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导论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7019228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舒适性-导论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舒适性 CLOTHING COMFORT,预备知识:服装材料学等,课 程 内 容,服装舒适性导论,第一节: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与发展一、服装舒适性的研究范畴,第二节 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概述,归纳服装功能;其基本内容不外乎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两大方面。人的生存状态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心理因素,二是社会环境因素,三是自然环境因素。,与上述因素相关的服装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二、舒适性的含义,服装舒适性研究的方法,物理过程 视觉刺激:颜色、光泽、质 地等 热刺激:热湿传递 机械刺激:触觉、压力等生理过程 神经末梢对刺激的反应:热、 力等体温调节反应:血液流 动、汗心理过程 感官知觉反应

2、,评估综合感知 舒适或不舒适,程度,舒适性的感觉流程,三、本课程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内容,2环境条件(外部自然条件),4其他功能,(三)研究的意义 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在正确的服装生理卫生学理论指导下开发特殊用途的工作服、防护服,从而提高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的休闲服运动服。所以,开发各种不同使用要求的休闲服运动服,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还有,化纤

3、纺织品特别是常规化纤纺织品的热湿舒适性问题仍然影响着消费者对化纤纺织品和服装的接纳心理。所以,深入研究纺织品结构与舒适性的关系,可指导开发热湿舒适性优良的服装。 一些特殊功能的军用纺织品,往往因湿热传递(或散逸)速度的限制而影响使用,所以如何建立传热传湿特殊功能的纺织品设计方法,也是急需研究的。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是否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服装舒适性以人体、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交叉和融合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服装。,第二节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的研究概况,人们懂得穿衣遮体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可是服装科学的发展非常缓慢,只

4、有七十年的历史。是近代全球战争教育了人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参展的各国都受到严寒气候的威胁,冻伤的人数搞到万.专家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1942年冬季)希特勒德军和1812年拿破仑法军进攻俄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两军都是在相似的环境下作战冻伤而遭受严重的挫败。其主要原因都是服装简陋,防寒性能差,以及军队缺乏防寒装备所造成的。寒冷的严重威胁引起了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纺织工程师的重视,他们为提高服装的防寒能力而调查、研究。,一、国外的研究概况,19世纪末,就有人提出了以圆筒作为人体局部的简化模型,用来研究织物的含湿量与环境相对湿度对其保暖性能的影响。 1912年,美国科学家开始建立热阻

5、的概念,并使用热欧姆(T-)作为隔热指标来评价服装的保暖性能。,“二战”前后,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对“人-服装-环境”这个系统进行了研究。 1940年,气候学家和生理学家P.Siple等人到寒冷地区进行考察后,发表了选择寒冷气候服装的原则一文。 1941年,美国著名服装生理学家A.P.Gagge等人提出了与人的生理参数、感觉和环境条件都有关系的服装隔热保暖指标克罗值。,同年(1941年)Ress使用热板导热仪测定了“织物冷感” 。 1945年,美国哈佛疲劳研究所Belding等人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穿着不同保暖服装的士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作为比较不同军服效率的实际基础。 1946年Burton

6、发表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人体舒适性取决于自身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热量之间的能量平衡。,1946年英国的Peirce和Ress提出了一个用来衡量织物(层)隔热性能的热阻单位-Tog。 1949年,英国出版了第一本服装生理学方面的专著热调节生理与服装科学,服装舒适性和服装功能基础理论得到了完善。 1955年伦敦又出版了一本以服装生理学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人在寒冷环境中。这两本书主要致力于服装防寒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是早期服装舒适与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1962年,另一位著名学者A.H.Woodcock提出用透湿指数作为热气侯条件下服装穿着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透湿指数被认为是继克罗值之后,服装热湿舒适性

7、领域的又一个大的进展。 1965年,美国Natick研究所的著名学者R. F. Goldman 将服装的克罗值与透湿指数结合起来,提出了服装的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根据隔热值、透湿指数和蒸发散热效能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对任何条件下、任何服装进行生理学分析,确定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穿着标准,预测着装不适的冷、热耐受限度。,“二战”结束后,许多欧美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服装功能和舒适性的理论。 20世纪40到50年代,研究的重点是防寒性;60年代起,化纤全面兴起,合成纤维织物的闷热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舒适性研究与材料改性被密切结合到一起来进行。,1970年,丹麦的Fang

8、er教授以在美国采暖通风工程师协会环境实验室(堪萨斯州立大学环境实验室)所做的大量实验为基础,建立了考虑人体、服装、环境三个方面六个因素的热舒适方程、舒适图和7点标尺系统。 1970年,L. Fourt和N. R. S. Hollies在纽约出版了著作服装的舒适与功能。,1975年,美国从事服装舒适性研究的科技人员在华盛顿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由霍利斯和戈德曼将其中的重要文件结集出版。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舒适性的研究进一步活跃。在这一阶段,人们比较注重对服装穿着舒适和功能性的全面研究,借助于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测试手段和服装穿着状态的模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模拟“人体服

9、装环境”系统的仪器和各种类型的假人。,我国对服装舒适性与功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文革”前,只有个别纺织高校里有少部分人从事相关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基本是针对纺织品的服用性能,较少涉及整个服装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相关研究在纺织院校和研究机构里重新被启动。虽然比国外晚了很多年,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二、国内的研究概况,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基本成果和相关理论。 1984年,曹俊周翻译了福特和霍利斯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一书。 1985年,欧阳骅编著了服装卫生学一书。这两本书对国内的服装舒适性研究有过较为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服装舒适性能研究主要在各专业纺织院校展开,各地的纺织科研院所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参与。 原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原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研究开展得比较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理论已经趋于成型,国内外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转向以下几方面:一、对服装及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的研究;二、某些特殊着装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研究;三、新的实验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四、高新服装材料的舒适性与功能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