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63313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高中历史经济成长历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经济发展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标及考点】 一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1 、原始农业的产生: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 、南稻北粟: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显出地域差别,即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十二生肖(二) 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 1)原始工具: 石、木、骨器 。 耕作方式 : 刀耕火种( 2)文明时代: 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 3)春秋战国: A、铁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B 、牛力耕田

2、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4)唐朝: 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 5)灌溉工具 :有翻车、筒车等作用: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农耕技术的发展:铁犁和牛耕的推广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牛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西汉中期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犁: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的进步: 主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三国时期)和筒车(唐朝)等。4、水利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 1)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长江的岷江流域、四川省、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 ;郑国渠( 2

3、)西汉时期的漕渠和白渠,并治理黄河( 3)东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4)西域地区坎尔井(源于西汉)(三)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千耦其耘)2、小农经济: ( 1)时间 :春秋时期( 2)出现原因: A、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铁犁牛耕的推广或生产力的发展) ; B、私有土地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作用:积极 A、在没有天灾苛政干扰下,农民可勉强自足; B、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

4、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自给自足)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原始社会: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2、商周: 井田制 -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形成: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2 2、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

5、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3、地主土地所有制( 1)途径: 土地兼并( 2)历程: 北魏 - 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目的: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利益。宋朝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普遍【课标及考点】 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技术:1、青铜冶炼技术: 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2、冶铁炼钢技术( 1)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南北朝时: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灌钢法3 、冶铁燃料: ( 1)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 2)

6、汉代开始用煤作冶铁,北宋普遍流行( 3)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二)纺织技术1、丝织技术 ( 1)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 ( 2)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3)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 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2、棉纺技术: ( 1)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3)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4)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三)陶瓷技术演变1、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7、(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影响: 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

8、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 (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直到 明代前期 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3 ( 3)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 原料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5)改革: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一大进步2、私营手工业( 1)兴起:

9、春秋时期(四民:士、农、工、商)( 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3)发展: 明代中叶后 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课标及考点】 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五、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产生、发展1 、原始商业的产生 :2、发展: ( 1)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3)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

10、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出现商业都会。( 4)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5)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现出街市,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6)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普遍流通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

11、市等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二)城市的繁荣:1、周秦至唐代: ( 1)县治以上城市,官设市作为交易场所( 2)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3)有严格的空间限制:坊市分开( 4)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5)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2、宋: ( 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12、直接控制( 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限制,城郭乡村允许置市(街市、草市)( 3)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出现( 4)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4 (三)重农抑商1、史实:战国时期 -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 - 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2、评价: ( 1)战国秦汉时期,此政策有利于保护发展小农经济和巩固封建统治。( 2)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但确实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课标及考点】 4.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的表现

13、:1 、农业:( 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 3)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重大变化)2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3 、商业:( 1)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2)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4 、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条件: (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2 、 产生 : 时间、地点、部门 -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3、特征: 自由雇佣劳动(“机户出资、

14、机工出力” ) ;商品生产5、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政治方面: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经济方面: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政策方面: 重农抑商政策。 外交方面: 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三)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防范外夷入侵(倭寇)。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 - 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 影响: 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四)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国 西方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

15、前强化,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开展工业革命, 相继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启蒙思想兴起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 疯狂对外殖民扩张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标及考点】 五 .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没体现)一、开辟新航路(一)背景: 1、原因:经济根源 ( 根本原因 )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5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商业危机

16、:(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宗教根源:基督教会要传播基督教;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新航路开辟过程:1、葡萄牙(向东) 1487 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7 1498 年达伽马到达印度2、西班牙(向西) 1492 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1519 1522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航海家 国籍支持国 时间 成就迪亚士 葡萄牙葡萄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哥伦布 意大利西班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 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 葡萄牙西班牙 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三)新航路开辟影响 : 初步形成世界市场1、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