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7679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苑时空-教例剖析 数学课堂: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为例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226002)邵毓 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成 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只有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为学生 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曾参加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其中“解决问题的策 略一转化”一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 其中两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同感受学生在这样的数学课 堂中自由挥洒、个性发展的过程。 一、民主的课堂,和谐愉悦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 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

2、主动参与教学的基础。在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教得热情高涨,学生学得轻 松愉快,师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分享彼 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 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追求民主 的课堂,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不同的思维水平, 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前进、共同发展。 片断l:教学例题后的一组练习题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周长是( )cm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em 此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两道 题学生都出现了两种答案,于是进行板书:第(1)题,答案 是10和12;第(2)题,答案是9和l0。 师:第(1)题的12是

3、怎么想的? 生 :通过平移,把原图转化成一个边长是3era的正方 形,所以图形的周长是34=12(em)。 师: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 :我是数出来的。 师: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师: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数有时是比较可靠的。(紧接 着对于出现答案1O的原因予以分析) 师:第(2)题中的9,你知道是怎样来的吗? 生 :把阴影部分看成是边长为3era的正方形。 生 :可以把阴影部分旋转,边长应该会大于三格的长度。 生 :可以看空白部分的直角三角形,斜边就是阴影部 分的边长,所以阴影部分的边长一定大于3cm。 师:那l0是怎么来的呢? 生 :用整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在面对问题时选

4、择了“逃避”(全班学生 忍俊不禁),当然,这种逃避是智慧的逃避。其实,“换个角度 思考问题”也是转化的方法之一。 生 :还可以将阴影部分分割成边长是2cm的小正方 形和4个直角三角形 师:这位同学选择了直接面对问题(两种方法过 后,还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听课教师感到奇怪:“还有其 他方法吗?”) 生 :我的这种方法不是用转化的方法,而是用勾股定 理来想的,即12+32=10。(大家恍然大悟,教师就此简单介绍 勾股定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 鼓舞。”上述教学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安全感和自由 感,营造了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5、趣。 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有学生仍然用数的 方法求图形的周长,对于这种看似比较“笨”的方法,教师 没有简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也对,但是很麻烦”,而是换 个角度看问题,认为数有时比较可靠,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的思维,又使学生获得受到肯定的满足。在解决阴影部分 面积的问题时,教师幽默的引导与赞扬,更让课堂形成了 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精彩而独特的智慧 之花。在这样一位亲切的教师面前,学生怎能不开启心智、 不畅所欲言?就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把孩子当作孩 子看待,首先是要把孩子当作人看待。我们要承认学生 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 人,要懂得尊重学生

6、,要懂得师生之间完全是一种正常的、 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在民主的课堂 中。才能满足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这样的课堂 也就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 验,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二、开放的课堂,精彩纷呈 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 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学的对象 是一群儿童,他们带着自己的认知、经验、思考、灵感、兴趣 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以教学是依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展 开的。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学生实践体 验、理解、创造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特见解的发 挥,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因

7、此,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 方式研究问题,充分肯定他们通往目标的不同途径。学生 拥有了个性发展的时空,课堂就会焕发出创新的活力。 1 1 1 1 片断2:学习+ + 斗 6 l13 师:先观察加数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独立完成。(学 生完成后汇报,用的是通分的方法) 1 1 师:你们对此满足吗?如果是这样一道题(出示 + (至 。 教苑时空-教例剖析 如何避免激励性评价带来的课堂尴尬 浙 忡 口 萋(312400(312400)裹小 浙江嵊州市剡 溪 小 学 张小丽 问题缘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如春风般 吹遍了大江南北,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师 的教学活动中,我们

8、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评价从注意甄别与 选拔转向激励、反馈和调整。但是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虽然 告别了“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的机械式问答,却 迎来了“好”“很好”“很不错”“太棒了”这样的“激励性”评 价,导致评价迷失在一个生硬的、僵化的“赏识”怪圈中。课 堂教学中,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 答是否有可取之处,好像负面的评价或甄别性的评价是老 虎屁股摸不得都要加以杜绝。不少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 与新的教育观念相一致,只有这样才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会构建起所谓的和谐课堂。可有时 这样的“激励陛”评价,往往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不少尴尬, 让大家啼笑皆非。

9、案例描述 案例一:人教版第一册“金色的秋天”教学片断 师(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提蝴蝶,有的小朋友在拔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朋友还看到了什么? 生 :老师,我对她说的有意见。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不 是在拔草,而是在捉虫子。 师:嗯,你观察得更加仔细了。(这时,学生非常积极,小 手举得一只比一只高) 生 :老师,我觉得他们不是在捉虫子,而是在玩石子。 师:你的观察也很仔细。(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开了,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他们的注意力几乎都在这两 个朋友到底在干什么上) 案例二:人教版第二册“8、7、6加几”教学片断 师(出示8+5):你是

10、怎样知道8+5=13的呢? 生 :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的。 师:嗯,真不错。 生:我是用数的方法知道的。我先从8开始数,9、10、 11这样一个一个数下去。(听到这种方法,其他学生便 开始窃窃私语:“这种方法我们在幼儿园里早就学过了。”) + +吉+击),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学生思考) 生。:可以画图,用图形表示(师欣喜不已,这就是 书本中所介绍的方法) 师:好,我们就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题。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z: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1+ 1+ 1+ =1一 十 一+一+ 一去=-一古=蔷。 师(意外的):这是将每个加数都拆成一个减法算式进 行计算的方法,比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得更

11、加直接,想得真 好!我们就将它称之为“拆数法”吧。 生。(迫不及待地):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1+ 1+ 1 +古= 音+古+ 一古 =等。 师(喜形于色):这是先借,将原来的算式凑成整数 1,然后再从1中去掉 。这种方法简单易懂,我们-fl-称 之为 生 :借还法。 师:好,就称之为“借还法” 开放的课堂是心灵交流的场所,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殿 26) 1囔审 阿 堂。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 学习活动的机会,都可以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数学学 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如在上述教学片断中,从教师提出“你们对此满足吗” 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始,学生的思维之窗已被打

12、开,教师更为学生思维之花的绽开留足了时间。在教师精心 的设计下,学生顺利地学习了书本中介绍“数形结合”的转 化方法。如果上课教师仅仅满足于此,我想也就不会有后面 的精彩了。有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或“你还有其他想法吗”,或许意外的收获就会不期而至。 “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 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数学教学不是简单 地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它是师生对话交流、共同成长的历 程。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的灵感和质疑或许会打 乱教学的节奏,但这恰恰会成为整节课教学的亮点,正像布 鲁姆所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 术了”。因此,我们呼唤开放、真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 我们所追求的有效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 程,随时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 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 探索与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 展的乐园。 (责编杜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