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顺序的讨论与归纳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94274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顺序的讨论与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化学反应顺序的讨论与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顺序的讨论与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顺序的讨论与归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c 密度(gcm )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l72 O81O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O1 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将60 g Na:Cr。O 放入100 mI 烧杯中,加入30 mI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I 浓硫 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 正丁醇和儿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 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 E中收集9O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 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 分,产量20 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 Cr O 溶液加到浓硫酸 中,说明理由 (2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 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 ,仪 器D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 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O95,其原因 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本题考查丁醛的制作过程及其方法,考查考 ,l饵析生对烃及时衍生物反应及其性质的综合应 用,是对考生动手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考生通过书 本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是一道较好的题目答 案为(1)不能,易进溅;(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 (3

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4)C;(5)下;(6)既可 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 化;(7)51 烃及其衍生物在高考中通常通过烃本身的物理 性质以及烃及其衍生物本身的反应来鉴别,或者通过 烃及其衍生物与氧气燃烧后的生成物来确定烃及其 衍生物的分子式或者结构式,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 考查考生基本能力和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烃 与现实生活的考查以及与烃有关的化学实验的开放 性题目,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只有掌握基本知识 并应用,才能真正解决好这方面问题,需要我们进一 步努力不断总结,在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浙江应化德 化学反应的发生受反应物的

4、种类和性质、化学环 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反应的顺序,主要包括反应的 历程和竞争反应等化学环境主要指:反应物浓度、反 应的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酸碱性、恒温恒压、恒 温恒容)等 1化学反应的历程 2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也存在逐步反应,存在中间 产物有些是离子问的逐步结合,有些是在水溶液中 水分子也参加反应等例如:Na CO。溶液与稀盐酸反 应,不一定有CO 产生,NaHCO。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立即产生CO ,这是由于co;先结合H 生成 HCO;,HCO;再结合H。生成CO。 实验验证 用吸有稀盐酸的长滴管直接插入装 有Na CO。、NaHCO。溶液的2支试管的溶液下面,挤 压胶头结果装有Na

5、CO。溶液的试管无气泡产生或 产生的少量气泡立即消失,而装有NaHCO。溶液的 试管产生气泡且上升到液面 数据分析 H CO。是二元弱酸:H。CO。 H。+ HCOa,HCO3 H +co一,Ka143 x 1O一 , Ka。一56l0 ,可以看出H。CO。的两步电离都很 弱,且第2步电离比第1步电离弱得多反过来, CO 结合H 的能力比HcOj结合H 的能力强得 多,从理论上看,Na:CO。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只有当 ( () 全部转化为HCO;,HCO2与H 结合才会生 成c() 气体,局部过量也会产生少量气体再结合实 验现象,学生就会真正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 Na2CO3+HC1一NaHCO

6、3+NaC1(无气泡) NaHCO +HCI=NaC1+CO 十+H O(有气泡) 同样:在Na CO。溶液中滴加AIC1。溶液,实验现 象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泡,继续滴加A1C1。 溶液,产生了气泡这是由于存在反应顺序 3C0 +A1抖+3H OA1(OH)。 + 3HCO ,3HCO 。+Al。 一Al(OH)3 +3CO 2十双 水解彻底的本质是水解生成的弱酸与弱碱不发生反 应,否则就不彻底 再如:Na。O 与水的反应,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H 0 ,H O 分解生成水和()。科学上可以用同位素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巴金 示踪法研究反应历程Na 0 +2H

7、 02NaOH+ H O ,2H2 O。一2H OH。+ O 十,两方程相加 2Na2 O2+4H2O一4NaOH+2H2 OH2+ O2十, 可见NaOH不是还原产物 关于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现在有一 些反应研究比较清楚例如:SO。的催化氧化使用的 催化剂V O 可分为:sO。+V:O 一SO。+V2 O ; V O +SO +O 一V O +SO。V O 是中间产物 化学反应历程主要研究1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除 上文描述之外还有其他情况,如:A1CI。溶液与NaOH 溶液、AgNO。溶液与氨水的反应等 2竞争反应 对于系统内存在的多个反应,常存在平行反应和 竞争反应,平行反应主要是

8、指多个反应之间没有影响 可同时进行的反应,如:Ba抖、H 与SO 、OH一等的 反应,比较简单不展开讨论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 能力的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个进行 反应的顺序受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条件的影响 1)1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的反应,或1种还原 剂与多种氧化剂的反应 , ;例1 (1)C1 通入FeBr。溶液中;(2)C1。通入 FeI2溶液中 分析 由于还原性Fe抖大于Br一,而I一大于 Fe抖,但不是死记硬背,可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 判断,可从2FeBr2+Br22FeBr。,2FeC1。+2KI一 2FeC1 +I +2KC1反应中判断,当通入c1 不足的情 况下,发生

9、反应的各不相同 2)酸碱中和反应 P_ 例2 已知HY的酸性强于HX,在两者的混合 液中,滴加NaOH,写出反应先后的方程式反应先后 顺 序为HY+NaOHNaY+H O,HX+NaOH NaX+H2O 分析假如NaOH先与HX反应,生成NaX还会 与HY反应,重新生成HX,NaX+HYNaY+HX 3)氧化还原反应与水解反应 一 例3 Na s溶液与FeC1。溶液的混合 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 S 卜+2Fe3+=2Fe +S , 3S卜+2Fe抖+6H2o一2Fe(OH)3 +3H2S十, 还有可能发生Fe。 +S。一FeS , 通过实验论证,主要反应为,反应是氧化还 原反应,是1种破坏性反应

10、,而是双水解反应,化合 价未变,的反应与加料顺序和所加物质的量有关 4)较复杂的多重反应 在某个特定的化学环境里,几个化学反应同时发 生,表现出多个同时反应的现象工业上存在一些竞 争反应,通过特定反应条件控制,如可以加入适当的 投料比、可以达到的节能目的,特别是吸、放热一起发 生的反应,在竞争反应中化学反应的发生与物质本性 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浓度等有关 例4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 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 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 焓变H 活化能Ea 化学方程式 过程 (k1tool ) (kJtool ) 甲烷 CH4(g)+2Oz(g)=C

11、Oz(g)+2Hz 0(g) 8026 1256 氧化 CH4(g)+Oz(g)一COz(g)+2Hz(g) 一3220 1725 蒸汽 CH4(g)+Hz0(g)一CO(g)+3Hz(g) 2062 2401 重整 CH4(g)+2H2O(g):CO2(g)+4Hz(g) 1650 2439 (1)从能量阶段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 之处在于 (2)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 物质 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 分析 (1)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吸热的蒸气重 整提供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如果反应过程中进氧气量过大,会导致生成 的H 和O 反应 5)平行反应 上述分析的反应也存在平行反

12、应,实质也是竞争 反应甲烷氧化与蒸汽重整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 工业上就是利用这2个反应的特点,实现节能节排 撼 例5把Mg粉加入到较浓的CuC1 溶液中,可 以看到有无色的气泡产生,析出少量紫红色的固体, 溶液黄绿色变浅,继而有蓝色絮状沉淀,最后有黑色 固体产生 分析 由于CuC12水解,Cu +2H2 O Cu(OH)z 卜2H。溶液呈酸性,Mg与HC1反应Mg+ 2H一Mg抖+H:十,同时可发生置换反应,Mg+ Cu 一Cu+Mg抖,随着H 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 弱,生成蓝色絮状的沉淀Cu(OH) ,由于上述一些反 应的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使Cu(OH)。分解生成黑 色的CuO 认识化学反应的发生受物质性质的影响外,还受 化学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各种竞争反应,反应的发 生可以用理论解释,也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毛姆 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