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6854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4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inking 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漆昌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 的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性学习。时下流行一句话: 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创造。也 就是说教学方式必须强调亲历性、实践性、探究性,教学中 要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挑 战性与探索性活动,让探究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在北师大版数学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

2、让学生动手实 践、自主探究。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就鼓励学生像祖 冲之当年研究圆周率那样去猜想、去验证、去探究,给足时 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在测 量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周长时,选择了个性化的测量方式,如 绳测、滚动一周测等等。当学生发现有些圆形实物不方便直 接测量时,就自然想到要探索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周 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大大的问号从心 底升起,让他们开始猜想种种可能,并力求合作探究,通过 实验、记录、计算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然后由各学 习小组根据自己的验证情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 式。在这个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建立模型的过程中,

3、学 生不仅了解了结论的由来,强化了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与 记忆,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 学发现与创造打下了基础。 60 New classroom 而在教学认识图形(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圆形)时,我让学生收集并带来了许多玩具,如积木、万 花筒、魔方、小房子等。课堂上,我先后为学生创设了两个有 价值的问题情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藏在哪些 玩具中?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这些图形的 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 形中搬到白纸上吗?”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玩具中搜寻,不一 会儿就争先恐后地汇报:有的在魔方上找到了正方形,有的 在

4、万花筒上找到了圆,有的在积木上找到了长方形,有的在 小房子上找到了三角形之后,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许 多把“面”从“体”上搬下来的方法,如把万花筒竖立在纸上, 用笔描一圈就描出了圆形;把颜料涂到积木上,再把积木的 面摁到纸上就分别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三角形的玩 具印章印出了三角形,等等。正是这种探究性的问题,使学 生在活动之中感知了“面从体来”,建立了“体”与“面”之间 的联系,化解了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枯燥的图形认识变得 生动有趣。在这个有趣的“做数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合 作、相互交流,经历了“面来自于体”的过程,获得了直接而 真实的探究体验。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 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学生经历了探究的 过程,对数学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 律、性质和联系。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律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