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86699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我 国 的 分 配 制 度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才存在按 劳分配的分配方式)。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 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按劳分配的意义

2、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按劳分配的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特别提醒 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也并非工 资收入都属于按 劳分配收入。从所有制角度看,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 经济当中,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收入都属于按 劳分配;但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 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从劳动收入的角度看,并非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 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1)

3、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提醒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多种所有制 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也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 观要求。2实行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4、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法指导 如何判断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技术、信息等要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素分配 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按土地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5、土地的租金和出让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等)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1农民承包的土地入股流转给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租金属于按劳分配(2014天津卷T 1 )()理由:农民承包的土地入股流转给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2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2014四川卷T 2 )()理由: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农民将土地向专业公司流 转后仍归集体所有。二、选择题常考点命题点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典例 1(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 4 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

6、租金 800 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 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 1 200 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入(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属于按劳分配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BC D解析选 A程秀把土地流转给该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故其 800 元租金、1 200 元工资收入、 15%的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应选, 不选。15%的分红受公司 经营状况的影响, 应选;该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发行股票,因此不涉及股票价格的变动,排除。命题点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典例 2(2014四川高考)M 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

7、营权等权属后,将 1 000 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 T 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 850 斤大米(约 1 400 元)/亩 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 BC D解析选 D劳动创造价值,土地本身不 创造价值,错误;错误,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不是 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故正确;土地经营权 流转使得土地要素按照市场规则进 行配置,

8、有利于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正确。效 率 与 公 平收入分配与效率、公平1公平、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2)收入分配方式对公平的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

9、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学法指导 如何把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度注重效率的度是不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视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注重效率主要应从微观分配中体现;重视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

10、调控来实现,即国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公平,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1收入差距扩大具有刺激作用,效率将会提高(2011江苏 卷T 10 )()理由:收入差距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但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效率会降低。2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我们应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2010山东卷T 18A)()理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二、选择题常考点

11、典例 1(2011江苏高考)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 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 代表效率,原点 O 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在 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BC D解析选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x1 之前,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高,在 x1 之后,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低,说明收入差距不是越大越好,要保持较高的效率,必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故 正确, 错误。典例 2(2009上

12、海高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A BC D解析 选 D都是 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正确认识,全部当选。实现社会公平1原因(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4)是社会

13、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2措施(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

14、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深化理解 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农工建商运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不能过于悬殊。(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

15、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全社会) 。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再分配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功能,但也要注意效率问题。学法指导 图示如何解答有关“公平”的试题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1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4大纲卷T 26C)()理由: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属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我国政府采取的再分配措施(2013海南卷T 4 )()理由: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措施。二、选择题常考点命题点一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 举措典例 1(2014广东高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3 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