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85628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8.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稻种资源、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稻种资源及染色体组,一、稻种资源的种类及遗传多样性,目前全球公认的稻属有19个野生种和2个栽培种。禾本科中最重要的属之一。我国原产的野生稻种只有3个。但我国收集和保存的野生稻种资源最多(4665份),其中普通野生稻约4000份。,(一)、野生稻种资源,我国野生稻的类型: 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 Griff. 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Zoll.et Merr. ex Steud 药用野生稻 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普通野生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稻属野生种。 1917年在广东发现普通野生稻。喜温、喜湿、喜

2、光的多年生沼泽植物,分布较广。具有雄性不育细胞质、优良外观品质和杂种优势相关联的基因等。,1926年在台湾发现疣粒野生稻。旱生但不宜阳光直射的植物。疣粒野生稻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0级,接近免疫,中抗稻瘟病。,O. meyeriana,1949年在云南发现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喜温湿,宜阴凉。高抗褐稻虱,抗白叶枯病,O. officinalis,我国引进的稻种资源,(二)、栽培稻的起源,亚洲栽培稻起源的三个学说,非洲栽培稻的起源,(三)、亚洲栽培稻的演化,1、籼粳分化籼粳亚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隔离。籼粳属性的鉴别,是水稻育种研究,特别是亚种

3、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籼稻:是亚洲栽培稻的基本型,适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生长,稃毛较长、较多,酚反应呈黑色,易落粒,谷粒较长。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次生型,耐寒性较强,稃毛较短、较少,酚反应不变色,不易落粒,谷粒较短。,DNA标记研究也表明亚洲栽培稻的籼粳分化。,籼稻,粳稻,2、早、中、晚稻的分化主要是对日照长度反应的差异为依据。早稻:感光性极弱,华南及华中的早稻对日照的长短反应不敏感,甚至无反应,温度达到要求,即可孕穗扬花。单季稻(中稻):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晚稻:感光性强,华南和华中一带原有的单季稻或连作晚稻对日照长度极为敏感。这一点与华南的普通野生稻类似, 因此,晚稻

4、被认为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基本型,而早、中稻则是从基本型的晚稻分化出来的变异类型。,中国水稻品种熟期分类 全国性熟期 播种期 抽穗期 早熟 6月下旬早稻 中熟 7月上旬 晚熟 7月中旬 早熟 7月下旬中稻 中熟 4月1822日 8月上旬 晚熟 8月中旬 早熟 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晚稻 中熟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晚熟 10月中旬以后,因此早稻:在我国双季稻地区早季种植,生育期较短,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对温度反应较敏感。中稻:在我国双季稻地区作单季种植,也称单季稻,生育期较长,对光照和温度反应不敏感,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晚稻:在我国双季稻地区晚季种植,对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后期耐寒性较强。,3、水

5、、陆稻的分化普通野生稻生长在淹水的沼泽地区,因此,水稻是栽培稻的基本型,而陆稻则是适应于缺乏淹水条件下的生态变异类型。全世界大约有1/6的稻田种植陆稻,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非洲和拉丁美洲75%的稻区种植陆稻,产量不高。中国的陆稻约1000万亩,占稻作总面积的2%。,4、粘、糯稻的分化籼稻和粳稻的胚乳都有糯性与非糯性之分。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糯稻胚乳只含支链淀粉而不含直链淀粉,或直链淀粉很少(不超过2%)。一般粳稻淀粉含量为12%20%,而籼稻为14%30%。,综上所述:1)籼、粳稻主要是因栽培地带温度高低不同而分化形成的气候生态型;2)水、陆稻是由于稻田土水分多少不同而形成的土地

6、生态型。3)早、晚稻是因栽培季节的日长不同而形成的季节生态型;4)粘、糯稻是直链淀粉含量的多少的不同而形成的品质分化型。,栽培稻系统分类,1、野生稻种资源的保存方式主要有三种:原位保存(in-situ conservatio或on-site maintenance)、异位保存(ex-site conservation或off-site maintenance)和离体保存。(in vitro maintenance)。原位保存: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用一定的设施,人为地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资。费用高难度大。异位保存:将野生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种植保存的方式。离体保存: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

7、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四)、稻种资源的研究利用,2、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 对稻属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是稻种资源利用的基础。研究表明:在中国稻属中,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疣粒野生稻最远。 具有丰富的有利基因,如抗病,虫,旱,涝,冷,优质,不育基因和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等。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褐稻虱和稻瘿蚊等。,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杂交转育工作,如1926-1933年,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中山1号,表现省肥、抗性好、米质优等特性。1970年10月,李必湖等在海南发现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稻(简称“野败”),1972年育成了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1973年成功

8、地配制了第一批杂交稻组合。80年代以后,利用普通野生稻先后育成多个优良品种,如竹野、粤野占2号、粤野占5号等,目前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也十分广泛。,Broadening gene pool of parental lines of hybrid riceCMS diversification and enhancing out crossingIntrogression of favorable wild species alleles: enhancing yield of parental lines Identification of heterotic gene blocks/ chro

9、mosome regionsIdentification of heterotic combinations involving crosses with alien introgression linesEnhancing genetic diversity using distant hybridization- pollen tube pathway (?)Exploring possibility to develop one line system (apomixis),国际水稻研究所目前对野生稻的研究与应用,IRRI种质资源库,二、水稻的染色体(包括遗传连锁图),(一)、稻属植物以及染色体组,比较公认的分类是有4个相似群和2个独立的种。染色体组有A、B、C、D、E、F、 G、H、J、K等10种类型。,栽培稻的染色体组,水稻基因组染色体图示染色体图片由“基因中心”提供,水稻染色体很小,形态结构缺少标志,比较难研究,直到70S才有较大进展。,经典基因连锁图,分子标记连锁图,思考题,栽培稻有 个基因连锁群。水稻早、中、晚稻的分化主要是对 为依据的。 亚洲栽培稻起源的三个学说是: , 和 。目前世界上的两个栽培种是: 和 。 稻种资源的保存方式有 , 和 。我国原产的野生稻类型有 , 和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