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揭开你的面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538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津”——揭开你的面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津”——揭开你的面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牛津 ” 揭开你的面纱在世界林林总总的名牌大学中,恐怕无人不知牛津大学。很荣幸,我曾三次到牛津。第一次去牛津,是应一对华侨夫妇的邀请,他们的女儿敏敏暑假期满,送她返校。从苏格兰的爱丁堡出发到牛津约需六七个小时。 一路上谈古论今, 主题自然还是牛津: “ 来英国,不能不去牛津 ” ,主人一再说。好在路途尚远,我借机刨根问底,消磨时间。大学与市民之战牛津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西元 12 世纪初,大学的构架在欧洲大陆萌生。当时,英国有不少学者和学生前往巴黎大学讲道或受业。没想到 1167 年,亨利二世和法国交战,他盛怒之下, 召回了所有英国学者。而在伦敦的西北方, 有近三百年历史、人才荟萃的牛津市

2、便取而代之,成为英国学者的聚集之地。一向清规严谨的中世纪城堡,骤然涌入数量众多、桀骜难驯的年轻人,当地居民的不安和疑惑是可以想象的。 历史上几次有名的 “ 市民与大学之战 ” , 导火线通常都是学生酗酒闹事。其中最惨烈的要数 1354 年的大屠杀了。当时数以百计的学者、学生被乱箭射杀,学堂被劫掠一空,直到校长突围禀告亨利三世,才算把市民镇压下去。 这一段世仇, 最终以牛津市民连续 500 年向大学缴付罚金而宣告结束!“ 牛津 ” 为杰出人才存在人们都知道,攻读政治哲学的人,不能不懂汤玛斯 摩尔的乌托邦 ;念现代文学的人不能不看艾略特的荒原 ;而亚当 史密斯的国富论则左右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这些

3、学者尽管研究领域各异,时间分割数百年,但是世界学术的 “ 圣城 ” 之一 “ 牛津 ” ,却是他们共同的交汇点。 “ 牛津本来就为杰出人而存在,杰出是当然,无需夸耀 ” 。出过难以数计的诺贝尔奖得主、傲气十足的牛津人如是说。牛津的轮廊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下午四时,我们进人牛津,直奔敏敏的宿舍。不一般的学生宿舍进入学院,不禁惊叹折服。敏敏的房间约有十三四米。厨房、浴室在隔壁。室内有一个洗漱池、 一张床、 一个壁橱、 一张写字台、 两张沙发。 再看敏敏的自我装备: 电脑、 计算机、高保真组合音响, 加上她的大提琴、 吉他和墙上的那幅油画, 使人感到在现代化的气息中弥漫着艺术的芳香。敏敏到有一番

4、她的见解: “ 其实,赫赫有名的各 ,学院 ?,说穿了就是 ,学生宿舍 ?。除了大课、小组课和一些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 ”“ 当你穿过一条小巷,推开一扇雕花木门,映入眼帘的是草碧花繁的中庭,肃穆典雅的四合院,歌声、琴声,处处可闻。院长、院士、导师、行政人员都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犹如一个温馨的家园 ” 。建筑反映历史痕迹二次赴牛津是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的邀请,去参加 “中国海外游子新春音乐会 ”的演出。东道主安排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游览市容。最能反映牛津历史、文化传承的自然首推建筑。牛津的建筑多姿多彩,风格各异。无数大大小小的尖塔,给人印象深刻,使人不由地想起了大诗人马修阿诺的名句:

5、 “那甜蜜的都城,那无数如梦般的尖塔 ”这正是牛津的绝妙写照。建于 1663 年的希尔顿剧场是牛津的精神象征。独特的 D 型建筑,模仿古罗马剧场。屋顶的壁画,画风雄浑,直追米开朗基罗。每年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都在此举行典礼。牛津学生的家长们都要和建筑四周的 “帝王头 ”雕像来几张合影,借以骄示亲友。三进牛津是陪丈夫去那里旅游。丈夫来英几年,终日苦读研修,一直未能一睹牛津风采,这回终于如愿以偿。 此次来牛津,收获颇丰, 访朋拜友,无所不包,牛津的面纱,慢慢揭开 。生活优越,承贵族遗风“宗教、艺术,抚平游子的心绪;丰美的学术环境,随时诱发创造;生活起居种种方面,学院更是无微不至 ”。圣约翰学院罗

6、说。每天早上,学院的清洁工会为每位学生换洗床单,清理房间;学院运动场的管理员,会义务为学生举办的各种友谊赛准备茶水; 在食堂中进 “正餐 ”时,服务生川流不息, 为你周到服务;而在学院自设的酒吧中,则有各色的美酒,低价供应学生畅饮解忧。在这里,庞大的编制和完善的设施都只为照料学院的区区三四百名学生,这种昂贵的教育成本若没有贵族传统为背景,实在很难想像!牛津规定,凡是新生,必须在学院住宿,以免因人地生疏而有不必要的困难。通常大学生部学生可住满二至三年, 而研究生则住满一年后必须搬走, 把机会让给后人。 各学院名额少至 100 人,多至 500 人,额满即不再收。在这就意味着:牛津若不能保证给你最

7、好的学习环境,就不会贸然收你。过关斩将,绝非易事牛津人傲,也是因为人人都曾过关斩将,身经百战。在高中会考中,成绩达到一定程度者,才有资格向大学入学许可咨询中心申请去大学就读。而全英 46 所大学中,牛津、剑桥更“与众不同 ”不同的申请表格,特设的入学测验(考试及面谈) ,学部录取不算,还必须拿到某个学院的入学许可方才算数。 要成为 “牛、剑 ”人绝非易事。 英国大学采取精英主义,就学率低,大约只占 18 到 21 岁年龄段的 10%,而“牛、剑 ”人更是精英中的精英。竞争之激烈,自不在话下。牛津设课是以 “专题 ”为中心。例如:这周探讨 “存在主义 ”的观点,教授蜻蜓点水式地挑出指定书中某章节

8、的某些论点, 至于正辩、 反辩、 旁征博引则请自己参阅教授开 具 的 书单 。面试大楼 人称:叹息桥(一头通向成功 右 ,一头通向失败 左 )尽管平日舞会、酒吧好不逍遥,但到学期末, “报告危机 ”时刻,通宵达旦地攻读已不足为奇!苦的到是心里压力太大,有时间睡觉也睡不着,同学间 “安眠药 ”换着吃,也就顾不了伤神伤身了!脑力的冶炼,天才的天堂在以 “ 独立研究 ” ,攻读 “ 研修学位 ” 为主的研究所中,又是另一种气氛,另一种 “ 危机 ” 。所谓 “ 研修学位 ” (博士只有此种学位)和 “ 研读学位 ” 不同。就是不必上课,没有考试,只需定时或不定时地找指导教授谈一谈, 其它则完全以一篇

9、毕业论文 “ 定生死 ” 。 攻读汉学博士的蔡 指出: “ 不上课,不考试,连小组讨论也没有,这岂不好混?门外汉也许会有此疑问,唯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 。“ 独立研究固然没有外来压力,但自我要求往往更加严格。一切理论创见,都得从自我内心反思后, 一点一滴提炼出来 ” 。 “ 指导教师虽然都是名重士林的大学者,但为了避免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在提出意见时也非常慎重,一切尊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内心没东西的人,若想光凭东拼西凑是很难通过所谓 ,脑力冶炼 ?检测的 ” 。李 如是说。“ 维持心情的定与静是先决条件 ” 。黄 说: “ 这谈何容易?我到底是不是做学问的材料?讨论这些空泛理论究竟有什

10、么意义?还要拖多久才能拿到学位? 这一连串的自我质疑,常令这些学子早生白发。心力交瘁的研究生们夜半惊醒也更是常事 ” 。“ 牛津为启发天才而存在, 而不是为教育庸才做无谓的努力 ” 。 这是牛津研究生们颇为认同的共识。对教育颇有兴趣,也常和各国留学生讨论的李 提出他的看法: “ 美国教育基本是,机器改良 ?式,考啊、磨啊,总要把你修整的头角完美。但牛津则采取 ,发酵 ?式,你是块酵母的料, 牛津就负责给你最好的环境, 最好的养料, 让你自己滋长发酵。 你若本身缺乏酵素,那就怨不得别人帮不上忙了 ” !传统与现代,贵族与贫民,理想与功利 牛津的面貌繁复多姿。读书、读史、读人、读事,牛津一游,启人深思 附记:89 年至 91 年,赴英国陪读、进修,有幸去了很多大学。唯独牛津、剑桥给我影响深刻!特别是牛津,三次前往,每次收获各有不同,连接起来才对其有个较完整的轮廊。回国后,一直念念不忘! 恰巧一报社约我写些东西,就草成了这篇文章, “妄想 ”能对中国掌握教育大权的人有个 “提醒 ”。这些年, 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 虽然较前有所进步, 但要想有质的飞跃,还需大家共同的努力!现将它拿出来 “晒一晒 ”,虽然过去已近 20 年,但牛津的 “精髓 ”仍然对我们有启示作用!版权所有 转载请标明原作者 1995 年 5 月 27 日发表于东北亚经济报2010 年 4 月 6 日(修改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