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之不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024287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之不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针灸治疗之不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针灸治疗之不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针灸治疗之不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针灸治疗之不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之不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之不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大针4班,针灸治疗学学习小组,制作:邓小斌,小组成员(材料收集)邓小斌、刘丹、刘芳、邱秀男、马列、肖中郎,第四组,不寐(失眠症), 百病的根源,历 史 沿 革,内经:不得卧、目不瞑。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虚劳虚烦不得眠”景岳全书将病机概括为有邪和无邪 明,李中梓“不寐之故,大约有五”后世医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提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现 代 研 究,不寐是临床常见症状,本篇所论以不寐以失眠为症状特征,其症可单独合伴随出现,临床应全面考虑,分标本缓急,随症治之。,传统医学,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

2、、精神疾患(神经症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现代医学,文 献 摘 要,1、病名: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 2病因: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3治疗: 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 寐 的 定 义,【医学别名】 “失眠”、“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定 义】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 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正常

3、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临 床 表 现,一、主症: 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 后不寐,连续3 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二、兼证: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 心神不宁、多梦等症。三、病史: 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 度,病后,体虚等病史。四、理化检查: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 它器质性病变。,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损伤脾胃,酿生痰热,痰热上扰,胃失和降,暴怒伤肝五志过极喜笑无度暴受惊恐,脏腑功能失调,邪扰心神,劳倦思虑太过伤脾,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失所养,阴阳亏虚,心肾不交,心神不宁,不寐,8,病因病机示意

4、图,病机概要: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实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肝肾阴亏,虚证,心火炽盛,痰火内扰,日久失治,癫狂,虚证,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久病入络,淤血阻于心脉,9,病性及转归,方法?,不寐的治疗措施,辩 证 论 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虚、实,或 虚实夹杂辨证要点 1、辨虚实:虚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多属邪热扰心(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2、辨脏腑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 1、补虚(益气,养血,温肾,健脾) 2、泄实(清火,化痰,活血,导滞)

5、3、安神(养心,重镇,清心) 心主神志:精神,意识,思维等。 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任物者谓之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业,神明出焉”。,证 治 分 类,1、肝火扰心证2、痰热扰心证3、心脾两虚证4、心肾不交证5、心胆气虚证,证治分类:肝火扰心证,【症状】 主症: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寐 兼次症: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 鸣,口苦便秘 舌象:舌边尖红,苔黄 脉象:弦数【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辩证要点】不寐肝火表现舌象脉象,证治分类:痰热扰心证,【症状】 主症:心烦不寐。 兼次症: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头重目眩 舌象:舌红苔黄腻 脉象: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辩证要点

6、】不寐+痰热表现舌象脉象,证治分类:心脾两虚证,【症状】 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兼次症:心悸健忘,纳少神疲,头晕 目眩,腹胀便溏面色无华 舌象:舌淡苔薄 脉象:细无力【治法】补养心脾,养心安神【辩证要点】不寐+气血不足+舌象脉象,证治分类:心肾不交证,【症状】 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 兼次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遗精,月经不调 舌象:舌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辩证要点】 不寐+肾阴虚表现+心火表现舌象脉象,证治分类:心胆气虚证,【症状】 主症:虚烦不寐,触事易惊。 兼次症:胆怯心悸,气短倦怠 舌象:舌淡苔薄 脉象:弦

7、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辩证要点】不寐+善惊易恐舌象脉象,针 灸 治 疗,治则:清心除烦、宁心安神。 痰热内扰者,清热化痰,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均只针不灸,泻法; 阴虚火旺者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心虚胆怯者补心壮胆,均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神门、安眠、三阴交、心俞、内关、百会、大陵 四神聪、申脉、照海辩证施治: 1、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 2、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安神; 3、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4、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5、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

8、、安神定志。 操作: 所有腧穴常规针刺, 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浅。 以睡前2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其 他 疗 法,1、中药治疗: 肝火扰心证【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扰心证【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方药】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证【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 枣仁汤加减2、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印堂、百会、颈项部、腰骶部背俞穴区 等,每次510分钟,刺激多用轻手法,以局部皮肤潮 红为度。每日1次。 3、耳针或耳穴压点: 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脑、心、脾、肾、神门、枕。 每次取23穴,轻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穴位注

9、射:取风池、三阴交,用苯巴比妥钠0.01克加生理盐水2毫升,睡前注射1次。,临床应综合考虑,一、变证(转化):郁证,癫狂等 并证(兼见):心悸,眩晕等二、病证鉴别: 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病痛引起的失眠区别三、预后:一般较好,但病程缠绵,易发生情志病变,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按 语,失眠一症,临床多见,多与心、脾、肾三脏及气血津液相关。临床应辨证与辨经相结合,既要从脏腑气血津液理论出发究其病机所在,也要从经脉循行理论去认识,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选经配穴及手法的应用。笔者治疗失眠以分析病因病机为本,来决定选穴

10、。同时在选穴方面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预防调护:多喝开水;保持心情畅快,良好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环境;加强锻炼,作息有序,良好生活环境;睡前温水泡脚按摩。,附:颜德馨教授治疗不寐的思路,颜德馨教授在60年临床实践中对不寐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治疗思路(一),不寐系由脏腑机能紊乱,邪气阻滞,阴阳平衡失调,营卫气血运行失常,神志不宁所致。关于其辨证,历来纷纭复杂,而颜师以虚实为纲,化繁为简。认为实者有郁、火、痰之辨,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 “郁”是肝郁气滞,以抑郁、多思多虑、胁肋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辨证依据。方选逍遥散加减。“火”乃心火炽盛,以心烦不宁、惊悸

11、怔忡、小溲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为辨证依据。方选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加减。“痰”由痰湿内困,以胸闷脘痞、口中粘腻、纳呆、恶心、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依据。方选温胆汤加减。虚证如气血两虚,以心悸、神疲、食少、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为辨证依据。方选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以烦热、腰酸、手足心热、口干、舌质红、脉细数为辨证依据。方选知柏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阴阳两虚证以头晕目眩、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质淡、脉象或虚,或芤,或迟为辨证依据。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思路(二),但上述证候不是静止不变的,更不是孤立单纯的,临证最多见证候的动态变化与证候的复合。如肝郁气滞证,往往郁而化火,表现为郁郁寡欢而急躁易怒,当选丹栀逍遥散加味;若见一派肝火上炎征象,直取龙胆泻肝汤清热泻火。痰湿內困,郁而化热,热扰心神,宜用黄连温胆汤;痰湿內困,又见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象,则当用十味温胆汤。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则又宜黄连阿胶汤。因此,临床当细细辨析,掌握分寸,活法圆机,随证治之。,谢谢分享,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