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8562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9.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本章内容,经济区位理论,2,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经济区位理论,3,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 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一)背景 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二)目的 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经济区位理论,4,图8.1杜能(1783-1850)(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

2、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演绎法) 先从影响农业分布的各种因素中分离出一个主要因素(距城市的距离),然后探寻在其他次要因素相同条件下,主要因素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及可以用来反映这种变化的模式。最后再确定当次要因素一一起作用时,上述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偏离。,经济区位理论,5,1、 “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

3、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经济区位理论,6,(二)理论前提,此外,还有其他条件 1)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2)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3)运费和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负担。,经济区位理论,7,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重心):,第一,在这样假设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分布状态。第二,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4、,经济区位理论,8,(三) 理论形成机制地租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 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则在假设条件下,地租收入取决于市场价格、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费。,经济区位理论,9,上式变形为: R=P-C-kt R +kt= P-C 在假设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市场价格P、生产成本C是固定的,即 对同种产品而言,R +kt是常数 所以,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到最小,才能获得最大地租。(地租机制也可以说运费率变化机制) 则杜能区位

5、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归结到: 如何通过农业合理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地租收入。,经济区位理论,10,林业产品和谷物每英亩产品的价格费用和利润,2、耕作极限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一种作物的种植区扩展到距中心市场远到一定距离以致外缘地区的农产品运到市场所支出的运费等于市场价格与成本之差 kt= P-C时,R =0即地租收入为零。 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经济区位理论,12,3地租曲线,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R=P-C-kt,经济区位理论,1

6、3,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率。 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经济区位理论,14,图3.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经济区位理论,15,(四)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基本结论,1基本原则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

7、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经济区位理论,16,2杜能圈结构空间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经济区位理论,17,第一圈 自由式农业圈 主要生产新鲜蔬菜、果品、牛奶等易变质腐烂的产品。 第二圈 林业圈 主要供给城市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 第三圈 轮作式农业圈 所有耕地进行谷物和饲料作物的轮作,每块地分六区轮作,无休闲地。 第四圈 谷草式农业圈 为谷物、牧草、休耕轮作,提供谷物和畜产品。经营比较粗放,牧草比重增加,出现休闲地,采用七区轮作。 第五圈

8、三圃农业圈 在农舍舍附近土地分三区轮作,远处为永久牧场。 第六圈 畜牧业圈 为家畜养殖区,为城市提供畜产品、奶酪等。,经济区位理论,18,(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16),经济区位理论,19,杜能孤立国的土地利用带(1826),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中尺度)(三)纳瓦佛等人的研究(微观尺度),20,(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9、,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经济区位理论,21,图3.4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经济区位理论,22,(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 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经济区位理论,23,(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经济区位理论,24,图3.5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经济区位理论,25,1.住宅区 2.香蕉地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10、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经济区位理论,26,(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1、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经济区位理论,27,2、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经济

11、区位理论,28,(二) 经济学上的意义,1、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2、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经济区位理论,29,五、理论的局限性,(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经济区位理论,30,1、考虑河流影响 R=(P-C-Kt)Q 由于航运价格大大低于马车费用,所以在有通航河流存在时,同心圆模式成为延河流伸展的狭长型分布模式。2、考虑其他小城市的影响 孤立国内存在小城市的情况下,则在小城市周围形成独立模式小城市经济圈。,

12、经济区位理论,31,图3-4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的影响,经济区位理论,32,3、考虑谷物价格变动的影响 R=(P-C-Kt )Q 谷物价格降低,商业性谷物种植范围明显向城市中心缩小,畜牧圈面积扩大;反之,谷物种植范围有所扩大,畜牧圈面积减小。4、考虑土质变化的影响 R=(P-C-Kt )Q 随土质的劣化,单产降低,谷物作业圈的范围缩小,畜牧圈扩大。,经济区位理论,33,图3-5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经济区位理论,34,(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1、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农业经营性质的影响) 2、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13、 3、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4、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影响逆杜能圈),经济区位理论,35,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逆杜能圈: 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周围形成的与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土地利用模式,称为逆杜能圈。 形成: 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及农民的开发形成“无秩序开发状况”。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而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或采取临时耕作,远离城市的农民,因农地难以转化为城市用地而投入较多,并从事相对集约度高,农业利用价值大的土地

14、经营。,思考题,经济区位理论,37,question 1,question 2,question 3,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研究目的。,概念:杜能圈、逆杜能圈、地租曲线、耕作极限、孤立国。,评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中农业生产的空间结构模型(形成机制、基本结论、局限性)。,什么是杜能农业区位论?,杜能在企业型农业时代背景下,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他运用“孤立化”方法,在“孤立国”的前提下通过地租机制的分析得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即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提出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模式杜能圈结构,即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后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对模式进行了修正。,经济区位理论,38,什么是杜能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