为重点,放开建设权,出让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