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311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让你的孩子轻快地学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抓好预习环节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 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1.预习的好处( 1) 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 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 “ 拌脚石 ” 。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

2、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 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 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 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 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

3、 作为听课的重点。 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 自己一定要搞懂, 以消灭“ 拦路虎。 ” (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 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 刚开始预习时, 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 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 钻得浅一点。 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 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

4、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 整理复习、 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 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 但上课能听得懂, 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

5、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 某些学科, 也可以利用星期天, 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

6、找出书中的重点、 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 指有的时候要想, 做到低头看书, 抬头思考, 手在写题, 脑在思考。 做: 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 问答题答一答。 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 也可以记下来。 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 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二)注重听课环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 听课是学生接受

7、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1.要充分

8、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 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 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 因此, 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 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 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 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 “ 分心 ” ,是学习的大敌。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

9、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 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 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 你要始终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 课后再去请教老师。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 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 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 追着老师的思路跑, 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

10、各种思维方式, 思维过程搞清楚。 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 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 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 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 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 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 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 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 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 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

11、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 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 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 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三)紧抓复习环节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 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 1885 年,德国

12、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 一小时后只能保持 44% ; 一天后能记住 33% ; 两天后留下的只有 28% ;六天后为 25% 。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 “ 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 ” ,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

13、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 “ 帐 ” 。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 “ 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 。( 2) 要紧紧围绕概念、 公式、 法则、 定理、 定律复习。 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

14、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 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 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 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

15、、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 在这基础上再做题。 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 巩固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 然而, 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 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 作业一完,万事大吉。 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 下课后也不问, 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 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

16、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做完作业后, 不能把它一扔了事, 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 为总复习积累资料。 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 通过思考、 准确、 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 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 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 “ 由因导果 ” ,可以表述为: “ 已知 可知 可知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