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学生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3213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学生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复习第 1 页 共 18 页诗歌鉴赏专题整合考纲阐释: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试题中这三种形象的鉴赏都出现过。人物形象 :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景物形象 :意象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意象 : 融合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境 : 意象的组合1鉴赏人物形象【作答方法】作答时一般要注意先“盖帽” ,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

2、再以此为“中心” ,从诗歌的具体语言方面对这个中心进行分析论证。【答题模式】( 1)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总体概括出刻画的形象的基本含义;( 2)结合诗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3)结合诗歌主旨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临 江 仙 宋 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3、。答:田园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请简要赏析诗中“山客”的形象。答: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泛指失意者留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词作予以简析。答:云 来 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诗中的云是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复习第 2 页 共 18 页答:2鉴赏事物形象 (意象 )。寒 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4、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这首诗为什么写到雁?答:3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式】 :、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 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概括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 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

5、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鹦鹉洲”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 答:双调 ?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何用意 ? 答: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诗人通过这种客观景物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意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明

6、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2)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3)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 09 全国卷 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 ( 726-765 ) : 字季鹰, 华州华阴 (今属陕西) 人。 曾任成都尹、 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 (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复习第 3 页 共 18 页(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 08 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

7、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 分)答: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寥落萧条、荒凉孤寂、冷寂幽静、幽美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静谧安娴、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生机勃勃、繁丽、热烈、高亢、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旷远、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琅琊溪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

8、见流出山中花。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 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答:9.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 4 分)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它源于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9、岸、晓风残月”等。2. 长亭。古代路旁臵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

10、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复习第 4 页 共 18 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 , 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 鸿雁:鸿雁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11、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 夜雨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2、。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煜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郦道元水经注 ? 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

13、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 :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写了很多咏菊诗,

14、 将菊花素雅、 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 松柏。 论语 ? 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

15、尽的诗情画意。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复习第 5 页 共 18 页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咏竹名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 黍离

16、。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 ? 王风 ? 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