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649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王琳墓志到“颜体”演变形成内容摘要: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颜体”的出世打破了王羲之对初唐书风的笼罩,颜真卿可谓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成就。本文对颜真卿( 32 岁)从唐楷而出的早期作品王琳墓志到楷书转型期的郭虚己墓志以及到 64岁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得意之作。 “颜体”的最终形成作简要叙述。关 键 词 : 颜真卿;书法;颜体;形成;前言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尽善尽美” ,走上了“书圣”的神坛。尤其初唐时期,时人对王羲之的顶礼膜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坛完全被王氏书风笼罩。一直到盛唐,这种局面才因颜真卿的出现而打破。颜真卿在

2、书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可以说,楷书至颜真卿,寻到篆、隶、楷,包括民间碑版等多种元素,完全成熟并发展到极致,上承至前代诸种书体,下开创了此后一千多年的书风,将大雅与实用融为一体,自宋代开始直到清代,颜体成了楷书的典范本文从颜真卿 32岁作品王琳墓志着手到最终颜体成熟时期,看一代书法大家书法演变之路。一、颜真卿书法(一)颜真卿介绍颜真卿( 709-785 ) ,字清臣,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 ) 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艺术 , 精通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唐代名臣 , 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 ,曾做过平原太守 , 吏部尚书 , 太子太师 , 殿中侍御史等官

3、。 26 岁举进士 , 两年后擢制科 , 累迁殿中侍御史。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 , 天宝末出为平原太守 , 故世称 “颜平原” 。 时安禄山反状已萌 , 真卿乃募勇士 , 与从兄杲卿共举兵抗击 , 后援绝力穷 , 乃弃郡还朝 , 封鲁郡开国公 , 故又称颜鲁公。真卿立朝正色 , 刚而有礼 , 事四朝不变其节 , 兴元元年 ( 784 年 ) 被叛贼李希烈缢杀。(二)颜真卿主要作品颜真卿的楷书在美学的历史上完成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他从贵族文人典雅的书风中走了出来,并深深得根植于平民广博的土壤中,他的书法讲究艺术形式,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 138 种。楷书有多宝塔碑 、 麻姑

4、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行草书有祭侄稿 、 争座位帖 、 裴将军帖 、 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米芾书史 : “ 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三)颜真卿书法综述宋欧阳修评云: “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 其端庄尊重, 人初见而畏之, 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 1 朱长文也赞其书: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 1元郑杓至朴篇: “颜真卿含弘光大

5、,为书统宗 , ” ,其古学篇云: “真卿剑池 、阳冰之讲台 、 祠宇 等作,纵横生动、不假修饰,其署书雄秀者乎!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 “ , 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 , 如锋绝剑摧,惊飞逸执,其千变万化,各俱一体。 ” 2然而,鲁公的书法正如其仕途的坎坷,问世以来,贬斥之音,也不绝于耳。南唐后主李煜,视其为叉手并足的田舍汉;宋代的米莆 , 认为无平淡天成之趣 , 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清人梁蝴则云其古意已失 , 徒形宽懈 , 终非正格;标新立异的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揖老卷三中专列“卑唐”一篇 , 怒斥颜书“出牙布爪 , 无复古人渊永浑厚之意。 ” 3 朱长文续书断 : “

6、 其发于笔翰 , 则刚毅雄恃 , 体严法备 , 如忠臣义士 , 正色立朝 ,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4 “ 故观中兴颂 , 则阂伟发扬 , 状其功德之盛; 观 家庙碑 则庄重笃实 , 见夫承家之谨; 观 仙坛记 , 则秀颖超举 , 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 , 则淳涵深厚 , 见其业履之纯 , 余皆可以类考” 。朱熹谓“余少时喜学曹孟德书 , 时刘贡父方学颜真卿书 , 余以字书古今消之 , 贡父正色谓余曰 , 我所学者 , 唐之忠臣 , 公所学者 , 汉之篡贼耳。 余嘿然无以应 , 是则取法不可不端也。 ” 5“若从唐人入手 , 则终身浅薄 , 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 , 其实唐以后 , 承其

7、法乳者甚多 , 从五代的杨凝式到宋元明清诸多名家 , 几乎都受到了颜书的影响。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便对鲁公的书法极为推崇 : “ 诗至于杜子美 , 文至于韩退之、 书至于颜鲁公、 画至于吴道子 , 而古今之变 , 天下之能事毕矣。 ” 3 而此后历代书家的盛赞更是不绝于耳 . 以至于俗称楷书四大家 , 颜为第一 , 柳、欧、赵只能望其项背 , 自惭形秽。颜真卿的书法 , 褒贬参半。客观的说 , 颜真卿的书法 , 的确打破了二王流美书风的一统天下 , 为后世提供了一整套有迹可循的师法规范 , 逆锋起笔 , 中锋行笔 , 回锋收笔是典型的唐楷笔法。横平竖直 , 平画宽结 , 空间均匀则是极度规范化了的

8、楷书造型。它的美也适合了绝大多数中国的胃日;端庄伟岸 , 堂堂正正 , 法度森然 , 有庙堂之气 , 有君子之相。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习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广收博取,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使颜真卿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 , 对后世影响巨大。二、颜真卿最早的作品王琳墓志(一)关于早期作品的争论以前, 人们见不到他早期的作品, 就

9、以当时所见最早颜书 多宝塔感应碑 为其早期作品。 多宝塔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 书画跋 :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 多宝塔感应碑于天宝十一年 (752) 四月廿日建,颜真卿写此碑时已 43 岁 , 而且此碑的

10、个人特色也较突出。在此之前 , 颜真卿的书法应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1997 年,河南偃师出土郭虚己墓志 , 6 颜真卿书于天宝八年( 749 年) ,时年 41 岁。墓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郭虚己墓志总体上风格清晰,可谓是纤尘不染,刚柔并济。最主要的特点是字体周正,端庄,笔画布局极其匀称,隐隐地还能看出褚遂良用笔特征。然 2003 秋,出土于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的王琳墓志 ,打破颜真卿早期作品的说法。洛阳学院副院长张保明教授说, “颜真卿书王琳墓志 ,时在开元二十九年( 741 年) ,颜真卿才 32 岁。由此可见,颜真卿最早期作品是王琳墓志 , 6 乃颜真卿 4

11、0 岁以前的唯一遗作。 王琳墓志恰是我们能见到的颜真卿书法史上的始点,也显现出颜真卿早年的书法功底。(二) 王琳墓志介绍王琳墓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如下图 1,书于开元廿九年( 741 年) ,3 墓志为石灰岩质,长、宽皆为 90 厘米,厚 18 厘米。志文一共 32 行,满行 32 字,全文共计 913 字。字的大小约为 2 厘米见方,彼此之间有浅界格。志石左侧有“开元廿九年记”一行 6 字因深埋地底,保存完好。“王琳出生中国著姓,六代祖士良,五代祖得衡” 。 周书 7 、 北史 8 有传。据墓志开篇题款,志文由死者王琳的丈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

12、县开国公徐峤”撰写,由“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丹。徐峤两唐书有传,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他的志文对亡妻推崇备至,说她“生韫惠和,性克柔婉,孝慈穆于中外,礼乐备乎周旋。丝纴组紃,彩就雕缕,凡曰女工之妙,自然造微” , 18 岁嫁给自己, “一和琴瑟,垂四十年” 。王琳随丈夫到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市)卑湿瘴疠之地,开元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不幸去世。一生信仰佛教,临死前交代丈夫把自己埋葬在洛阳龙门石窟附近,遂于当年十一月二日葬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这里“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岂比夫北邙之垄,

13、西陵之原,白杨萧萧,夜杂鬼哭,苍烟漠漠, 昼掩魂游者乎” ! 徐峤身为封疆大吏, 既然亲自为爱妻撰写墓志, 自然要找书法名家书写。颜真卿时年仅 33 岁即被委以此任,可见其书法成就和名气之大。(三)释文文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族望太原,胤承仙胄珪璧,济美弈业其休。六代祖广昌郡公士良,周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德衡,隋仪同大将军。并周隋,史有传。高祖武英,隋枣阳公、皇朝左卫大将军,尚咸宁县主。曾祖神感,判凉府节度、西州长史。祖仁肃,尚秉直长,并伟才

14、湛识,彪武炳文,贵戚增荣,戎麾总寄清仕,令望克传家声。烈考献,袭枣阳公,糠粃名,实优游,琴酒抱素,高尚八十而终。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子听思未仕而卒,女即赵郡君焉。于昭淑仪,实著令范。吾见其懿,可略而言尔。其生韫惠和,性克柔婉,孝慈穆于中,外礼乐备乎周旋。丝絍组紃彩就雕缕,凡曰女工之妙,自然造微。载惟女史之规宁,俟师姆、我先太夫人重笄枣之行,难齐姜之选,允择四德,遍于六姻。谓求宜家,俾正妇道,年甫十八礼归吾门。事舅姑,奉蘋藻,节环佩之响,整山河之容,温如曒如,有典有丽。余自弱冠登于宦途,克俭克勤,靡私靡费,尝无囊箧之蓄,固存俸禄之余。初不愆甘脆之资,终能广散惠之义,由是中外戚属钦裕慕仁,若众

15、鸟之赴春林,族云之归晴阜矣。开元中,及丁二门艰,罚其居丧之节,动必加人号,毁之深,气积成痼。余既出镇,随泛江皋,允遵辅佐之宜。不惮东南之厉,居诸卑湿,岁月沉沉,异蠲无妄,将叶勿药。天乎可问,曷祸我贤,以今辛巳之年秋七月二旬有八日薨于润州之正寝。呜呼哀哉!载惟平昔禅寂为行,暨属纩之际真性转明,泯苦空,绝恩爱,慧心普至,挥手谢时犹托以祀,绝荤血敛唯缦素。卜宅龙门之上,幽凭净境之缘,敢怀雅言,宁忍夺志,危旌旅榇泝江。而回男行女随哀哀不绝,万里孤帆爰届洛都,即以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从遗语也。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

16、。岂比夫北邙之垄,西陵之原。白杨萧萧,夜杂鬼哭;苍烟漠漠,昼掩魂游者乎!子旻、云、晕,女茗、菲、萼、兰,天生之孝,孺慕之哀举声殒绝,感恸行路。峤一和琴瑟,垂四十年中馈正言作程作则。妇礼可以久敬,母仪可以训时,奈何双飞忽伤孤翼。抚存追往,吊影何言?不堪长簟之悲,聊发鼓盆之响。雪涕挥翰敢志鸿妻,其铭曰:图 1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婉娈家室,兰芬蕙芳。追想妇则,言容允光。载惟母范,慈训克藏。织絍紃组,浣濯衣裳。能谦能顺,有朴有章。从予镇守,遐赴江乡。奈何沉疾,匣剑孤亡。一遘凶变,六姻感伤。痛乎鳏夫,忍见此殃。愁看苦月,泣对空床。况卜宅兆,永诀泉堂。龙门之阳,伊水汤汤,贤妇家傍福地无疆” 。(四) 王琳墓志书法风格王琳墓志书法清新遒美,雄健中不失秀丽。碑文所用为中楷 , 字径 3cm 左右 , 既有小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