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突破与策略设计——对《祖父的园子》作切片分析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7347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难点突破与策略设计——对《祖父的园子》作切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难点突破与策略设计——对《祖父的园子》作切片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难点突破与策略设计——对《祖父的园子》作切片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墨 教学难点突破与策略设计 对祖父的园子作切片分析 胡大琴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小学,重庆400000)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童 年生活”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萧红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针对这篇课文我们教研组经历了三次教学设计和三 次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炼。从初建和重建来看我们始终把本 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受 我在园子中的快乐、自由”。要实现目标,弄清学生的学情 起点非常重要。文本重难点,是学生能够从作者在祖父的园 子里所做的事中体会到自由、快乐但是不能通过品味语言 明白第三部分(1620自然段)的景,是作者萧红眼中特有的 景,其背后包含着她自由、快

2、乐的心情,这就是本课教学的 难点。教学重难点聚焦在第17自然段。这段作者采用了反 复、移情的写法,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细腻的物我合 一的品读,用语言创设情境实施移情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园 中景物并没有变,之所以那么自由,是源于作者萧红那一颗 自由之心。结合教研情况和思考。我针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 破,作如下切片分析。 第一次教学切片:(课件) 三、园子中的物自由的园子(聚焦:17)感受花鸟草虫 们快乐自由的园子 过渡:我在这个园子里是幸福的但幸福不仅仅属于我 连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蜻蜓,蝴蝶,小鸟,园子里的一切植物、 一切动物,都是自由快乐的。 1自由读文,找找,哪一段最能看出这种快乐自由?

3、2反馈交流(聚焦第17自然段)学习第17自然段。 (1)学生自己品读。(2)抽学生读。为什么要这样读?(3) 师生引读、跟读、交换读:一切都活了我是倭瓜,我愿意 (变速);学生接读,我是(4)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反复) 特别的写表达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 你有什么感受?(自由快乐)其实,像这种反复的还有,出示第4 自然段读。 教师:总之,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一就做什么,想怎么 做一就怎么做。师生接读。 点扣:好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以上是第一次对这个园中景环节的设计,教师首先用过 渡语让学生明白园子里的动植物都是自由快乐的。再引导学 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园中物的快

4、乐、自由。通过课堂 试教实践,我们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不深。虽然强 调了朗读,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对园中景的理解 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已。反思发现其实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还不够清晰,存在盲点。盲点在于我们没有找到学生理解萧红 的快乐自由与园子景快乐、自由的链接点?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 第二次教学切片: 通过董晓玉和杨小兰两位导师的引领指导我们对文本 进行了再次解读。发现第一和第三部分都是写“园中景”但是 两者的景有所不同,前者是园子里的自然之景,而后者是作者 萧红眼中特有的神奇之景,其背后包含的是她自由快乐的心 情,正是因为人自由快乐了,所看到的一切才快

5、乐自由。这样, 我们对前面的盲点问题的认识终于清楚了,于是,我们采用移 情的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萧红移情的写法。为带领学生突破这 个教学难关,我们精心设计了两种朗读方法。 一是采用物我合一的多形式朗读。课堂上老师抓住关键 词“愿意就”拓展快读;老师将人和物换角色,创设移 情品读(我就是蝴蝶,我就是黄瓜,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通 过语言提示学生要带着自由的心情慢读。在读中感受园中动 物、植物的自由快乐,实际上是萧红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设 计体现了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朗读感受。 二是对第一部分“园中景”和第三部分“园中景”的对比 读,让学生知道第三部分写的园中景不同点在于:萧红把快乐 自由的心情移到了

6、园子的景上,多的一份情表达出来了,其实 植物还是原来的植物,动物还是原来的动物,这里实际上采用 了“移情”的修辞手法。老师课上不必告诉小学生“移情”这个 术语,但是可以通过“移情”式的朗读体会,真正做到老师“心 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 这样设计教师牵引的痕迹太重没有顾及学生的学情起 点,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语文本体性的知识似 乎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再建 和试讲。 第三次教学切片: 第三次教学设计在第二次基础上主要作了三个地方的 打磨提升。一是过渡语变换设计为:“在快乐的园子里,萧红 这样一个快乐自由的人,她眼里所看到的动物、植物,又会是 怎样的呢?”这个问

7、题的设计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 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能紧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这个环节 的学习。二是园中景的对比朗读课件设计巧妙。教师引读一 句,学生接读显示出第一部分园中景的语句,通过再现对比 朗读,既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又让学生眼、耳、 口、脑并用,充分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同时感受作者 萧红的快乐自由。三是增加了教师的小结语,画龙点睛,点明 在这美丽天然的园子里。因祖父的无限的慈爱和宽容带给 “我”无穷的快乐和自由,因为“我”快乐自由所以“我”眼中 这个天然的园子里的景物也变得灵性,变得跟“我”一样快乐 自由了。 经过第三次重建后,老师充分调用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读文本,前后对比读文本 等多个台阶。让学生对“我”的自由、快乐的感受进一步深入和 细化潜移默化地领着学生跨过了学习的障碍点,课堂呈现了 开发,教师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我通过参与多次备课、听课、评课的磨炼,深切感受到:教 师基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踏踏实实教学生学“语文”,尤为 重要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