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91725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湛江二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湛江二中 2013 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说明:本试卷 22 小题。要求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室号准确填入答题卷(卡)密封线内。将座位号准确填入答题卷(卡)的右上角相关位置。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6 题,共 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回眸 mu 毗邻 b 视同草芥 ji 悬崖勒马 yB渐染 jin 仙袂 mi 垂涎三尺 xin 游目骋怀 chngC馨香 xn 迂讷 n 身被创伤 chung 千载难逢 ziD歧路 q 沏茶 q 锲而不舍

2、 qi 雕栏玉砌 q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A走遍大江南北,深知民俗文化的情趣,北方的豪放,南方的柔婉,他总是娓娓而谈。B由于知识渊博,他们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就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C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一入学就成绩优秀,经常参加各种竞赛,这样脱颖而出就相对容易一些。D他把话剧演员的台词模仿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引得大家笑弯了腰。3.下列四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个性鲜明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B去年以来,我省各级团组织按照“扶持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上

3、岗”的思路,开展了扶持青年创业为主线的青年创业活动。C屈原在湘夫人中所描写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身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D审计结果表明,6 所高校的部分设备设施购入后形成闲置。很明显,这是由于盲目攀比和学术评比片面化的结果。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视为止, 行为 迟。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5.下列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东割膏腴之地。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一夫夜呼。涵梁君臣之首。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吾薄富贵而厚

4、于书。A. B. C. D. 6.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3 分)2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古诗文阅读鉴赏(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21 分)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秦任刑法不变。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

5、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及孝文帝即位, 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选自史记陆贾列传 )注释: 尉他:汉初,赵他为南越尉,所以称为“ 尉他”。魋( zhu)结:同“ 椎髻”,即束扎起一小撮像椎状的发髻。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以客从高祖定天下 从:跟从B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 诸侯 比:与相比较C及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 南越 之:前往D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 陆生曰 谢:道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且夫秦失其政。 教吾子与汝子

6、,幸其成。B吾所以得之者何。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祸且及身矣。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D尉他乃大说陆生。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9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都能表现陆贾通晓国家治乱之道的一组是( ) (3 分)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 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陆贾虽然只是汉高祖手下的一个门客,地位不高,但由于能言善辩、口才出众,因此常常出使诸侯。3B陆贾在出使南越规劝南越王尉他归

7、顺刘汉政权时,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因此深得尉他的信服与敬重,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使命。C孝文帝初年,陆贾在陈丞相等人的推荐下出使南越,成功地劝说尉他中止僭越行为,服从中央管理。陆贾最终以高寿辞世。D陆贾敢于进谏,他对汉高祖只重武功不重文治的思想进行了深刻地批评,结果引起了高祖的忌恨,他后来便通过写文章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供皇帝作治国参考。(二)12名句默写(1 空 0.5 分,共 9 分。 )戍卒叫,_ ,楚人一炬,_。玉户帘中卷不去,_ 。 此时相望不相闻,_ 。漠漠水田飞白鹭,_ 。山中习静观朝槿,_ 。海客谈瀛洲,_ ;越人语天姥,_。_,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_。小楼昨夜又东风,

8、_ 。_,只是朱颜改。莫听穿林打叶声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早岁那知世事艰,_ 。楼船夜雪瓜洲渡,_ 。过春风十里,_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_ 。(三).诗歌鉴赏(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_ 三、论述文阅读

9、(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题。西湖胜迹与文化人格4这种自我安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做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的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完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

10、上。1下列对作者举林和靖例子的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赞扬中国知识分子远避官场和市嚣的大彻大悟。B赞扬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公平的现实社会中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安贫乐道的机智。C既批评了“白堤和苏堤” 价值有限,更批判了那些虽然饱读文史却不能坚定地走进社会生活而退缩自弃的知识分子。D批评那些自我安慰,具有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却在民族文化的高坡前把才华埋没掉的知识分子。1第 2 段中说, “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4 分)1作者批判了那些困守自我的封闲式道德,认为他们实质上是不道德的。试简要分析其理由。 (分)四、现代散文阅读(15 分):清

11、欢林清玄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5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读若:深)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12、”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

13、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gu 的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 OK 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