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9136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精品复习资料全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

2、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

3、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下有“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

4、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2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 、太尉(全国

5、军务) 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4)思想专制 挟书律和焚书坑儒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

6、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第三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2、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六部:

7、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政治制度演

8、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 ,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3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

9、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 13 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 ,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B、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成

10、了内阁的下属机构。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 )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

11、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鸦片战争的背景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2)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

12、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 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4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马关条

13、约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丑条约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39 年还清,本息合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14、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a.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b.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我们遗产

15、。c.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d.经济上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 概况:鸦片战争中的 1941 年 5 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2)黄海海战 黄海

16、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5爆发时间:1894 年 9 月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 “定远”管带刘步蟾、 “致远”管带邓世昌、 “经远”管带林永升、 “靖远”管带叶祖珪等。 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避战保船” ,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1895 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 5 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 50 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第三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