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651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8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峰侯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设计说明一、国家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五峰侯位于福建省东部,高邮湖西岸,地理坐标介于东 118 39 19 -119 13 23,北纬 32 27 36 - 32 57 36。五峰侯西南部边境与本省来安县相连,其他三面均被江西省环抱,东、东北隔湖与龙岩市相望,其东距江苏 367公里,温州 54公里,南距广州 85公里,西距南昌 246公里,武汉95公里。境内东西宽 53公里,南北长约 56公里,总面积 1770平方公里。五峰侯区位于东经 119 01,北纬 32 14。2、历史沿革五峰侯历史悠久,正式置县是唐朝玄宗元年( 742年),为纪念唐玄宗( 748年)李隆基生

2、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设千秋县。天宝七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为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设县治于县境内与高邮县北阿镇一带,至北宋年间在现城区置县城。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城区范围内有川桥河和白塔河两条水系,川桥河由西南至东北、白塔河由西向东穿过城区。城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以簸箕形状倾向高邮湖。城区地面标高在 7 25米之间,局部地区低于 7米。( 2)气候气象五峰侯属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静风率高达 14%。年平均气温 14.8,最高气温 40 , 最低气温 - 17.1。年平均降雨量 1041毫米,年平均无霜

3、期 2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191.3 小时。( 3)地质境内地层自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发育 ,城东南一带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50KPa/m2左右,城西荭草湖一带地基承载力一般在 40KPa/m2左右,老城和城北地区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在 80Kpa/m2左右。根据国家地震区划,未来 100年内,市区对于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 6度设防。( 4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五峰侯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 61.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348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 44.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187元(约 817美元)。财政收入 2

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54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7317元,居民人均储蓄 33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3817万美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三产结构为 24.6:44.1:31.3,比 2001年的 26.2:43.7:30.1略有调整,比 1990年的 50.8:30.7:18.5有较大调整,基本形成二、三产业推动型的发展结构。二、国家总体规划基本情况1、五峰侯国家性质确定为:福建省东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国家国家的主要职能是:(1) 龙岩市域的次中心国家;(2) 五峰侯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 以发展机械、电子、光电缆、仪表、医药工业为主的

5、国家。2、五峰侯区国家规模近期 2005年:国家人口规模 1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14.5 平方公里。中期 2010年:国家人口规模 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20平方公里。远期 2020年:国家人口规模 30万人,控制在 30平方公里内,3、规划结构与形态国家总体布局形成“一城二带三轴四组团”的国家空间结构形态。一城:五峰侯城区;二带:川桥河、白塔河绿带及旅游观光带;三轴: 205连接线、天长南京、天长扬州发展轴;四组团:东部工业区组团、中部老城区组团、西部工业区组团、南部国家中心区组团。三、森林公园现状概况森林公园位于五峰侯区西郊,隶属城西林场,是我市唯一的地方国营林场,其南邻天(长)汊(涧

6、)一级公路,北接白塔河南岸,西靠川桥河,东连老川桥河和城区老西门居民区,原天(长)滁(州)公路(老 312省道)贯川其境;其西南为国家新开辟的 10平方公里西城工业园区,东南是我市三个较大的居民住宅小区(园林小区、明园小区、安康小区)。基地现状四面环水,三面环堤,周边道路有天汊路、环城路与国家便捷联系,老 312 省道贯穿其间,将基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区内地势平坦低洼,高程在 6.2-8.8 米之间,分布有生产性道路,森林植被主要有杨树和池杉;企业单位有盐务管理局、汽车修理厂、窑湾豆制品厂、污水处理厂、液化气站和构件厂;南部有一人工水面,东部有一老街,总体规划中一条道路横穿其间连接新老城区。基

7、地总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 1800亩 ) 。城西林场现有管理人员 5名,护林员 3人(含兼职),办公室 3间 84平方米,护林房 8间162平方米,有自主水面 4处约 120亩。建场前,属沼泽地,年年淹水,是市区上游釡山水库、川桥水库、时湾水库的行、蓄洪区,由于遍生多年生荭草(能编织苇帘),故又称荭草湖,生长的荭草供市民当柴草烧锅,每年荭草收入约 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低微。1989年元月,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开发荭草湖,营造生态林”的决定,此举得到了五峰侯民的积极拥护和响应,全体市民认为,开发荭草湖,营造“国家的肺”,是县委、县政府切实为

8、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做法。当年通过义务植树的形式,发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改造荭草湖,营造池杉 1000亩;第二年及第三年,由原县林业局副局长张超同志进行技术承包造林,两年共完成造林 1160亩,截至 1990年,共投入资金 80万元,通过开展技术承包、义务植树、领导办绿化点等一系列措施,共营造池杉、杨树速生丰产林 2160亩,植树 14.5 万株;修筑了林间道路,开挖了排水沟,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林木,彻底改变了荭草湖的面貌。建场以来,城西林场一直作为全市义务植树基地之一,每年有 2000余人次来此参加义务植树和义务护绿活动。1991年、 19

9、96年、 1998年三年大汛年份,淹水深度在 1 2.5 米,时间在 1个月 3个月; 1999年因国家防洪的需要,川桥河改道,同时建设城防大堤,林场东、西被筑起了大堤,正常年景不会淹水,汛期不再受涝, 2003年大水,位于林场东南面的老川桥河溃堤,林场内又一次汪洋一片,大水后,市委、市政府于 2004年将东面的老川桥河堤加宽加高,确保大汛年份不再淹水。由于,河流改道,修筑河堤,新建市污水处理厂等占地,城西林场现有经营面积为 1740亩,其中:意杨林 924亩,池杉林 280亩,池杉、意杨混交林260亩,其余为水面和道路。以老天滁路为界,分南北两湖,其中南湖有林面积 710亩,北湖有林面积 7

10、54亩,林区内公路 4.6 公里,并以林区公路进行小班区划,南北湖共划分 11 个小班(含北湖堤外 1个小班 300亩)。 2000年,投资75万元,初建五峰侯森林公园,沿天汊一级公路边开挖了水塘,建起了拱桥、曲桥、风车、便道、服务部等,购置了 10膄游乐小艇,水塘埂上栽上树,水里养上鱼,水上摆上游艇,供市民游玩。为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2005年,在南湖林中建休闲广场一处 3000平方米, 1300米中心路建成 3.5 米混凝土路面。新、老川桥河堤建成 3.5 米宽的沥清路面。今年初,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代表大会和市七届政协三次委员会同时提出 1号提案,要求市政府加强市区绿化以及森林公园规划和建设

11、,使市民休闲、娱乐有去处,锻炼、健身有场地。土地使用现状一览表名称 占地面积 ( 公顷 )道路广场 2.8水面 8.6绿地 72其中池杉林 16杨树林 56低洼地 16.8老街 4.5企业单位 15规划总面积 119.6四、规划编制背景现代国家正快速地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同时,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老龄人活动场所严重缺乏。因此,能使身心都得到放松的休闲健身活动,将是发展趋势。目前的双休日和长假以及随之而来的假日休闲活动,使得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大有可为。为保护、利用、管理、开发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

12、,发挥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及经济价值,为五峰侯森林旅游发展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规划。五、规划编制依据( 1)建设部国家公园规范;( 2)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3)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五峰侯国家总体规划;( 4)龙岩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五峰侯综合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六、规划指导思想与理念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天然生态系统的优势,大力开展市民健身和休闲活动,引导和促进自然生态养生的健康发展,带动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森林公园总体与局部,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适度、有序的开发,逐步将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休闲健身场所。( 1)突出

13、生态,保护为先。突出森林公园的总体自然生态景观,把握和创造人工环境、建筑和空间序列与景观。充分尊重基地的自然基础风貌和条件,在不违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等自然生态,发掘有特色和价值的人文生态文化,实现规划目标。( 2)适度开发,功能适当。把握森林自然脉络和景观要素的构成,以适度开发建设为宗旨,减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破坏和浪费,在公园现实和发展的可能的前提下,完善综合服务接待功能和设施,把握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软件设施及思想观念的建设,充分体现有限的资金在局部土地空间环境的高效运作中,实现其预期价值。通过政府和经营者的整体高水平合作,创造经济和文化的高附加值,创造国家面貌

14、新的亮点。( 3)追求特色,展示和谐以自然生态、特色植物游览等地域特色资源的高效和高品位组合设计,构筑森林公园的独特风格和景致。挖掘和弘扬地方人文历史和传统,通过提炼、加工、创造,有机再现地域风土所养育的人文精神,探索人杰地灵的双重因子互动所复合构筑的文化,从而使森林公园的整体价值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休闲健身活动,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教育,把科教兴国和生态旅游自然结合,寓教于乐。从而形成参与型、科学型、知识型的和谐优美的森林公园。七、规划原则( 1)保护原则、特色原则在深入调查五峰侯国家生态系统特色与机制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森林公园内的自然湿地资源和各种生态景观,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

15、地貌和自然生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恢复和突出荭草湖自然湿地景观,创造新颖独特的公园格局;同时,挖掘地方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继承地方历史文化传统,赋其新意,增添地域文化氛围,将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文化高度有机结合。( 2)协调原则森林公园的规划应符合五峰侯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使游客在森林公园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可操作性、弹性发展的原则充分研究森林公园的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森林公园的环境容量,开发内容和模式,科学规划布局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项目的选址、规模以及道路网的规划应尽

16、量减少土方量,节省投资,便于近期实施。同时结合远期发展目标,采用分期分区的开发模式。从而在规划目标和建设时间等因素上,保留有规划的弹性、应变性和开发的时序性。( 4)参与性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国家环境的追求,也由功能型逐步向生态型、文化型演化。本规划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交融与对话,提高森林公园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在规划设计上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舒适性,使人们充分领略森林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5)可持续性原则应高度重视森林公园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而造成的资源破坏和枯竭,在积极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独创性地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八、规划目标本规划充分考虑了游客心态、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征、基地环境等综合因素,确立以“休闲”与“健身”为两大主题,并以森林公园特有的湿地景观、植物景观和地域文化景观为基础,规划设计有特色的景区、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将园区内的景点建设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突出森林公园特有的整体形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