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93692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 .2006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江苏省镇江中学 章宇虹 2006.9.20.一、试题整体特点1.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点覆盖面广,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试说明中的十七大内容,除了电磁场和电磁波(十二)外,其余均考到,知识点达到 40 多个.能突出主干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定律、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差、串并联电路、电功和电功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力、电内容占全卷的 75.3%.其他知识如分子热运动、热和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原子和原

2、子核等,试题中均有涉及.比例为 24.7%.整个比例符合考试说明中给出的.试题中第 1、2、3、7、8、12、14、16 等题均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题提高了学生的答题得分率.2.试题的难度适中,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今年将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实验题虽然是 2 题,但涉及 4 个学生分组实验,而且设问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分出学生的能力;计算题为 6 道,小题数为 17 小题,较难的物理问题作了一定的铺垫后,使得学生解题不致于无从下手,考题步步引导,使得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考生的得分率,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3.试卷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

3、查今年实验题,分值由去年的 22 分提高到今年的 23 分.两道实验题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如第 12 题根据频闪照片图示处理实验数据,实际就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的变形,是力学实验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又如第 13 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及电流表的改装等,也是电学实验中的重点.整卷的实验题平淡又实在,考出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4.注重联系实际,着眼科技前沿试卷中的第 10 题,是抽水蓄能电站问题;第 15 题是电热毯、电饭锅的家用电器问题;第 18 题是宇宙演化和恒星诞生问题.这些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活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搞

4、题海战术.这些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联想、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思维、学习习惯.5.不回避陈题,推陈出新试卷中第 1、2、3、4、5、7、8、9、12、14、15、19 等在很多复习资料或过去的考题中出现过,有些在书本中也能找到类似的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变化和改造,不失为好题.如第 15 题,通过加一个二极管,将电路的计算和交流电的有效值结合,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第19 题,模型学生非常熟悉,第(1) 、 (2)问中等学生解答应该没有问题,但在第(3) 、(4)问将问题深化,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6.物理图象、数学推理和计算要求较高试卷中涉及图象的题有 4、6、11、13 等,涉及计算和推

5、导的题有2、4、10、11、12、13、14、15、16、17、18、19 等 12 道.第 6 题图象的意义、第 13 题的作图、第 16 题论述证明中的符号、第 19 题中平均功率、微元法、积分思想的应用,均体现了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二.试卷中学生解答计算题反映出的问题第 14 题错误类型分析1.基本概念不清如公式中:地球半经 R,离地高度 h,轨道半径 r,不少考生相混淆.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近地卫星的角速度 相混淆.01如公式中出现角速度,考生把角速度 与转动的圆心角 及转动周期 T 相混淆.2.基本功不扎实公式记不清.基本判断能力差:如不能判断 与 谁大谁小,不能正确理解

6、“至少”的含义等.基B0本运算能力差:有些考生能正确的写出计算公式,却解不出正确的答案.3.其他错误,如有考生解题中,竟未出现万有引力定律,尽是一些无用的公式转换.第 15 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1)答非所问:如考生答,S 闭合、R 2 被短路,S 断开,R 1、 R2 串联,虽能正确分析电路,但未明确加热与保温的状态,说明没有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问题所指.(2)加热与保温颠倒.第二问:(1)因为第一问判断错误而错解.(2)将 S 闭合时电路连接情况错误分析为是 R1、R 2 并联 .(3)误认为 R2 只起控制作用而忽略其热效应,未能正确判断出 R2 也是工作的用电器.以上的(2) (3)两

7、种情况均反映出部分考生电路分析能力较差.(4)对有效值的概念不清第三问:(1)对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没有掌握.(2)忽略电器处于保温状态时仍需耗电.(3)能正确写出电能的计算公式,但计算错误,原因是不理解有效值与最大值或单纯的计算性错误.(4)计算结果单位使用混乱,如出现 220J、7.9210 5W、220kwh 等,较为突出.(5)部分学生计算W1=P1t=0.4kwh W2=P2t=0.04kwh 0.04kwhW0.4kwh说明考生没有理解工作状态第 16 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求 x0 处电势能 Epx0 的错误类型(1)未考虑正极板接地,电势为零,把 Epx0=qE x0 写成 E

8、Px0=qEx0.(2)基本公式出错,把 Epx0=qE x0 写成 Epx0=Ex0 或写成 Epx0=Eq/x0 等.第二问的错误类型(1)审题不清,把带电粒子从 x0 处由静止释放,当成由坐标原点 O 处释放.(2)审题不清,未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来证明.(3)对过程及状态分析出错.(4)未应用运动学公式推导,推证过程出现跳跃.(5)对E P、 E K 意义理解不到位,对于 EPx=qEx 也理解不清 .第 17 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求两球从开始运动到相碰,A 球下落的高度.典型错误有:3(1)基本功不扎实,如:计算式写成 , 等.lvt0gth21(2)未注意题中的条件(H 足够大)

9、,进行讨论.(3)用能量守恒求解.如这样计算 , .第二问:求 A、B 两球碰撞后,0mgv0各自速度的水平分量.典型错误有:(1)把 A、B 两球的碰撞看成完全非弹性碰撞 mv0=2mv, v=v0/2.(2)正确地列出了计算方程,但求解的答案有问题.如解出 vA=0,v B=v0.(3)图景不清,不知道 A、B 两球怎样碰撞.由:v A=gt 求出碰撞前 A 的速度.由:v B2=v02+(gt)2 求出碰撞前 B 的速度,再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求解得 vA和 vB.第三问:求轻绳拉直过程中,B 球受到绳子拉力的冲量大小.典型错误有:(1)不能正确地建立物理模型,认为轻绳拉直过程中动量守恒

10、,能量守恒,从而解出:vA=v0,v B=0(2)能利用动量守恒求出:v B=v0/2,但在求拉力的冲量大小时出错,如:mgtI=mv Bmv 0 把 t =l/v0 代入求出 I.第 18 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写核聚变反应的方程(1)漏写两个中微子(2)方程左右对调,方程中单箭头写成等号.第二问:(1)求释放能量时,质量亏损不写表达式,m=4mm a2m e,直接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出错时,得不到方程分.(2)电子的质量少乘 2 倍.(3)对 1u 相当于 1.51010 J 的能量这句话意义不清,将 1uC2 数字代入计算,使计算过程复杂易错.第三问:文字叙述氦的生成途径时,语言表达不清,

11、如题中问主要途径,有同学写“一部分是原因,一部分是原因” ;又如,表示结果要明确,是“是什么” ,有同学写“不是第二种情况” ,导致不得分.第 19 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1)少数学生表现为审题不清,误以为是求刚开始时的电流或认为棒 ab 由静止开始运动,均取电流 I=0.(2)极少数学生电流方向的判断有误,无法正确使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来判断切割电动势的方向.(3)部分学生在表述 t 时刻闭合电路的有效电阻的总长度时有误,有的认为是 L=v0t,有的认为是 L=2v0t.(4)学生错误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计算感应电动势时,没有意识到题求的是 t 时刻电动势的瞬时值,在 0t 时间内棒运动产生的

12、感应电动势是变化的,而是直接用法拉弟磁感应定律求出了 0t 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作为 t 时刻的电动势代入而导致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在计算电动势时误认为既有动生电动势,又有感生电动势,两份相加得总电动势.第二问:(1)第一问中电流计算错误而导致的连锁错误.(2)有部分学生在计算安培力 F=BIL 时 I仍以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平均电流代入计算.(3)有部分学生在表达棒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时以闭合电路电阻的总有效长度代入导致错解.4第三问:(1)用焦耳定律 Q=I2Rt 求解,R 随 t 变化,把 t 时刻的 R 代入导致错误.(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得求解,用 Q=FS 或 Q=FS/2.(3)用

13、平均电动势代入而导致错解.第四问:大部分着手完成的学生都意识到应该从能量或动量的角度下笔,但数学运算跟不上.(1)从动能定理着手的学生,多无法正确处理变力安培力的功.(2)从动量定理着手的学生,多无法正确处理变力安培力的冲量.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今年试题可以看出,物理试题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基础知识,过去的特别繁、难的题几乎不见,而且所考查的知识都是物理内容中的重点基础知识.有些新颖的试题,也是在基础知识的应用上进行拓展.因此,在复习中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仍应强化,同时要使知识网络化、有序化,做到有序存贮,迅速调用.2.加强审题能力和规范化解题的

14、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下功夫平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一道题目拿到手,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等,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可让学生读题、讲题.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表达、推理、论证能力是薄弱环节,这从平时的教学中就可看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不确切、不完整、不严格、不清楚;关键词漏掉,关键的话没说,不切中要害;概念模糊,道理说不清.在推导问题时,有时公式正确但说理错误,不合逻辑.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多让学生书写思考的物理过程,并且进行规范表达,教师可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3.加强实际应用知识的学习物理与生

15、产、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复习中要多采用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有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去真实体验物理就在身边,学物理有用.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际问题和事实来充实,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提高复习效率.4.加强对新情景问题的探究,研究新课程平时要加强研究,对于开放型题、信息给予情景题等,平时要注意收集.或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找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下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要加强研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5.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从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考查的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实

16、验步骤、原理,而是在掌握实验原理基础上的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迁移,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设计某些简单的实验.附表 1:2006 江苏物理试题内容分布比例力学(分值/比例)热学(分值/比例)电磁学(分值/比例)光学(分值/比例)原子物理(分值/比例)实验(分值/比例)49/32.6% 10/6.7% 64/42.7% 9/6% 18/12% 23/15.3%附表 2:2006 江苏物理试题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题 分 题型 知识点 要求5号 值1 3 单选 (36)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量. 掌握阿伏伽德罗常量2 3 单选(6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掌握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