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692800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林浩特第四中学郭延军课后说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键入文字-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第一课时粤教版)课后说课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四中学 郭延军一、说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日常生活常见的氧气、水的知识之后,再学习本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我认为它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们生活中遇见最多的物质,而且碳是形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也是给人类社会提供能源的主要元素,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为下学期进一步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以及甲烷、酒精、醋酸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来学习高中的有机物做准备。本节内容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主要是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以及新碳单质 C60。使学生不仅对钻石、铅笔、玻璃刀、防毒面具、炭雕画

2、、冰箱除味剂等有关物质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而且对于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这一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提示学生化学科学还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还在进行,化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期待大家去探索。二、说-学生授课学生是九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钻石、铅笔、玻璃刀、防毒面具、炭雕画、冰箱除味剂等特别感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对比得出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性质应是比较容易的。主要难点之一是让学生通过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去分析、理解不同碳单质性质上的差异;难点之二是让学生理解

3、物质的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三、说-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物质3.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4.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键入文字- 2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刚石、石墨、C 60、木炭、活性炭的学习,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感悟化

4、学的魅力;2.通过木炭、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实验,结合能除甲醛的炭雕、冰箱除味剂、简易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等,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环保离不开化学,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对 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课前寄语、多媒体课件等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四、 说-重、难点重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特性及主要用途2.明确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难点:1.理解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2.明确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来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

5、境和学习空间,大量加工处理并使用了文字、图片、录像、动画和声音等等多种信息技术,结合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突破难点的方法:“阅读-交流” 、 “练习-解疑” 、 “讨论-归纳” 、 “实验探究” 、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等等。例如:1、讨论金刚石和石墨的特性时,通过实物演示,用玻璃刀和小刀划玻璃、让学生用手去触摸铅笔芯粉末体验石墨的滑腻感(当然作为教师这时候应注意提示学生铅笔芯不是纯净的石墨),小组实验把学生自己常用的铅笔串联在导电性实验的电路中看到小灯泡发亮,一定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对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要让学生知道,教材从物质用途推知物质的性

6、质,反之性质决定了用途。这方面不是绝对化的,例如银的导电性最强,但不用银做电缆,因为成本太高了。而且从用途推知性质,也只能推知该物质的某种性质,不是该物质各方面的性质,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又使学生受到一次辩证法的教育。键入文字- 3 -3、由于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通过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向学生说明结构不同,决定了二者物理性质的不同。指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碳的各种单质,它们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只要条件适宜,原有的结构破坏了,组成新的结构,石墨就可以变成人造金刚石,当然,也可以研制出其他新的碳单质。五、说-教法1 教学理念 本课题教

7、学设计我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以中等水平学校的学生实际为基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以课程改革的理念编写本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

8、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注意突出实验与探究、注意突出教与学的评价、注意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3)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4)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

9、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2 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先布置任务,在课外由学生收集信息和预习课文,来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课前寄语结合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键入文字- 4 -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在课内进行分组探索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铅笔和玻璃刀在玻璃上划过的感受,去分析讨论金刚石和石墨的硬与软;让

10、他们通过对石墨、活性炭、木炭、C60的观察,将了解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得出物质的有关性质;对于学生无法体验的教学内容如 C60的特性,C 60、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等,则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利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信息资源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学会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认识事物,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脑、因特网等)来帮助我们进行学习。本节课在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和各项能

11、力,为情感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课题结束乐曲飞得更高旨在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的道路上和今后人生的道路上-飞得更高。六、说-学法本节课前发给学生课堂学习卡让学生针对问题来进行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欲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体验实验和学生做的两个随堂实验,还提供了一些有关物质的性质录像,这是对知识进行理论概括的根据,在整个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地看,认真的做,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的思考与分析,才能收到较好效果。针对难点一通过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去分析、理解不同碳单质性质上的差异,可让学生联想

12、建筑物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而难点二则通过课堂反馈练习让学生理解并应用。通过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应用信息的素养和能力,学会与同学协作、互助。知道学习知识不只局限于书本,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知识,如英特网、探究实验等。七、说-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设问1.什么是单质?2.你们知道氧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吗?请你们猜一猜碳元素能形成不同的单质吗?回忆已有的知识,讨论猜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胆略自学点拨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下表。1、 金刚石结构主要物理性质 对应用途123学生实验亲身

13、体验铅笔和玻璃刀在玻璃上划过的感受,去分析讨亲自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对比得出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性质应是比较容易的。键入文字- 5 -对比分析解决问题2、 石墨结构主要物理性质 对应用途1233、 C60结构主要物理性质 对应用途123论金刚石和石墨的硬与软观看多媒体课件,学生动手实验,讨论寻求答案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比较法分析问题。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对比实验加深理解学生实验实验 6-1,将教材中的一个锥形瓶改成A、B 两个锥形

14、瓶,加入相同的略显红色的水,分别向 A、B 两个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木炭粉和活性炭。并提出以下问题:1、A、B 两个锥形瓶中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2、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那种物质效果更好?为什么?观察现象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与同学协作、互助。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小结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对比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谈元素形成的单质。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了性质,性质又体现了结构)分组讨论;交流体会;总结

15、归纳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形成理论过关练习总结提高1.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将所学知识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问题悬疑,为下节课的学习预留伏笔。分组讨论交流体会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八、说-反思:1.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实物、资料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通过小组探究实验、阅读教材内容、讨论、交流,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

16、能力,还体验了化学学习的魅力。2.本课中我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是实现化学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师生交互强。因此,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上的应用键入文字- 6 -是化学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趋势,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要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尺度: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全部的授课,更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安排了一系列的学生实验和活动。3.本课题教学设计当中一是改变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是改变评价模式,让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因素。我认为结论并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体验!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