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860931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学科视点 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实现地理教学效果最优化 江苏海门t-学(226100)李红克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 论传人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了这一理 论。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向教师指出了费力较少而又 能达到较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捷径。然而,如何才能找到 这条捷径,并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 掌握教学最优化原理,运用教学的最优化策略,实现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方法和学生的活动方法最优。本 文着重阐述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 从最初的表述动机,经过表述的语义初迹(即表述意图) 和内容言语,到扩展的外部言语。教

2、学语言的生成也离 不开这样一个过程。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 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 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苏霍姆 林斯基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 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 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就是教学语言艺术。作为一名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魅力, 使之具有乐受性和迫受性,即教学语言要使学生乐于接 受并产生一种迫切接受知识的愿望。 一、形象生动。趣理交融 许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数据是抽象、枯燥 的。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学生感知过 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

3、,想方设法运 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 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注意力由直 接的、强制的认知过程自然而主动地转向间接的、轻松 的另一认知过程,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 效果。 例如学习极光这种自然神奇的自然现象时,笔者绘 声绘色地说起:每当北极附近夜幕笼罩时,在那神秘莫 测的高空常会出现一些明亮的光点,随着光点的变大, 光度也逐渐变强。有时如万匹彩缎,随风飘舞;有时如 绚丽巨伞,悬挂天空;有时如一片素云,淡雅洁白;有时 如一股火焰,流向天际。这些变幻无穷、色彩缤纷的现 象,就是极光。学生听了那形象的描述后,极大地激发 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索

4、大自然的欲望。形 象生动的语言,包括栩栩如生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 引人人胜的描述,有趣的故事等,寓理于趣,增强了课堂 的感染力。 二、引用翻新,妙语生辉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疲劳,使学生心理的兴奋与 120 中学教学参考2。14年1月 总第181期 休息交替进行,形成张弛有致的心理节奏,教学词汇应 当比较丰富。而课堂上适当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或人尽 皆知的广告语,或广为流传的歌曲中的一句歌词等,都 可以使讲课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例如可先展示歌曲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 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提问:黄土 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

5、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 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自然而然地把季风形成的原因、风 向等知识引了进来。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学生的 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引用一定要注意确切、恰当、灵活、生动。要做到不 用则已,用则让它熠熠生辉,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如 果说引用是照搬别人的话来说明问题,那么翻新则是在 前人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情况的需要改变其 中个别词语,赋予其新的含义。它是在引用基础上的创 造。例如,有一次,笔者在对一道例题只作了一些提示 性的讲解后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但愿课后有你追 随。学生欣喜大笑,深知教师的用意。这笑声消除了疲 劳,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可见,恰到好处

6、的翻新,能使语言风趣生动,犀利明快,起到一般语言所 起不到的作用。 三、诙谐幽默。机智风趣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它不是肤浅的笑语和逗笑 的滑稽,而是蕴含深意的。它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却妙 趣横生,鞭辟人里,既使学生忍俊不禁,又使学生品味和 深思教学内容,从中得到启迪和受到教育。 有人说,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是引力强大的磁石。 它既能引人发笑,增添教学活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心驰神往,使学生在 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四、心理换位,“稚化”导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允许带有 表演成分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进行启发、诱 导、点拨、释

7、疑、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有时还需要将自己 装扮成学生。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 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把熟悉的知识当作陌生的知识, 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地揣摩学生的心 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教师这种 心理换位就是“稚化”。稚化的教学语言,对于点燃学生 的心智之火,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探求思索 的欲望,都有着十分微妙而灵验的作用。 例如:学完了地球运动知识后,做一做巩固练习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学科视点 高三地理复习课“图导学练教学模式初探 一一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 广东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523000)温桉城 一、“

8、图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基础教育 的各阶段,都提出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就是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及“高效课堂”。高三阶段的地理 授课内容大部分是对已学过的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 合,大多采用复习课的形式组织实施。近几年广东高考 (文综)地理试题比较重视区域地理背景的考查,注重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 理与规律的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以新 课程理念为指导,精讲精练,注意方法的传授和能力培 养,提高备考效率。

9、 二、“图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 I“图导学练”的前提熟悉考纲要求,明确考点 说明 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地理高考重点考核 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 力。在复习备考中,首先应明确考试大纲和考点说明, 做到有针对性地专项过关。同时,熟悉考纲要求,明确 考点说明,也是实施地理课堂“图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前 提。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节。 【考纲要求】 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掌 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 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10、了解河流地貌的形 成、分布及其对聚落分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说明】 本节内容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其 中重点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学生可从两方面来 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 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 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 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做再塑造。我们所见的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 公转方向和在A位置标出 地球自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到B点 时,是 日前后,为 北半球的 节气。 (3)当地球运动到A点 时,南极圈上昼长为 小时,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值(

11、最大、最 小)。 C C (4)当地球运行在D点时,太阳正直射在 上,这一天全球各地昼长都是 小时。 (5)从D到C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向 (南、北)方向移动。 (6)从B到D,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从 B到D,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趋势是 。 举一反三,把本题的图形改变后,其问题不变,让学 生继续思考。许多学生认为此时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 向都是顺时针了。当大部分学生完成第(I)问时,这时 教师一边读题,一边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轴的方向是 改变了,但地图上的南北还是“上北下南”这样定的呀, 图示我们还是站在北天空看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因此自 转也好公转也好还是北逆南顺的。此时许多学生恍然 大悟,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站在中等生和差等生角度上的 临时性的“角色换位”,是借教师之口,说出学生心中的 狐疑,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说 理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讲授在注重理趣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语言 的表达艺术,使教学语言充满情趣和富有谐趣,做到既 论证透辟又意趣盎然。这样的教学语言才能化沉闷为 轻松,化复杂为简洁,化单调为丰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急切地接受知识的强烈愿望, 产生寓教于乐的特殊效果。 (责任编辑袁妮) 121 E_删:z xckyy 63舢I1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