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6869300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in第四章_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2,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各组主要观点。2、了解学习的分类与教学。3、掌握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4、了解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3,学习现象非常普遍。小鸟学飞,小孩学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婴儿听到妈妈说“bye-bye”时会摇动小手,小学生听到“9乘8”时马上会说出“72”等是学习;小学生认识到乘法就是连续相加,猩猩突然明白将两条短棍接在一起可以获取香蕉,一个六年级学生发现了一种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等也都是学习。,学习理论,4,意义: 帮助人们理解什么是学习,解释和说明在教与学相互作用后个体行为的变化或经验获得的心理过程,认识学习过

2、程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从而指导护理教学,特别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和适应学生的学习。,5,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 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与教学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第四节 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6,第一节 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7,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试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8,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

3、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9,(一)桑代克(Thorndike)的学习理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实验研究学习的人。,10,猫的学习曲线,时间 次数,1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反复试误的过程,使剌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试误说,12,桑代克试误学习三条定律,准备律 (law of readine

4、ss)练习律 (law of exercise)效果律 (law of effect),13,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包括三种状态: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时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未给以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14,练习律(law of exercise),由应用律和失用律组成。应用律:一个习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加以应用,这个联结就牢固。失用律:反之,这个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15,效果律(law of effect),指刺激-反应联结受反应结果的影响。如果反应导致满意的结果,联结可增强;如果反应导致烦恼的结果,联结就会削弱

5、。,16,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有效率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鼓励学生学习;练习律指导人们通过重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但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缺陷在于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造成的。,17,(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18,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发现引起动物唾液分泌活动的刺激有两类。 一类是动物胃内或嘴里的食物,这

6、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他把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把所引起的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应。,19,另一类是伴随食物同时呈现的其他事物。他将铃声、灯光等与食物配对,经过都次尝试后,发现单独呈现灯光与铃声而不提供食物,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或灯光就成了条件刺激,由条件刺激引发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20,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2、声音 (NS) +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3、声音 (CS) 唾液分泌 (CR),21,1、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2、声音 (N

7、S) +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3、声音 (CS) 唾液分泌 (CR),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应NS=中性刺激CS=条件刺激CR=条件反应,SR,22,巴甫洛夫学习定律,习得律(acquisition)消退律(extinction)泛化律(generalization)辩别律(discrimination),23,习得律: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可建立条件反射。消退律: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致消失。但这种消失并非永久性的,它只是一种习惯的钝化,过段时间后,会自发恢复。,24,泛化律:指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建立,也可由其他类似原来条件

8、刺激的刺激引发。一般而言,刺激与原条件越相似,引发条件反射的可能性越大,发生的条件反射的强度越强。辨别律:指提供辨别学习后,有机体可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做出反应。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25,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和客观的方法引入动物学习的研究,把心理与生理统一起来,从而对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6,27,(三)斯金纳(Skinner ) 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904-1999,28,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29,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 对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

9、反应;不随意性(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有机体主动作用于环境习得的反应;自发性行为,30,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 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 刺激能使反应出现的频率增加的刺激即为强化物,这一过程称为强化过程,31,(1)强化的类型强化(reinforcement)指提高有机体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剌激增强反应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剌激增强反应的概率,2、强化理论,32,【负强化举例1-闹钟的作用】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时间早几秒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闹起来。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实际上就是负强

10、化作用的影响。,在这个例子中,闹钟是负强化物,醒来是正性行为。你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学会了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因为你不喜欢闹铃声,醒来是为了避免听到闹铃声。,学习理论,33,【负强化举例2-买糖果与发脾气】 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都挺乖,可是当他看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在这个例子中,小家伙“运用”负强化的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妈妈买糖果的行为:妈妈学会了及时地给他买一块糖,因为她

11、想避免孩子发脾气(负强化物)。,学习理论,34,【负强化举例3-打招呼】 你是个教师,有一个孤独症的学生。他已经学会了每当走进教室就与你打招呼(说:“老师,你好。”)但若是在一个大厅里,你的孤独症学生却不理会你招呼他。于是每当这时,你在招呼他时会走近他,并用手触摸他的身体帮助他与你目光接触,让他说:“老师好!”你的孤独症学生不喜欢你这种辅导方式,很快就找到了一种躲避的办法:在走进大厅后先说:“老师好!”,在这个例子中,为了避免负强化物(老师走过来触摸身体),孤独症孩子学会了一种正性行为(主动说:“老师好!”)。,学习理论,35,(2)强化程序 指采用强化原理,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作各种不同的安

12、排,从而观察强化实施与个体正确反应率之间的关系。时间 立即强化 频率 持续性强化 延迟强化 间继性强化,强化理论,36,立即强化(immediate reinforcement):个体在表现出反应后立刻提供强化物强化。延迟强化(delayed reinforecement):个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才提供强化物强化。,37,持续性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每次正确反应后都提供强化物。间断性强化(partical reinforcement) 强化物不是持续性给予,而是选择一部分正确反应后提供,一部分不提供。,38,强化理论,(3)塑造与渐退塑造(shap

13、ing ):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可使得个体习得他们行为库中没有的新行为。渐退(fading):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使个体学会对类似的剌激做出辨别反应。,39,Allen, Hart, BucllHarris & Wolf(1964)报告的一个个案:安是一位四岁大的小女孩,在学前教育班上课。不久前,安开始愈来愈不理会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愈来愈想粘着老师。她开始在上课站起来,睁大眼睛看人,舔舐下唇,拉自己的头发或摩搓双颊,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步骤一:任何时候只要安与另一个小孩一块玩耍,她就会得到一位老师注意以当作酬赏;当她单独一人时,则不给予任何注意。马上她与其它孩子们玩耍的情形明显增加。,40

14、,步骤二:五天后,转而去增强安的退缩、羞怯的行为,她的行为很快回复到基线水平。步骤三:再过五天,安又只有在与其他 孩子们玩耍时才被增强,而她的行为再度改变。12天后,老师再次强化她的不合群行为,她的孤独行为再次出现。在第17天,又强化她的合群行为.以后间歇性地强化,二十五天后不再给予任何强化。,41,(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组织目标教学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正确应用强化理论,42,二、认知学习理论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43,认知学习,学习不是一个剌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过程。黑猩猩学习实验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

15、组织“顿悟说”顿悟必须有先前从事类似活动的经验,44,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堆箱,接竿,跳竿,45,46,认知学习理论,SOR公式O:有机体的内部变化。托尔曼的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47,48,49,50,认知学习理论,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动物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剌激与反应,它们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了认知地图(认知结构),51,高斯的故事当高斯6岁时,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说谁能最先算出12345678910的总和。小高斯几秒钟就举了手。“你怎样这么快就算出来的?”老师问。高斯说:“如果我按1加2加3这样算下去会费很多时间,可是,一加10等于11,2加9等于11,3加8等于11,等等总共有5个11。答案是55。”高斯看出了一个结构,使他很快得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52,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知人内在的思维过程,如感知、思考、学习、记忆、领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思维过程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过程。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影响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动机、记忆、思维及情感等,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