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947678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A.教育与教育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师:王耀华,本章分值:5分,主要为选择、填空,少数简答题本章容量与难度:较难,内容很多,建议只掌握基础知识,后期做题积累本章预览:1、教育的词源 B 2、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A 3、教育的分类 B4、教育的起源 B5、教育的功能分类 B6、教育的历程(原始、古代、近代、现代) A7、当今教育思潮 C8、教育学的概念 B9、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人物、作品) A 10、教育学的流派 A1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C,两大块:教 育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种类有哪些? -教育的词源和起源是什么?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教育学 -什么是教育学? -历史上的

2、教育学名人与著作有哪些? -教育学的流派有哪些?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呢?,中国:“一本书,一句话” 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蔡元培出任第一任教育部长。 (河南 2008 特岗)西方:educare (拉丁语)“把潜在于人内心的东西引导出来”,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回忆” EX P5,教育的要素:P7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学习者:成熟、主动); 3、教育影响(教育手段、组织、媒介),例 题: “教育”一词源自于春秋时期_一书所述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在于_。 依据新课程理念,受教育者被称为_,班级授课制属于教育要素中的_。,教育的概念与分

3、类 P5,社会角度定义: 广义概念: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概念:专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个体 + 社会 角度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P5,教育的概念与分类 P5,问题:两个人谈论时事政治是教育吗 ?,是广义教育。社会教育;非形式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按教育活动是否与生产、生活相混同分,除了形式化教育外,还有非形式化教育。,问题:完整论述什么是教育 ?,社会

4、与个体角度;纯社会角度:广义、狭义,辨析: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教育。,片面。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小鸭子学游泳 (错) 代表人:利托尔诺、沛西能 观点:教育活动源于动物的种族发展、生存抚养本能,人类的教育与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足:没有把握人到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二)教育的心理起源 - 小孩模仿大人表情 (错) 代表人:孟禄(美) 观点:教育源自儿童对于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不足:模糊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三)教育的劳动起源 - 演示如何使用石斧 (对)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创造了人本身”; 观点:教育是有意识的,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活动

5、,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逐 步 提 升,教育的本质:P6,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功能:P8,个体(内部、固有)&社会(外部、派生) -按作用对象能分类正向&负向-按作用方向分显性&隐性-按作用的呈现形式分 P8,练 习1、第一任教育部部长是_。2、教育的三大要素为_,_,_。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倡导者是_,他认为教育源于儿童对于成人的_,该学说忽视了教育的_性和_性。4、“教育创造了人本身”是_起源说的代表人物_的名言。5、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应当是:A 个体发展性 B 公益性 C 服务性 D 社会性6、教育的主体功能应当是教育

6、的_功能。7、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_。8、小明的父母逼迫小明好好学习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由于上大学后父母不再强迫了,小明英语成绩直线下降,并逐渐讨厌英语了。请用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成绩好:正向&显性;家长管理导致厌学:负向&隐性;都是个体固有功能,教育的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P9 教育非独立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 教育内容简单,手段单一,练习题识记类: 原始社会的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没有_性,而且教育与_的联系十分紧密。理解类: 下列哪些不是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A.形式化 B.普遍化 C.教育性 D.分离化,教育的历程 -

7、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与例子: 教育内容形式化,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从六艺、六经到四书五经,再到明清“八股取士”。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六经有乐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校出现:奴隶制社会出现,夏在乡里设校,周在国都设庠;希腊“智者派”的出现是专职教师出现的标志(七艺)。 鲜明的的阶级性:西周“学在官府,惟官有学”,春秋“百家争鸣”,“稷门学宫”;董仲舒五经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代“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P10,教育的历程 -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与例子: 方法刻板严格,个别教学为主: 甲骨

8、文“教” 字 ;孔子3000徒弟,72贤,10哲,子渊、子贡、子路、子游、冉有 专制性,灌输统治阶级思想: 统治阶级思想和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管制灌输,强调师道尊严,练习题1.下列哪些不是希腊教育里的七艺之一:(漯河) A.数学知识 B.绘画艺术 C.音乐欣赏 D.天文知识2.颜氏家训出自南北朝时期的_,它反映了儒家的“诚意、正心、_、齐家、治国、_”的教育思想。(做题积累,见多识广)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_、孟子和中庸。4.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其他国家 P11-12 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 班级授课制

9、被广泛采纳 - 个别教学 教育与生产劳动再次结合 - 分离 教育开始变得世俗化、法制化,国家加强对于教育的干预 - 等级化 最早的义务教育立法的是普鲁士(德国,1701年腓特烈三世,1786年全盛,1871年威廉) 师生关系民主化 - 简单、惩罚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P13,当今教育的新思潮 P14-15,教育民主化:泰国宗迪恩全民教育大会提出全民教育观点 - 教育机会的平等,接受民主化的教育 教育手段现代化、科学化 教育的发展趋向终身化、全球化、多元化,终身教育思想 EX (热点),源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会议,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 强调终身化、全民化、广

10、泛性、灵活适应性 重视个人与小组的合作,重视教育的个人兴趣,创造性非指导的教学方法。 作用在于推进社会进步、个人个性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识记类:1、明清时期,我国采用_的方式来选取人才2、西汉时期,_ 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采取了“_,_” 的措施3、_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会提出了_的观念,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有深远的影响。4、教育民主化包含两个意思,即_、_。5、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和理解类:、班级授课制和义务教育都源于_时期.古代.近代.现当代.文艺复兴后期、当代教育的发展有:.公益性 .免费性 .科学化 .全民性.国际性.终身性.关于终身教育

11、的描述那些是对的.贯穿一生 B.职前与职后教育统一 C.教学组织性强 D.教师指导作用突出 E.突出个体合作化学习 F.灵活多样,学会生存,教育学的概念与创立,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教育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P15-1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P17(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练 习 题

12、:,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_和_,揭示_的一门社会科学。_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教育的任务是_。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呢?意义何在?(论述15分) 学习教育学对于教师的成长和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所以, ,教育学著名人物(中),孔子:著有论语,提出“礼教” 因材施教(冉有与子路);不陵节而施 - 循序渐进;开其意,达其辞;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思并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谦虚谨慎;最早使用启发式教育,比苏格拉底“助产术”早几十年 - 教育原则 “庶富教”,人口、经济、教化 - 教育的社会论 “有教无类”- 教育平等论 “学而优则仕”- 教育目的论 “六经”- 教育的内容 孟子:亚圣,性善论。“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培养“大丈夫”人格即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教育学著名人物(中),荀况:性恶论;以儒为师,闻见知行:耳闻目见,获得知识,而后付诸实行;“人性四等,大儒为上”;“尊师重教”墨子:“北方圣贤人”, 教育内容:“兼士教育”即培养道德、科技、文史、训练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兼士。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 教育作用:“性如素丝全在染”; P1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