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77825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9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专题试卷之地球运动规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规律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2013 天津 )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 1 2 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解析 本题考查纬度的判断。根据题干判断摄影师的拍摄地点的纬度位臵,图示中的关键信息是北极星,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根据图示可判断此地北极星的仰角小于 30 , 所以此地应位于低纬地区, 故正确答案选 A。答案 A 2 图中 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 1 个多小时 B

2、 3 个多小时C 5 个多小时 D 7 个多小时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恒星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约 15 ,所以恒星的视运动为自东向西运动每小时约 15 ,根据题干提示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所以应为 3 个多小时,故正确答案选 B。答案 B (2013 河北质检 )下图是北京时间 2012 年 11 月 18 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 3 4 题。3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纬度和季节的关系, 意在考查

3、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此日为 2012 年 11 月 18 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各地则相反,故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为甲、乙、丁、丙。答案 D 4四地中最有可能为石家庄的是 ( )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2 年 11 月 18 日为北半球冬季, 从图中可以看出, 乙地 7 时日出, 17 时日落,昼长为 10 小时,最有可能是石家庄。答案 B (2013 江西联考 )读寒带不同纬度地区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天数变化图, 回答5 6 题。5若图示地理现象为极昼现象,则 T 地开始出现极昼

4、现象的时间大约在( ) A 3 月 21 日 B 4 月 22 日C 5 月 23 日 D 6 月 22 日解析 本题考查极昼现象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 T 地出现极昼现象的天数约为 60 天,而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为 1 天,这说明 T 地比极圈早一个月出现极昼现象、晚一个月结束极昼现象;故 T 地极昼现象开始于 6 月 22 日之前的一个月,约在5 月 23 日。答案 C 6除极昼现象外,该图还可以表示哪些地理现象 ( ) 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0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0 极光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现象的纬度分布规律,

5、 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 该现象出现的天数随纬度升高而变多。 极圈的极夜天数为 1 天,极点的极夜天数为半年,符合这一规律;在冬半年,由极圈到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0 的天数越来越多,大于 0 的天数越来越少,也符合这一规律;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与极圈内纬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 A。答案 A (2012 全国 )6 月上旬某地约 5 时 (地方时 )日出。 据此完成 7 8 题。7该地可能位于 (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及日出、 日落时刻,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月

6、上旬,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 (地方时 )在 6 时前,且北极圈以北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地方时 5 时日出,则昼长为 14 时,位于北半球中纬度附近。答案 B 8 6 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解析 本题考查日出、日落方位,意在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6 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均为西北,故 C 项正确。答案 C (2012 四川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 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 , 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

7、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9 10 题。9由图文信息可知 ( ) A 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说明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图中所示半球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 M 位于 N 的东北方向, A 选项错误;悉尼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值多雨季节, B 选项错误;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C 选项正确;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甲地纬度低于乙

8、地,故甲地昼长短于乙地,甲地日出时刻晚于乙地, D 选项错误。答案 C 10图示时刻 ( ) A东经 10 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昼夜长短、 日期换算、 季节判断等, 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上题可知,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故 MN 为晨线,该线西侧为夜半球,东侧为昼半球。东经 10 各地有一部分位于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故 A 选项错误;澳大利亚与巴西被国际日界线隔开,且计算可知零时经线不与 180 经线重合,两地不在同一日, B 选项正确;全球不论何时属于夜的范围和属于昼的

9、范围相等, C 选项错误; 图示时刻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D 选项错误。答案 B (2013 潍坊市一模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其中 A 对应的日期为 6 月 22 日 ), 回答 11 12 题。1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 A 0 B 10 N C 10 S D 23 26 N 解析 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两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波谷不对称,纬度位臵应位于 0 23 26 。较小波谷值出现时为太阳直射 23 26 N 的 6月 22 日,故位于 0 23 26 N。答案 B 12在 AB 区间内 (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C太阳直射点在南

10、半球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解析 在 AB 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 23 26 N 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 7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答案 A 13 下图示意 a、 b、 c 三个月甲、 乙、 丙、 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若 a、 b、 c 依次表示 5、 6、 7 三月,则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 (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C丙、丁、甲、乙 D丙、甲、乙、丁解析 5、 6、 7 三月甲地太阳高度增大到 90 后即持续减少,应为北回归线;乙地太阳高度增大到 80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后即减少,应为 33 2

11、6 N;丙、丁太阳高度减小到最小后再增加, 说明其位于直射点以南,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两地纬度分别是 3 26 N、 10 S。答案 C (2013 阜阳市红旗中学月考二 )下面太阳光照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 虚线圆圈表示极圈, 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 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 据此回答 14 15 题。14对于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一天昼长 24 小时B此刻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C太阳即将在 1 小时后升起D经度为 150 E 解析 点位于晨昏线和极夜边缘线切点上, 和直射点位于同一经线, 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根据图示提供的 60 E 和 90 经线注记,推测

12、 90 为西经,则点经度为 30 W。答案 B 15若虚线圆圈为 70 ,其他条件不变,则 ( ) A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B长江汛期缩短C香港 (22.9 N 22.37 N)将属于温带范围D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解析 若虚线圆圈为 70 ,即极圈为 70 、回归线为 20 ,则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四季变化和长江汛期长短主要受地球公转影响。答案 C (2012 福建 )下图中 N 为北极点, A、 M、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 千米。 读图完成 16 18 题。16若 AM 为昏线,则此时节 ( ) A巴黎香榭丽舍

13、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解析 本题考查依据晨昏线判断季节, 意在考查考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若 AM 表示昏线,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北半球为冬季,则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故 D 项正确;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发生在秋季,故 A 项错误;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是在春季,故 B 项错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此时正值夏季,草原一片翠绿,故 C 项错误。答案 D 17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 ( ) A 66 N,110 E B 67 N,110 E C 66 N,130 E

14、 D 67 N,130 E 解析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以及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 N 为北极点,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千米,按球面上纬度相差 1 距离约为 111 千米计算, NM 两地纬度相差约 23 ,因此 M 地纬度大致为 67 N。此时 M 地日影最短,说明当地正值正午 12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时 40 分,两地相差 40 分钟,即经度相差 10 ,由此可得 M 地经度为 110 E。因此 M 地大致位于 67 N,110 E,故 B 项正确。答案 B 18 若在 M 地垂直立竿, 则下图中 MM 所示日照竿影朝

15、向正确的是 ( )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 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太阳周日视运动特点, 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大。由于 M 地位于 67 N,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周日视运动特点可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地方时为 12 时时即为当地正午,日影指向正北,故 D 项正确;夏至日该地出现极昼,地方时零时时,即日出时刻,此时日出方向为正北方向,竿影朝向正南,故 A 项错误; 5 月1 日当地日出东北,日出时,竿影朝向西南方向,故 B 项错误; 10 月 1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时竿影朝向正北,故 C 项错误。答案 D 19 (2012 浙江 )地表点 Q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 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H。若 H 等于 ,则 Q 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 ) A 21.5 至 68.5 B 11.5 至 68.5 C 21.5 至 78.5 D 11.5 至 45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H 90 ,其中 |Q 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又根据 H, 可以推断 |Q 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 45 , 因此 Q 点的纬度范围为21.5 至 6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